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促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1-04-15 03:44冯前林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现代科技剪纸山西

冯前林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在山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大地上,孕育了不计其数的文化资源,它们宛如点点繁星,以其熠熠光芒点亮了这片土地。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乔家大院、晋阳古城遗址、佛光寺、悬空寺等有形的人文资源蔚为大观;尧、舜的传说、左权开花调、上党八音会、雁北耍孩儿、广灵染色剪纸、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山西非遗在政府、非遗协会、企业及个体的共同努力下,其保护与传承成绩斐然、模式多元。产业化即为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之一,“古旧”的非遗在市场之中经过设计、宣传、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为焕发出新活力的现代产品,一方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山西省以至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山西非遗的传播、文化魅力的呈现以及国家文化实力的提升皆有重要意义。

其中,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山西非遗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现代科技是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支撑,用高新科技推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转化,是现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1]。若“科技+非遗”的模式能够以深层、立体、适当的方式建立起来,山西非遗产业则会获得更加宽广的平台与长足的发展。本文探讨山西“科技+非遗”产业的发展成绩,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指出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

一、成绩:科技助力山西非遗产业化的发展

“科技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和传播能力,为不断塑造文化产业的全新类型提供有力保证。”[2]山西非遗产业化的发展业已取得了可观成就,但从整体而言,依然存在产业分散、产品简陋、宣传不到位、缺乏外援、过度产业化等诸多问题,这在拙文《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困境与对策探析》[3]中有具体分析,在此不详述。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科技与非遗的结合则可以开辟新的方向与路径。就目前山西“科技+非遗”产业化发展业已取得的成绩而言,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品类设计、展演方式及宣传销售渠道方面的创新。

(一)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的革新在山西非遗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过学界对此也有质疑的声音:非遗的精髓即在于对传统的守护,如果生产工艺发生改变,那么非遗的传承仅仅是传承了一个名称而已。需要强调的是,创新并不是对旧有技术的抛弃,而是在传承核心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创造,以满足非遗产品的大量生产与广泛传播。活态性是非遗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发展则是活态性的重要体现。如果仅仅局限于对非遗制作技艺的原样保护,活生生的非遗将成为博物馆中的陈列品美好而僵化。

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将继承传统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为平定砂器的产业化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公司经过不懈的科学研发,在继承旧有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融入釉彩喷砂工艺,一改砂器“黝黑”“粗糙”的旧有形象,使无釉彩的砂器变得丰富、精致起来,使用范围也由煎药、煎茶的日常生活用品向工艺品摆件拓展。此外,山西还有其他非遗企业也是传统工艺继承与科学技术创新相结合的范例。汾酒集团在保持原有的清香型白酒“清蒸二次清”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计算机勾兑、B超过滤等现代科技,使汾酒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与提升;清徐水塔醋业一方面是对传统发酵工艺的继承,另一方面则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对发酵的配料、温度、湿度等进行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水塔醋业在全国食醋行业的领先地位。

(二)品类设计

原生态的山西非遗往往具有内部种类单一的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生活旨趣与审美需求,许多非遗文化仅仅成为少数人的手艺或记忆,出现后继乏人的艰难境况。因而,丰富创意设计、拓宽产品门类是非遗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路径。目前山西的一些非遗产业已经在品类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最为典型的仍属汾酒集团。该集团通过长期的技术研发生产出多个系列的产品:竹叶青酒、汾清酒、白玉汾酒、玫瑰汾酒、杏花村酒、杏花春、盛世兴、意会自调酒等。其中,意会自调酒属于集团的新品,由黑瓶和白瓶组成,黑瓶和白瓶可以自由调制,也可以与其他饮料或者果汁调配。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投入使用年产两千吨肉制品的生产线,使其有足够的生产条件开发出牛肉系列之外的驴肉、猪肉、鸡肉、兔肉、牛副产品、食用菌、牛肉干等系列产品。其他一些非遗企业虽不似汾酒集团及平遥牛肉集团对于产品有成系列的研发,但也做了不少创新与拓展。比如新绛县的绛州澄泥砚研制所,采用了机械搅拌打浆、微波干燥、气窑烧制等技术,使得产品的成品率和精品率大幅提升。

(三)展演方式

过去的山西非遗项目,包括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曲艺、杂技、民间文学等,大多以原生态的现场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多通过电视台直播、转播或者以录制唱片、DVD的形式展现。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其展演方式已经发生了诸多改变。其中一大变化即对互联网的使用。2020年,山西省晋剧院通过抖音等直播平台进行了表演,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将天南海北的戏迷朋友吸引到直播间。此外,许多其他山西非遗也纷纷入驻抖音直播间,有蒲剧、民间社火、上党八音会、绛州鼓乐、中阳剪纸、闻喜面塑等。另外一大变化即采用全息投影、VR、AR、MR等现代科技,使观众获得更加生动与震撼的体验,或者是在蕴涵非遗元素的情景剧中,运用最新的声光电技术,打造完美的文化盛宴。由王潮歌执导的《又见平遥》即为运用现代科技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传播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在这里,观众既是剧外人,又是剧中人,时时会有亦真亦幻、时空交错之感。经由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又见平遥》,让我们进一步领略到了唢呐的高亢激昂、《桃花红,杏花白》的真挚悠扬以及山西人对于面食的恒久眷恋。

(四)宣传销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非遗产品的宣传销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体店、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方式,线上的宣传销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微信群、公众号、专业APP、抖音、快手、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媒介平台已经成为非遗产品活跃的重要空间。

2020年8月,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抖音平台发起“非遗抖三晋”活动,威风锣鼓、木偶戏、推光漆器制作、花馍面塑、张氏剪纸、风火流星、莲花落等纷纷精彩亮相。2020年11月,人民网“人民优选”直播大赛山西非遗专场隆重举办,非遗传承人在网络直播间展示了自己的精湛技艺,吸引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与点赞。2020年12月,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三晋文化·宝岛共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除了现场漆器、布艺的欣赏以及面食、陈醋饮料等的品尝之外,观众们还通过线上观看了山西非遗纪录片与非遗专家的讲座视频。此外,山西非遗产品的线上销售亦取得长足进展。京东是山西特产售卖的主要电商平台之一,除了自营商品汾酒、陈醋等非遗产品之外,还有各类产品的官方旗舰店以及专门开辟的“中国特产·山西馆”。同时,网络直播带货也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的销售路径。

二、问题:山西非遗产业化发展在借力科技方面所存在的困境

(一)只有少数非遗实现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山西非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借力现代科技方面,少数企业能够将非遗与科技深度融合之外,大部分的非遗项目仍以极为古旧的方式呈现,其与现代社会的审美风尚、精神志趣常常会有疏离甚至冲突,以至于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具体言之,山西“非遗产业化+科技”的成功案例有汾酒集团、水塔醋业、宁化府益源庆醋业、平遥牛肉集团、吉利尔潞绸集团、六味斋、双合成、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山西省晋剧院、左权民歌研究中心等。其余大多数的山西非遗与现代科技,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广禅侯的传说、烂柯山的传说仅仅是个古远的故事;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成为剧场中三三两两年长观众打发时间的工具;山西民居砖雕、永乐桃木雕刻、平阳木版年画多以博物馆、民俗馆中的陈列品出现。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抓住科技飞速发展的契机,尽可能地将大多数非遗资源盘活。“借助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开发和创新非遗产品,既有利于促进非遗产品形态的现代转换,使其重获新生,又可以满足当代消费者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4]

(二)非遗项目的科技开发维度较为单一

每个非遗项目都是前人智慧的凝结、审美的表达与时代风格的展现,其间所蕴涵的意义十分丰富。但目前山西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大多只是对于某个元素的开发,或者是从某个角度进行拓展,并未进行全方位的深度交融。这种情形虽说比许多后继乏人的非遗项目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能将山西非遗的醇厚韵味全面展现出来,也难以围绕非遗项目形成不断推陈出新的系列产品。以广灵染色剪纸为例,它在产业化发展方面成绩不俗。受助于现代科技,纸张与染料的性能更加优良,相关的剪纸画册、长卷、挂历、台历、贺年卡、邀请函、邮票等产品颇得大众青睐,除了平面剪纸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层多色纸张剪刻出立体作品。但即便如此,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仍显单一。比如广灵染色剪纸除了剪纸图案本身的创新,亦可以对其中蕴涵的古老故事(剪纸的流传历史、剪纸手艺人的沧桑世事等)大做文章。此外,还可以对剪纸的原料和工具进行科技创新,且不局限于纸张、染料与刻刀。

(三)非遗产品的展现渠道在借力科技方面仍显局限

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非遗产品的展现渠道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介进行展示、宣传、销售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事情。据统计,96%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已入驻抖音平台。2019年4月,抖音启动“非遗合伙人”计划,2020年6月,该平台又推出“非遗市集”直播活动。山西非遗项目同样受益于现代科技,诸多非遗通过新媒体走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总体而言,山西非遗的展现渠道仍具有局限性。除了以短视频及直播为主的形式之外,其实可以有更丰富、多元的方式。况且,由于制作水平或者时长的限制,许多短视频显得粗糙、无趣、表面化。因此,除了在短视频及直播领域,相关非遗推介人还当在精耕、深耕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借力科技进行其他路径的拓展。以平遥推光漆器为例,可以制作有故事、有情怀、有美感的长视频来诉说其前世今生并开发平遥推光漆器的专门APP等。

(四)非遗产业之间较少借用科技而形成产业群

在如今高度竞争的社会中,一种文化产业须与其他产业有机联合起来,才能收到“1+1>2”的成效,延长并增强产业价值链,在风起云涌的商业江湖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实已经为非遗产业之间的有机联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尤其是以旅游景区的形式来呈现非遗资源的产业。比如在一个景区内,可以利用前沿的声光电技术,围绕民间传说打造故事情景剧,在情景剧中相关非遗项目的手艺人作为主角或配角粉墨登场。同时,亦可将民间传说改编成科幻穿越剧,将传统古老的非遗世界与前沿科技主导的未来世界相融合。在这个空间内,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机械手臂、全息纱幕、U型幕投影系统、AR设备等纷纷亮相。古老与现代的碰撞、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将会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与难忘的回忆。但是目前山西非遗产业之间,或者各搭各台、各唱各戏,或者仅仅是几个摊位并排陈列的联合,较少以科技为纽带而形成有机、优质的产品集群。以山西吕梁市为例,碛口号子、兴县昆曲、离石旱船秧歌、孝义碗碗腔、石楼道情、临县三弦书、鸠鸽二仙传说、中阳民间刺绣、吕梁烫画、交城县黄芥子油压榨技艺、柳林碗团、凤山庙会等非遗项目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是以类别或地域形成的产业群却很少,以现代科技为纽带形成的非遗产业集群更是少之又少,这都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非遗的传播与传承。

三、路径:科技创新促进山西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未来路径探索

(一)广——拓宽开发范围

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通常分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山西非遗的各个门类皆丰富而深厚,但是目前只有少数项目凭借科技创新实现了产业化快速发展,大多数仍处于被忽略的、濒临消亡的境地。因而,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放眼全局,借助科技创新来拓宽山西非遗的开发范围。许多非遗项目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不具备开发挖掘价值,而是刻板、局限的思维方式限制了其发展。比如源于晋城市的白马拖缰传说,将其设计为动漫故事片未为不可。或者,此类民间传说可以作为影视剧中的情节片段出现,这对于非遗的传播大有裨益。再比如山西侯马的“麒麟采八宝”舞蹈,我们不仅可以充分优化其舞蹈本身,衍生产品的系列开发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作为表达安庆祥和之意的传统舞蹈,它所包含的古老故事也可以发掘。同时,“麒麟采八宝”能够作为图案在各种器物中出现,比如衣物、剪纸、茶壶、碗碟、家具等。总之,山西非遗可供开发的项目非常之多,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一步拓宽开发范围,打造特色品牌,讲好山西故事,全面促进山西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多——多维深度挖掘

如前文所述,山西非遗在借用科技来开发产品方面,角度以及创意仍然比较局限。形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有许多,最主要的是“科技+艺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非遗传承人并不熟晓现代科技,科技工作者亦很少聚焦于非遗项目,因此非遗与科技之间常常处于割裂的状态。因而,政府、非遗组织、学校都有必要支持与加强“科技+艺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如此方能在非遗项目的科技开发方面有更为丰富、新颖、有趣、切实的设计与实施方案。事实上,山西非遗的各个项目可供开发的角度非常多,我们大可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大胆创新,使古老的文化在现代舞台上展现璀璨风采。比如分属杖头木偶戏的孝义木偶戏,亦可开辟出新的领域木偶机器人。它的外观还是传统木偶的模样,但内核是智能技术与电子机械的结合。观众在欣赏新颖木偶戏的同时,又可与木偶机器人进行互动。再比如山西剪纸,它的材料可突破纸张(宣纸、金箔纸、银箔纸、彩色纸等)的限制,发展出其他材料的系列产品。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长郭梅花女士于2019年已经进行了手撕钢剪纸尝试。除了手撕钢,新型纺织布、木材、石材以及其余金属皆可考察摸索其成为剪纸新材料。此外,剪纸图案3D打印、AR技术立体展现剪纸作品、剪纸的动漫影视设计、激光剪纸、剪纸APP开发等,皆是剪纸企业可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3D打印机与计算机的相互配合,逐层叠加打印材料,制作出不同材质的剪纸或者是具有剪纸元素的衣服、玩具、工艺品、家居用品等,将计算机上的图案模型通过实物展现出来。剪纸企业亦可进一步成立3D打印剪纸工作坊,在此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引导游客进行打印,使大家充分释放想象力的同时,领略科技的神奇与剪纸艺术的魅力。如果设计、经营得当,此工作坊完全能够成为企业的点睛之笔,各种论坛、会议、夏令营、冬令营、亲子活动皆可有序展开,从而促进企业效益与影响力的提升。

(三)精——产品做精做细

优秀的产品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否以精雕细琢的态度来设计、生产产品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就山西非遗而言,目前许多产品的设计及生产仍显粗放:缺乏个性化定制产品、细节方面不够精致、审美庸俗化、产品包装千篇一律等。比如平遥推光漆器的制作,有的作坊为了节省资金、精力与时间,采买廉价原料、缩减工序,导致最终成品与普通的木制器物无甚分别,自然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眼光。此外,产品的细化、个性化同样重要,“谭木匠”的成功则得益于此。小小梳子,大有乾坤,从儿童到老年人,皆可在其中寻得中意的产品。所以,推光漆器亦可细化产品,以首饰盒为例,清新风、少女风、甜美风、成熟风、古雅风都是能够进行尝试的风格。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过去不能实现的设想成为现实,我们理应把握这良好契机,使山西非遗产品的品质迈上新的台阶。比如大数据技术,它拥有强大的数据收集与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对整个客户群体做出多维度的分析,从而有助于企业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生产销售策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与差异化体验。另外,宣传非遗的短视频、故事片以及纪录片也需要精益求精、别出心裁。李子柒短视频的火爆充分说明了精细、新颖的重要性。

(四)合——搭建产业集群

“在现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环境下,任何一种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只有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延伸自己的产业价值链,才能获得更强的竞争能力”[5],山西非遗产业也不例外。各非遗产业应以地域为纽带聚集起来,亦可因相同类别属性而结合,或者非遗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借力科技,相互协作,优化结构,从而实现共赢。比如地处山西腹地偏西的县级市孝义,以民间传说张四姐的故事为线索,或者以电影、动漫的形式呈现,或者以类似于《又见平遥》现代情景剧的形式表达,其余汾孝秧歌、木偶戏、皮影戏、碗碗腔、剪纸、擦酥包子传统加工技艺、南曹村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都可适当融入其中,其效果比各项非遗的单独展演要生动、有趣。电影、动漫可利用全息投影技术,使观众无须佩戴3D眼镜就能看到立体的虚拟故事人物。当人物、风景、器物飘浮在空中时,亦真亦幻,绝对会给人以奇特与震撼的体验。再比如饮食类非遗产业可以聚合成产业群。现在虽然许多地方都有“美食一条街”,但其实和传统集市无甚区别。我们完全能够利用前沿科技,将其打造成一条现代化的新型美食街。在这里,集合了投影体验馆、圆桌雷达互动系统、机器人、无人机等。同时,此类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的医学、食品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团队协作,通过科技手段分析饮食产品中的各类营养成分,强化优势,弥补不足,打造更为合理、健康的山西美食。在如今减肥群体、养生群体日渐增长的趋势下,精确计算卡路里的减肥餐与低糖、低脂、低盐的养生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山西非遗产业之间打破壁垒,借力科技,协力合作,一方面能够促进自身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对于山西整体经济的发展以及非遗的保护、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不是一成不变地传下来,否则就失去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6]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非遗的产业化发展即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过,如果改得面目全非也是不可取的。一个非遗项目,假使经过革新,已经看不到该非遗的风貌甚至影子,是否已经不能称其为非遗?所以,必须在现代与传统、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遵循儒家所推崇的“中庸之道”。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创新性发展已经取得许多成绩,现代科技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局限与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提出了四条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广、多、精、合。不过,任何理论落实到现实之中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多方协作,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方能达成。就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而言,政府的政策、资金倾斜、非遗组织的创新拓展、学校的专门培育、个体的潜心探索,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相信经过各方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山西非遗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百花齐放,绚丽多彩。

猜你喜欢
现代科技剪纸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给传统诗词插上现代科技翅膀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山西叹五更
剪纸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