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肖,李明昊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之一,是人体中最大的滑膜关节,其在日常活动中主要进行屈伸运动和内外旋运动。由于其是下肢主要承重关节,是下肢完成运动动作的枢纽,因此在运动中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以及进行较大的活动量,这致使其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较大。篮球运动由于其特殊的专项特点,在运动过程中需要进行较多的膝关节旋转以及跳跃落地、侧切等动作,因此在篮球运动员中膝关节的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女性相对于男性肌肉力量差,关节稳定性不如男性,各肌群代偿功能增多所致使的运动损伤几率更大,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损伤尤为常见。
本体感觉又被称为深感觉,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关节位置、运动和压力等外周信息相联系的过程[2],包括关节位置觉与关节运动觉[3]。人体在运动中维持正常体态姿势,保持平衡都与本体感受器官的功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膝关节的功能稳定离不开膝关节良好的本体感觉功能,良好的本体功能对减少急性损伤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肌内效贴布(Kinesio Taping)最早是由日本的加濑建造发明,随后在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身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肌内效贴布由弹力棉布、粘合剂和背亲纸构成。与普通贴布相比,肌内效贴布有着较好的弹性,可广泛的运用于身体不同部位,与传统贴扎相比对被贴扎者的身体活动范围影响较小。肌内效贴布的贴扎方式较多,贴扎时的张力、贴扎方向、摆位不同都会影响贴扎效果。其主要疗效有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改善肌肉张力、提高本体感觉等。
本研究通过对比贴扎前后,主动空间位置觉的变化为高校业余篮球训练中运动损伤及防护提供参考。
对受试对象贴扎前后进行自身对比观察
河南师范大学普系女子篮球队队员18名,半年内无下肢关节损伤,均身着宽松服装,暴露膝关节。
受试对象数量 年龄 身高(cm) 体重(kg )18 22.11±1.84 167.67±5.65 59.00±11.73
使用北京三捷欧技公司本体感觉测试系统及X-SENS传感器对受试者进行贴扎前坐位膝关节主动三维空间位置觉进行测定。受试者均身着短裤,暴露膝关节,以防止衣物对测试产生影响,将传感器固定于受试者小腿近端外侧,之后让受试者紧闭双眼,用口令命其伸膝至垂直位(不含)与伸直位(不含)之间任意一角度并保持,实验员为其计数5s让其对当前角度进行记忆,并用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记录当前的三维空间位置坐标,之后归为至垂直位。实验员发出指令,命受试者伸膝至第一次的位置,在其认为达到第一次位置时,实验员用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记录第二次的三维空间位置坐标,由系统计算两次空间位置的误差。双侧下肢均进行三次测试,对三次测试的误差值取平均值。之后对其膝关节进行贴扎,所有受试对象均由一名实验员进行贴扎,贴扎完成后使其进行短暂的适应,询问其无不适感后进行贴扎后的坐位膝关节主动三维空间位置觉进行测定,测定三次结果并取均值。对数据结果使用EXCEL 2010及SPSS20.0进行整理分析,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受试者贴扎后进行主动三维空间位置重现觉测试
采用稳定髌骨贴扎方式,选用Ⅰ型肌内效贴布,从背亲纸中部将其撕开,手握贴布两端,将贴布中央对准髌腱以30% -40%的拉力沿髌骨左右边缘贴扎弦,待其行至髌骨上缘后无张力贴扎贴布的两个结点。
注:*代表P<0.05,即贴扎前后三维空间位置重现觉差异具有显著性。
贴扎前,左膝主动三维空间位置重现误差为(2.16±1.08),贴扎后为(1.67±1.17),t=1.196,p=0.062,整体误差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贴扎前,右膝主动三维空间位置重现觉误差为(2.73±1.60),贴扎后为(2.22±1.13),t=1.595,p=0.129,相较于贴扎前,右膝主动三维空间位置误差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滑膜关节,有着极其复杂的结构,在运动中承载着连接股四头肌与小腿三头肌等肌群的任务,具使膝关节拥有屈伸,内外旋的功能。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有着激烈的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完成较多的变相、跳跃、侧切等动作,膝关节在处于130°-150°的半屈曲位进行屈伸、扭转、发力等动作时,关节稳定性相对较弱,容易产生膝关节轻微的内外旋、内外翻等动作,产生膝关节损伤的风险。李野鹏对92名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的在校生进行调查后发现,60.9%的大学生有过膝关节损伤史。刘海山等通过回顾性研究后发现,篮球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膝盖。膝关节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几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国外调查显示女性篮球运动员的损伤几率是男性的四倍以上。敖英芳等人对国内ACL损伤运动员进行调查后发现,我国女性运动员ACL损伤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多发于柔道、足球、篮球等项目。研究表明,大约72%的ACL损伤为非接触性损伤,即运动员在受伤时并未发生身体对抗。女性运动员由于其肌肉力量较小,Q角较大,髁间窝狭小等特殊解剖特征,使其在落地时更容易出现轻度屈膝外翻、大腿内旋同时小腿外旋的特殊体位,该种体位下ACL更容易发生损伤,再加上女性体内性激素周期性的变化对韧带及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产生影响,引起动态神经肌肉平衡的紊乱,都导致女性有着更高的ACL损伤几率。本研究研究对象定为谱系女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由于其训练水平相比于高水平运动员仍有一定差距,对于一些动作的完成可能有一定的偏差,错误的动作模式使其有着更高膝关节损伤几率。
本体感觉根据躯体及运动环境的差异做出协调、准确的反应,通过本体感受器感受关节应力应变,再通过神经肌肉的活化控制作用,完成物理运动。对于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大多用关节静态位置和运动的感知能力来进行描述,机械感受器感受到关节内力学的变化,与前庭觉、视觉以及皮肤感觉信息整合后共同传入大脑,维持膝关节的功能性稳定。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急性损伤发生时,机械感受器的作用比痛觉更为重要。本体感觉的缺失关会引起关节内的损伤,良好的本体感觉及神经肌肉控制控制能力可以增加关节的动态稳定性,减少关节急性损伤的出现。急性损伤出现后,关节内的机械感受器受到破坏,导致关节本体感觉下降,引起关节功能性不稳的同时又增加了关节再次损伤的几率。由于条件有限,本次研究仅选用主动关节位置重现觉作为反映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指标,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关节运动觉的指标来完善研究。
由于机械感受器在传入过程中需要将感受到的信息与皮肤感觉等其他感觉共同整合后传入大脑,因此可以通过刺激皮肤上的感受器来刺激本体感觉。这种治疗方式远早于肌内效贴布的发明,一些研究发现穿戴护具可以有效的增强本体感觉。但是无论是护具还是传统贴扎方式多或多或少的限制了关节的活动范围,影响关节灵活性。对关节进行肌内效贴布的贴扎可以在不影响关节活动范围的前提下改善本体感觉。Hwi-young Cho等学者对46名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在贴扎肌内效贴布后即刻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得到改善。这可能是由于肌内效贴布对贴扎周围的皮肤产生压力以及拉力,增加了感受器的感觉输入,加强了关节位置觉,从而提升了本体感觉。还有学者[17]通过对受试者进行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后认为肌内效贴扎可以通过增强本体感觉输入来促进肌肉功能,改善静态平衡。Fouladi R提出,肌内效贴扎可以改善女子月经期膝关节位置感的精确度等,进而改善人体的感觉运动控制能力。但也有学者认为,肌内效贴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影响不大。Simona Hosp等对健康受试者进行研究后发现,肌内效贴布对其本体感觉并未产生影响,但对于本体感觉较差的个体,肌内效贴布提高了其膝关节角度的辨别能力。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主要由于其评价本体感觉的方法以及贴扎方式都有所不同。本次研究运用髌骨稳定贴扎方法对其膝关节进行贴扎,髌骨稳定贴扎可以有效地稳定髌骨,起到力学矫正的作用,同时贴扎时对膝关节周围皮肤产生感觉输入,虽然本次研究中未发现贴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从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试对象在贴扎后的主动位置重现觉都要好于贴扎前,尤其是未贴扎时主动三维空间位置重现不好的个体,贴扎后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贴扎方式对三维空间位置觉、运动觉等本体感觉指标的影响等来完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