范家萌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总结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以及心理健康产生的原因,从几个层面提出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 心理问题 原因分析 教育方法
我国高等院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展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应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时刻以时效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始终坚持特殊性和普遍性相融合,积极展开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保障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出现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事件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话题和焦点,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常见类型
第一,高校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高校学生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的一般性心理问题:一是学生自我价值感缺失,由于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优势关注逐渐减弱,这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失望或者悲观情绪,最终逐渐导致学生高度怀疑自我价值;二是,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大学生从校門到校门,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人际交往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不安全感和焦虑感逐渐上升;三是,不能摆正恋爱和学习的位置,一旦恋爱失败或者失恋心理脆弱难以接受,做出过激行为的概率较大;第四,日常消费心理压力较大,当前高校学生家庭贫富状况差距较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长期得不到干预便会成为大学生心理障碍,以上相关心理问题急需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排查,最终找到高效率、高质量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和途径。
2 当代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第一,个体情况原因,高校学生独自来到高校陌生的文化习俗环境,在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不适应,另外高校学生还处于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此时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冲击,很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部分高校学生打破原有人际关系群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存在一定困难,很容易感受到新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二,家庭环境背景,当代高校学生几乎出生于2000年以后,这部分学生往往家庭条件优越且在宠溺环境中长大,因此这部分学生自理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差,另外来自城市的高校学生见多识广,给来自农村的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农村学生会产生较强的自卑感;第三,社会环境因素,当代高校学生始终成长于单纯的应试教育环境,普遍存在承压能力较弱的问题,由于生活时代较为富裕,众多高校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发展,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中,很容易出现失败或者落空的心理问题。
3 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分析
3.1 社会加强心理问题宣传和关注
高校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年轻后备军,只有高校学生能够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平稳过渡与未来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未来有效避免大学生出现自暴自弃、心理防线崩塌等严重心理问题事件,社会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正视差距和防止上当受骗,不断提升自我心理调适和防护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制度管理,加强危害高校学生的行为打击力度,从而引导高校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不良影响。
3.2 高校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积极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高校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引导和教学策略,大一年级要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加强学生适应高校生活的教育和引导,大二年级的学生要受到积极鼓励和交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大三、大四的学生要积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高校的日常生活中要针对学生定期展开心理测试,对有心理问题或者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展开定期辅导,积极保护学生隐私,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爱护和关心。
3.3 家校联合加强家庭环境了解
经过实践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源于家庭,当代高校学生处于单亲家庭的概率较高,单亲家庭的学生在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概率也在逐渐上升。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家校联合管理机制,通过增强对学生家庭状况的了解,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源头和切入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冲动个性以及偏执性格等采取及时的干预和教育,从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日渐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社会、高校以及家长的共同关注,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教学方法及策略探讨,才能最终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健康心理观念,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蓉蓉,胡继石,邰凯龙.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21(01):33-34.
[2] 张蓉蓉.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1):128-130.
哈尔滨金融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