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

2021-04-15 02:15刘玄启
广西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空想变革改革开放

刘玄启

(百色干部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一、变革与开放:中国的历史常态

打开中国历史画卷,变革与开放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底色,正如习近平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1],正是在这种变革与开放精神的推动下,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一)变革与开放在中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就是秉持这样的变革精神,开启缔造了伟大的文明。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为求生存、求发展,各国纷纷进行了变法变革,魏国李悝、齐国邹忌、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赵国武灵王先后在本国推行变革变法,而影响最大的当属秦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与其他六国相比,最为坚决、最为全面、最为彻底,很快使秦国变为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入封建时代,强国之道依然是变革,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进行了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大变革,使中国从国家的大一统发展到封建思想的大一统;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明朝时期的张居正变法等,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生动的变革实践,推动了中华文明繁荣兴盛。习近平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2]。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东西方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开始了文明互鉴;隋唐时期,中国开放的程度达到一定的高度,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事件;明代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打开了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海上之路,形成世界文明海陆交融的新局面,中华民族以博大的胸怀、自信开放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二)变革与开放是中华民族应对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探索方式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逆世界潮流而动,对内强化封建集权统治,对外推行“禁海”政策、闭关锁国,错过了融入世界发展的良机。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面前,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危机,中国人民再次睁眼看世界,通过变革和开放,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在与西方的交往中,认识到中国技术的落后,开始了器物层面的改革,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制度的落后,开展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认识到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外,晚清政府推行“宪政改革”;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在吸收外来文化和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近代以来,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从思想论战到新文化运动,无不显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危机的紧要关头变革开放以图强的精神。

(三)变革与开放使中国实现了从苦难到辉煌的转折

近代以来,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的一次次变革图强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变革开放的精神。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秉承变革与开放的精神,从俄国十月革命炮火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建党学说的中国无产阶级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革命从学习苏俄的“城市革命”道路,转变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并成功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苦难到辉煌的转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改革与创造: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

16世纪初,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创造的变革实践,社会主义也在改革与创造的进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完善。

(一)改革与创造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6世纪初,以英国人莫尔、意大利人康帕内拉为代表的优秀思想家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者深表同情,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时,设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他们在《乌托邦》《太阳城》中所描述的社会景象,就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阶级分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空想社会主义推到了顶峰。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进步的社会思潮,虽然与资本主义几乎同步出现,但在300多年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空想社会主义始终停留在空想阶段。由于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力量,最后以失败告终。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恩格斯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工人运动的实践,他们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同时吸收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有益成分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都同属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改革了空想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改革与创造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冲击着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内改良主义、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盛行,第二国际随之蜕化变质,陷于瓦解。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从德国转移到了俄国。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内盛行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创立了不同于第二国际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同时,列宁在革命理论上进行了创新,通过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展了社会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一国胜利论”的崭新理论,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开展了武装起义,最后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了现实,这对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改革与创造使社会主义在经验教训基础上日益完善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有了实践的条件,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开启了改革的历程: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进行了反扑、国外帝国主义进行了武装干涉,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为取得战争的胜利,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这对打赢战争和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战后的实际,苏俄政府果断调整政策,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新经济政策,从而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二是从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在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苏联决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苏联形成了以高度集中、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并通过大党、大国的方式,强力推广至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也产生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三是从苏联模式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和东欧各国纷纷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程相差较大,在苏联的干涉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20世纪80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继续进行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始终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和局限,因而无法实现机制体现上的创新,最后在西方“和平演变”下,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走向歧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了严重挫折。四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后,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无可辩驳的成就呈现出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让社会主义旗帜在中国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三、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使中国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步伐,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各方面体制、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次第展开,改革开放使长期停滞的农业获得了生机,人民获得了实惠,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的十四年,“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4]。成绩的取得,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实践探索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改革开放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在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成功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打开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到“二〇〇一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九万五千九百三十三亿元,比一九八九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三,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6]。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我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三)改革开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7]。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这十年,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8]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空想变革改革开放
警惕“空想”
小老虎种花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警惕“空想”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不空想不抱怨 有激情在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