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熏香意象看李清照的心境变化

2021-04-16 00:27俞雯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南渡熏香易安

俞雯涵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州 350007)

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中国香文化》载:“古代的香一直有两条并行的线索:祭祀用香与生活用香,并且都可以追溯到上古以至远古时期”“可以说,中国的香文化是肇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1]在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熏香”的意象也比比皆是。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元素,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早在先秦时代,已经萌芽。东汉时即作为合成词得到运用的‘意象’,自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论著作《文心雕龙》在六朝时代诞生时即作为早期的艺术形象理论出现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和批评之中。”[2]李清照作为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就有不少写到“熏香”意象的词作。李清照的一生有过甜蜜的思念,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巨大的落差引起其词作情感的变化,而情感的变化又可从其意象使用变化中窥得一二。当前对易安词意象的研究,或是聚焦其南渡前后核心意象的变化,陈玉兰指出,南渡前易安词中的核心意象是“楼”“月”“琴”“花”,南渡后则转变为“江”“雁”“雨”“梦”[3];或是分析所用意象在不同人生阶段所展现出的不同艺术效果,如王长顺的《李清照词意象美嬗变论析》[4],就以易安词中的“女子”“花”“酒”“雨”四个意象为研究对象。或是将易安词与他人词的意象进行比较研究,如于丽新的《李清照朱淑真诗词意象比较》[5]。专门针对易安词某一意象的研究,则多集中于“花”“酒”等,如彭国忠的《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兼论李清照词创作的低俗倾向》[6]、董素贞的《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论析》[7]。对于易安词中“熏香”意象的研究不多,吴苏萍的《宋代熏香文化及其文学书写》[8]中略有论及,仍不够详细。易安词中的“熏香”意象,在描写方式、修饰词语和种类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又表现出前后分明的“阶段性”。本文拟对此进行梳理分析,并从中探究其心境的变化。

一、描写方式的变化

笔者将易安词中涉及到“熏香”意象的词及创作时间整理如下:

词创作时间①陈祖美本徐培均本徐北文本黄墨谷本涉及“熏香”之句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婚少女所作“闺情”词元符年间年轻时瑞脑香消魂梦断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建中靖国元年(1101)新婚后作早期斜飞宝鸭衬香腮②忆秦娥·临高阁建炎三年(1129)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大观二年(1108)重阳断香残酒情怀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崇宁二年(1103)大观二年(1108)重阳南渡前宣和二年瑞脑销金兽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人与其丈夫“屏居乡里十年”结束,赵明诚重返仕途之时大观三年(1109)9月年轻时的作品宣和三年香冷金猊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婚前所填“闺情”词政和间作于屏居青州时早期玉鸭熏炉闲瑞脑念奴娇·春情青州时期政和六年(1116)南渡前宣和三年被冷香消新梦觉木兰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屏居青州期间,政和六年(1116)从徐培均注沉水香消人悄悄

续表

由上表可见,“熏香”意象在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均有出现。在前期词作中,李清照对“熏香”意象的描写,往往伴随着“香炉”,并且多不直接点明,而喜用香炉的形状进行代指,如“瑞脑销金兽”之“金兽”,“香冷金猊”之“金猊”,“玉鸭薰炉闲瑞脑”之“玉鸭”等。宋人洪刍《香谱》载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之状,空中以然香,使烟以口出,以为玩好”[9]29,可见当时香炉的精致华美,也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前期的李清照,生活安逸闲适,《金石录后序》中有这一时期的剪影:“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10]310寥寥数笔,夫妇二人的幸福美满已然可以想见。在此期间所写的“愁”多是因丈夫不在身边,一人孤独寂寞而产生的“相思之愁”,是一种“闲愁”。百无聊赖之下,词人对身边物件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写“熏香”,必然会注意到盛放熏香的香炉以及它们的样式,并以此入词,由此可以感受到作者前期的心境是安逸闲适的。

后期的李清照,由于金人入侵,生活变得动荡不安。尤其是南渡之后,毕生珍藏丢失大半,丈夫的猝然病逝更是雪上加霜。后期词作中涉及到“熏香”意象时,往往是直接点明,如“梦断偏宜瑞脑香”之“瑞脑”,“宝篆成空”之“宝篆”,“沉香断续玉炉寒”“沉水卧时烧”二句中之“沉水”等。“沉香断续玉炉寒”一句中虽也提到“玉炉”,但直呼为“炉”,而不再代之以形。此时的“愁”,不同于前期的“闲愁”,而是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浓愁”,她哪里还有心情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件呢?不管是金是玉,是兽是鸭,在她眼中,都不过只是熏香的器具罢了。

二、修饰词语的变化

香料因燃烧而具有不同的状态,或是未燃前完整的香,或是处于燃烧中,或是烧完后变成香灰。在易安词中所出现的“香”,几乎无一例外地处于“燃尽”的状态,伴随着“消(销)”“断”“尽”“冷”等字眼。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前期词作中,香“消(销)”用的频率较多,如“瑞脑香消魂梦断”“瑞脑销金兽”“被冷香消新梦觉”等,到了后期,则以香“断”为主,如“沉香断续玉炉寒”。这其中是否具有某些意味呢?

首先,李清照的涉香词,无论是前期的“闲愁”,还是后期的“浓愁”,其主要情绪都是“愁”。香在燃烧时,给人愉悦之感,燃尽后,便只剩下一炉香灰,曾经的芬芳都不复存在,带有“终结”“消逝”的意味,显然与这种基调更加符合。其次,燃香会产生徐徐轻烟,袅袅不断,具有动感,燃尽后则烟消雾散,给人以静止、沉寂的感觉,更宜于传达作者的孤独寂寞。再次,香料作为生活的装饰,作者任由其以“燃尽”的状态存在,不复添续,也体现了疏于打理生活的状态,为何如此?自然是因满怀愁思而无心顾及了。

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多用“消(销)”,后期词作中多用“断”,从字义上看,“消(销)”给人以“消融”“消散”之感。香料燃尽,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却久久不能消散。香的“消逝”,何尝不是作者青春的“消逝”呢?“断”则具有“断绝”之意,从前平静美好的生活一去不返,与自己“断绝”了。李清照注重词的声律和谐,其《词论》云:“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10]267从声调上看,“消(销)”属平声字,明人方以智《通雅》曰:“仄无余声, 平有余声”[11],张本义《吟边紊语》亦指出平声字字音开朗,更适于放声吟诵[12],具有连绵悠长、不绝于耳的效果。香从点着到燃尽,是逐渐消散的,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平声字音具有易被拉长的效果,更能使词聚焦于这一过程。正因满怀愁绪又无事可做,对于燃香过程才如此留意,增强了“闲愁”的意味。而“断”为仄声字,音短而急,骤然而止,给人措手不及之感。与“消(销)”相比,“断”字更强调的是一种“状态”。时局动荡不安,丈夫猝然病逝,毕生珍藏尽毁,种种不幸接踵而至。尤其是丈夫的去世,对李清照而言,可谓是巨大的打击。《金石录后序》中记载曰:

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10]311。

赵明诚从“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到“遂不起”“绝笔而终”,仅两个月的时间,可谓突然。仄声的“断”字带有一种急促感,适合表现这一变故,既是“香断”,亦是阴阳两隔的“缘断”“情断”。在“沉香断续玉炉寒”一句中,作者连用了“断”和“续”两个仄声字,“断”为去声,“续”为入声,唐释处忠的《元和韵谱》描绘四声曰:“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亦有“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之语。可见入声具有短而促的声情效果,适合表达悲伤愁苦的情感。而香之断续,又暗合命途之沉浮,无论从字义还是声调,都与李清照此时的心境相符。一炷断香,折射出了生活的无常和作者内心的悲苦。

三、熏香种类的变化

易安词中有不少写到“熏香”意象的词作直接说明香的种类,主要有瑞脑、沉香(沉水香)以及篆香三种。从上表可以看出,瑞脑在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出现较多,而沉香主要出现在后期词作中。香料的使用在宋代广为流行,史料载瑞脑“带之衣衿,香闻十余步”[13],可见其香气之浓郁。李清照在词人身份之下,首先是个女子,具有女子的喜好,加之前期生活美满幸福,对瑞脑这样的美好之物自然偏爱有加。至于沉香,《梁书·卷五十四》载:“沉木者,土人斫断之,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14]南渡后的李清照,命运骤变,生活艰辛。面对金人的肆虐,虽身为女子,亦不乏丈夫之气,从其《夏日绝句》一诗中即可感知一二。加之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受“玉壶颁金”之诬。因此后期的涉香词中多提及沉香,或许是有感于其“朽烂而心节独在”之特性,欲借此隐喻自身的赤诚之心。

李清照的涉香词中还有两首写到了“篆香”,即《满庭芳·残梅》中的“篆香烧尽”与《浪淘沙·帘外五更风》中的“宝篆成空”二句。前者作年存在争议,陈祖美本认为是作于崇宁四五年间,是时作者二十三四岁,在政治上刚刚得到解脱后,旋遭丈夫冷遇,于是她不得不回到在娘家居住的“小阁”[15]。徐培均本认为是建炎三年(1129)春暮作于江宁[10]114。徐北文本只说作于南渡前[16]。从词作内容来看,表现的是作者抑郁惆怅的情怀。篆香是一种印有篆文的熏香。宋人洪刍《香谱》云:“近世尚奇者作篆香,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9]29两句词中,一为“烧尽”,一为“成空”,同样是处于“燃尽”的状态,又因篆香被赋予了计时的功能,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惋惜、伤感等情绪更为强烈,亦是内心愁绪的表现。

四、结束语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落差,由此引发了不小的内心波澜。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通过对意象的研究分析,可以间接感知作者的内心情绪。易安词中屡屡提及的香意象,在描写方式、修饰词语和种类上都存在着差异,深入分析这些差异,对于推进易安词的研究必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南渡熏香易安
溧阳市南渡镇推进“联防联治联建”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苏幕遮·怀南宋词人有感
中药消毒熏香研究概况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李永文文创产品设计作品
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