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2021-04-15 10:31高瑞瑞何海燕张革萍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经颅安神针法

高瑞瑞,何海燕,谭 娟,张革萍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原发性失眠为临床常见疾病,是指存在睡眠问题、社会及职业等重要功能损害的一种疾病,非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药物[1-2]。原发性失眠发病机制复杂,随着人们社会压力的增加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危害严重[3]。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主要以药物治疗,包括非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抗抑郁药物、褪黑激素等,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病情可暂时缓解,但长期服药存在依赖性,逐渐会影响患者日间觉醒功能等,且存在较大药物副反应,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故而需探究新的治疗方案[4]。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调督疏肝安神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5]。故而本次笔者纳入20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分组探究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均由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和疼痛科2018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4.23±3.67)岁,病程4~17个月,平均病程(8.34±1.25)个月;观察组患者100例,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4.27±3.62)岁,病程5~19个月,平均病程(8.38±1.27)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以及病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6]第3版修订本。患者难以入睡、多梦、浅眠、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疲乏、醒后不适感、或白天困倦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1.3 纳入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②患者1周时间内未服用任何治疗失眠的药物,且本次发病后至就诊未经任何治疗;③患者年龄18~60岁;④患者病程3个月以上。

1.3.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心肝肾脑部疾病患者;②排除孕期、哺乳期患者;③排除无法配合治疗与研究患者;④各种环境因素引起的短暂性失眠,各种继发性疾病所导致的失眠,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失眠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口服艾司唑仑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91),1 mg,睡前0.5 h服用,每晚1次,连服30 d。

1.4.2 观察组 患者采取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治疗。穴位定位参照由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中的取穴定位标准[8]。调督疏肝安神针法:主穴:风池、安眠、神庭、百会、神门、太冲、照海、四神聪、印堂及太阳;加减: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及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及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及内庭。治疗操作:常规消毒患者穴位皮肤,采取0.25mm×25 mm和0.25 mm×40 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治疗,患者取坐位,先针风池穴,向患者鼻尖方向斜刺26~40 mm;再针刺神庭穴,向百会方向平刺16~26 mm;百会穴平刺26~40 mm;四神聪、太冲、印堂、安眠与太阳等穴位均平刺26~40 mm,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灸1次,每次留针时间为30 min,15次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治疗:采取KF-10ILF型超低频刺激经颅磁刺激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时患者双侧额顶位于治疗帽内,治疗时频率为1 Hz,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刺激个数为8个,间歇时间为3 s,治疗时间为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30 d。

1.5 观察指标

1.5.1 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 睡眠质量评估量表,分为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以及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时间7个维度,总分21分,评分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9]。

1.5.2 临床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睡眠正常,每夜睡眠>6 h,持续时间>1个月,PSQI减分率>90.00%;显效:患者睡眠时间4~6 h,偶有不寐,时间不超过3~4 d,PSQI减分60.00%~89.00%;有效:患者睡眠3~5 h,偶有不寐,时间5~6 d,PSQI减分30.00%~59.00%;无效:治疗后患者睡眠无明显变化,PSQI减分<30.00%[1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每日觉醒次数。Epworth思睡量表。

1.5.3 每日觉醒次数 量表评分越低越佳[11]。

1.5.4 血清5-羟色氨酸(5-HT)和多巴胺(DA) 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5-HT和DA[12]。

1.5.5 副作用评估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指数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指标各项(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以及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时间)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指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以及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时间)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指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以及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时间)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9.00%)高于对照组(9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觉醒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每日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每日觉醒次数均较少,观察组治疗后每日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觉醒次数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pworth 思睡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Epworth 思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Epworth 思睡量表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Epworth 思睡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pworth思睡量表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HT及DA水平变化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5-HT及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5-HT及DA水平均得以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HT及DA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及DA水平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副作用情况分析

分析患者治疗副反应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副作用率(1.00%)低于对照组患者(8.00%),并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副作用率比较 [例(%)]

3 讨论

原发性失眠虽不是危重疾病,但长期失眠将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以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且大大增加了其他疾病发病危险,成为临床关注医学问题及社会问题[13]。原发性失眠致病原因较多、较复杂,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且存在一定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且容易出现反复,治疗棘手,迁延难愈。故而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需采取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综合治疗措施,才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需不断进行研究[14-15]。

中医将原发性失眠归属于“不得眠”“目不瞑”“不寐”“夜不暝”等范畴,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绪异常等均可诱发失眠,失眠患者阳盛阴虚、阴阳失衡、正气不足、邪气入侵及神失所养[16-18]。相关研究指出[19],针刺治疗失眠效果显著。针刺疗法对原发性失眠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20-21]。本次笔者给予原发性失眠患者调督疏肝安神针法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调督疏肝安神针法是笔者源于庞勇教授的“益肾调督针法”,经临床经验总结而来,取主穴:风池、安眠、神庭、百会、神门、太冲、照海、四神聪、印堂及太阳,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及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及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及内庭。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其位于患者脑后,乃风邪汇集之地,入脑要冲,针刺之可通经活络、祛风解表、调和气血、疏风清热及醒脑开窍功效。安眠穴位人体腧穴,居于六阳之首,为经外奇穴,为治疗失眠症特效穴位,针刺之可“胆和而眠安”,可养心益气、补脑安神[21]。神庭穴位督脉穴,位于头部,针刺之可清头散风、镇静安神。百会穴居于巅顶,与脑联系密切,可调节大脑功能。百脉之会,贯达全身,针刺之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疏肝解郁,平息亢逆。神门又名兑冲,心藏神,主神,为心气出入之门户,主治神志病。该穴为心经原穴,针刺之可调整心神、补益心气、疏通经脉。太冲为肝经通道所在,元气所居之处,针刺之可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降肝阳及镇肝熄风。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针刺之可通调三焦,滋肾清热。四神聪位于患者头顶部位,针刺之可镇定安神、醒脑。印堂归于督脉,为调神醒脑要穴,针刺之可调理督脉经气,推动患者头部气血运行,通调心肾,充盈髓海,恢复元神。太阳为经外奇穴,针刺之可给患者大脑良性刺激,解除患者疲劳,振奋精神,醒脑止痛。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治疗失眠取得较好效果。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属于新型无痛、无创治疗技术,是近年治疗失眠较多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损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治疗采取TMS治疗理论,经颅输入特定超低频磁场,产生与GABA等神经递质慢突电位频率相同的感应电流,进而模拟该递质慢突触后电位作用,调节神经细胞本身产生动作电位效率。低频对大脑皮质兴奋性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可促进5-H和γ-氨基丁酸(GABA)释放,调节神经元活性,减弱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9.00%)高于对照组(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可显著提升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Epworth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SQI评分、Epworth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Epworth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可较好改善原发性失眠睡眠质量;治疗前,两组患者每日觉醒次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每日觉醒次数均较少,观察组治疗后每日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可较好改善原发性失眠症状,减轻患者觉醒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5-HT、D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5-HT、DA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5-HT、DA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可较好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血清5-HT、DA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观察组患者副作用率(1.00%)低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治疗原发性失眠副作用率低,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调督疏肝安神针法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治疗原发性失眠效果佳,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副作用率低,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颅安神针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