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夼
足球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体能水平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已成为影响球员比赛表现的重要因素,比赛中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需求的提高成为球员能量传输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此外,由于足球比赛中短距离冲刺、跳跃、抢断和一对一的突破或防守非常频繁,因此,球员的神经肌肉表现,无氧代谢能力尤其是下肢的无氧功率输出能力,被认为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对足球运动员下肢无氧功率输出能力的评价普遍采用自由负重法和等速测力法。但有观点认为,这些评价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足球比赛对球员身体功能方面的要求。不过由于纵跳测试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人体的下肢无氧功率输出能力,似乎更适用于对足球运动员的测评,所以一直以来在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中被广泛使用。
在日常的足球训练中经常会有很多双腿起跳式的练习,但在实际比赛中,以单侧腿蹬地发力起跳的方式居多,所以以单侧腿支撑的纵跳测试似乎更具体现足球专项运动特征的优势。因此,以单侧腿支撑的纵跳测试对球员体能的预测或诊断价值也更大。
20名参加天水市超级业余足球联赛的业余男性足球运动员,年龄为20-26岁,身高175-189cm,体重为64-85kg,体重指数为20.5-24.5kg·m-2,他们3年来每周进行2-3天的体能训练(耐力、短跑和特定足球技能)。每位参与者均被告知参与本测试给他们带来的风险和益处,他们可以选择随时退出,并在书面知情书上签字确认。
本研究以男性足球运动员为对象,旨在通过测试他们的双侧和单侧跳跃能力,以评估他们的下肢双侧力量均衡性。此外,还测试了在单侧垂直跳跃时优势腿和非优势腿之间的功能不对称性。参试者须参加两次测试,第一次测试时,参试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了熟悉度测试,并记录了他们的身体特征。第二次测试在第一次测试后两天进行,在常规热身后,参试者进行了垂直跳跃测试。热身期间还进行了双侧和单侧反向跳跃测试。
每个参试者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都得到了测量。身高测量精确到0.01米,体重精确到0.1kg,使用电子秤。体质指数(BMI)则按体重和身高(kg·m-2)计算。
参与者进行了9次反向跳跃:3次在起跳阶段使用双腿的双测试跳跃,3次在起跳阶段使用优势腿的单侧跳跃,3次在起跳阶段使用非优势腿的单侧跳跃。每个动作完成后有20秒的恢复时间,落地时双腿需同时落地。测力平台主要收集起跳和落地阶段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数据。每个球员用来踢球的腿视为优势腿,跳跃时双手放在臀部,允许球员蓄力起跳。
动作不符合这些要求需重做。所获得的参数如下:1.起跳过程中重心的最大速度;2.滞空时重心的最大高度;3.滞空时间;4.F1大小,即前脚力峰值;5.前脚板落地到产生F1所需的时间;6.F2大小,即后足力峰值;7.后脚板到产生F2所需的时间;8.身体保持平稳所需的时间。保持平稳的时间在落地阶段确定,从前脚板落地开始,到受试者达到并保持身体晃动在体重的5%以内。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D)表示。跳跃测试程序的可靠性由变量系数(CV)计算。所有试验变量的变量系数都进行了计算,以确定测试间测量的稳定性(变量系数=(标准差/平均值)x 100)。使用配对T型测试来确定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在起跳和落地阶段时跳跃能力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优势腿与非优势腿不对称能力(LA)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优势腿—非优势腿/优势腿·100。数据分析只包括每次测试的最高分。通过计算效果大小来评估实际意义。效果大小(d)分为非常小(d<0.2)、小(0.2<d<0.6)、中等(0.6<d<1.2)、大(1.2<d<2.0)、非常大(2.0<d<4.0)、接近完美(d>4.0)和完美(d=infinite)等若干等级。统计数据的差异设为p<0.05。
(1)球员进行双侧反向跳跃测试起跳和落地阶段的测试值如表1所示。测试所用的变量系数(CV)为2.91% ~6.73%。
表1 双侧冲击和着陆阶段的结果CMJ(n=20)
(2)单侧反向跳跃测试起跳和滞空阶段的结果见表2。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在反向跳跃滞空时间(LA=-2.38%,d=0.33)、滞空高度(LA=-4.55%,d=0.33)以及起跳速度(LA=-2.91%,d=0.42)的数值上存在明显差异。
表2 单侧跳跃冲量和飞行阶段的参数的结果
(3)在落地阶段的任意变量(F1、F2、T1、T2、TTS)中,均未发现优势腿和非优势腿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3)。
表3 单侧反跳着陆阶段参数的计算结果
1.本研究测试了业余足球运动员的反向跳跃能力以及优势腿和非优势腿之间的不对称性。这项研究的新颖之处主要在于,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在优势腿和非优势腿之间的并未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在反向跳跃测试的滞空时间、滞空高度和起跳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过,在落地阶段的任意变量(F1、F2、T1、T2、TTS)中都没有观察到这些差异。这一方面使我们考虑需要实施特定的力量训练方案,以减少起跳阶段的双腿不对称差异。不过,优势腿跳跃的滞空时间要比非优势腿短。有人认为,由于下肢双侧不对称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影响球员发挥,而跳跃是足球训练中重复性最高的动作,对研究下肢双侧不对称而言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在反向跳跃变量中,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在起跳和滞空变量中存在明显差异,(滞空时间LA=-2.38%,滞空高度LA=-4.55%,起跳速度LA=-2.91%)。测试结果显示,下肢力量的不对称平均值分别为0.8%和1%,我们认为,在这项运动中,球员的动作、比赛方式以及训练方法可能是造成这种不对称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不同类型的力量训练计划对足球运动员的影响,以减少这些不对称性是很有意义的。
2.从双侧落地来看,在我们的结果中,职业球员前脚板落地和后脚掌落地时产生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分别是业余球员的1.59倍和1.75倍,这些峰值(T1和T2)产生的时间分别是业余球员的3.01倍和7.13倍。然而,与半职业球员相比,后脚掌落地的震级较小(44.55%),前脚板落地的震级相似(5.81%)。虽然较强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可能会导致球员损伤,但据推测,因劳累导致的伤病单侧发展可能是由于下肢功能的双侧不对称所致。我们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一、大多数足球运动员都用优势腿踢球、做技术动作;二、反向跳跃能力与优秀足球队所取得的成绩之间的关系,证明足球运动员在反向跳跃落地阶段双腿之间是否存在不对称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表明,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在落地时存在行为上的差异,非优势腿受到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要比优势腿高。不过,在本研究中,与球员受伤相关的力的大小(F1和F2),以及产生这些力的时间(T1和F2)在双腿之间没有出现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跑步中双腿在落地时,优势腿和非优势腿之间在运动模式上没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双腿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并且由于先前的研究已经显示了双脚落地时运动模式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劳累所致的伤病单侧发展可能是由于下肢的双侧不对称运动模式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