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伴焦虑的临床观察

2021-04-15 06:19姚宇涵郑鑫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脾神经递质西医

姚宇涵,郑鑫磊,张 逸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已达180/10万,随着静脉溶栓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卒中的病死率已得到控制,但卒中后偏瘫、抑郁、焦虑、痴呆等并发症仍较常见[1-2],其中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PSCAD)是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相关资料显示,PSCAD的发生率为27%~85%[3],国内略高于国外[4],与卒中病程密切相关。PSCAD病人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睡眠障碍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谵妄、排便困难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5],极大地影响病人生存状况,而且有学者研究发现,PSCAD病人体内神经递质分泌异常,阻碍神经功能恢复,延缓康复进程,又会进一步加重抑郁和焦虑情绪。目前治疗PSCAD以药物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副作用多[6],对病人损伤大,新型药物副作用少,但价格昂贵,临床应用范围较小。随着中医辅助治疗脑卒中的开展,以标本兼治为目标,相对于西药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本研究观察2016年2月—2019年1月PSCAD病人采用中药归脾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神经递质表达和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6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PSCAD病人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每组53例。西医组,男25例,女28例;年龄49~78(60.34±8.76)岁;病程1~24(10.73±2.69)个月;脑卒中类型:缺血性45例,出血性8例;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20例,初中13例,高中12例,大学及以上5例;既往史:高血压38例,2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16例,冠心病12例。中西医组,男23例,女30例;年龄45~79(61.50±9.25)岁;病程1~24(10.50±2.58)个月;脑卒中类型:缺血性42例,出血性11例;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19例,初中16例,高中13例,大学及以上3例;既往史:高血压40例,2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15例,冠心病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文化程度和既往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7]与《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8]制定PSCAD的西医诊断标准:①病人发生脑卒中,有头颅CT/MRI等影像学资料支持诊断;②卒中后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淡漠、精神疲乏、自责、内疚、睡眠障碍、欲望减退、自杀倾向等,焦虑表现为经常性恐惧、紧张,伴有不安和自主神经症状;③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测试后,得分≥20分;④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试后,得分≥14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制定“郁病”的诊断标准:病人在中风后,出现情绪不宁、忧郁不畅等症状,伴有失眠多梦、易怒易哭、胁肋胀满、食欲不振等表现。根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制定“心脾两虚证”的辨证标准,主症:多虑不解,神疲倦怠,胸闷心悸,胸胁胀满;次症: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善太息,易汗,失眠健忘,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符合主症以及2项次症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病程>2周;HAMD-24评分≤35分;HAMA评分≤24分;病人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有其他脑部器质性疾病;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各项检查者;有精神疾病史;有药物过敏史或禁忌证;近8周内服用过精神类药物。

1.5 治疗方法 西医组病人在脑卒中常规维持治疗基础上,使用抗抑郁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9,规格5 mg×14片)每次10 mg,1次/日,根据病人反应,可增加剂量至每日20 mg,连续服用8周。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归脾汤加味治疗,组方:党参15 g,黄芪15 g,远志15 g,茯苓15 g,当归10 g,白术10 g,酸枣仁10 g,龙眼肉10 g,木香10 g,石菖蒲10 g,甘草6 g。失眠重者加夜交藤、合欢,腹胀者加半夏,瘀血甚者加桃仁、川芎。水煎制剂,每袋300 mL,分早晚两次150 mL温服,每日1袋,以4周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通过与病人面谈,完成HAMD-24与HAMA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并抽取病人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神经递质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心脾两虚证证候变化情况,并进行评分,每项证候为0~3分,总分越高代表证候越差。观察用药期间副反应情况,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并及时对症处理。

1.7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制定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治愈:病人证候基本消失,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减少>95%;显效:病人证候改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95%;有效:病人证候有所减轻,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69%;无效:病人证候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

根据病人治疗后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痊愈:病人抑郁和焦虑症状消失,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减少>75%;显效:病人抑郁和焦虑症状显著改善,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减少50%~75%;有效:病人抑郁和焦虑症状减轻,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减少25%~49%;无效:病人抑郁和焦虑症状未改善,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减少<25%。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中西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83,P=0.038)。详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10,P=0.028)。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D-24评分与HAMA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NE、5-HT、DA、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血清NE、5-HT、DA、BDNF水平均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s)

2.5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NIHSS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6 两组副反应比较 中西医组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56,P=0.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PSCAD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张芬[12]通过分析197例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运动、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均会影响PSCAD的发生;另有研究发现,随着卒中病程的延长,PSCAD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病程1个月内的病人PSCAD发病率为22.8%,而病程6个月的病人发病率可达58.1%[13]。PSCAD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多数研究者认为其发生与大脑情绪调节神经通路的破坏密切相关,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当机体发生卒中后,大量神经细胞受损,5-HT、NE与DA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受到抑制,导致机体兴奋性降低,出现抑郁等症状,NE神经系统在终纹床核腹侧部分参与焦虑的调节,5-HT受体主要由腹内侧核下丘脑分泌,能够调节焦虑症状,DA通过作用于大脑神经末梢,能保持神经兴奋性[14-15]。也有学者提出卒中后病人常伴有肢体运动与感觉功能障碍,自身认同感大大降低,若同时缺乏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就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等情绪[16]。西医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三环类等,艾司西酞普兰能抑制5-HT再摄取,升高5-HT水平,从而改善抑郁焦虑症状。

中医学典籍中并无PSCAD的病名记载,但关于其抑郁、焦虑等临床表现的记载较多,《内经》最早记载了“五郁”,并提出相关治法,如“木郁达之……水郁折之”。《丹溪心法》又提出了“六郁”,从元代开始,医家认识到心气与情志密切关联,《景岳全书》曰:“凡五气之邪,则诸病皆有……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血液的正常运行由心气调控,心主血脉,心阴、心阳相协调,可充沛心气,使血液流转滋养机体。分析病因病机,研究认为与心脾两虚密切相关,卒中病人一方面因肢体偏瘫、情志失调,损伤心脾,另一方面卒中导致气血亏虚,心不养神,引起抑郁、心悸、不安等症状,脾主运化,脾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又会引起肢体失养,活动能力减弱,加重情志不畅表现[17]。失眠伴抑郁发病原因复杂,多发病在心,与肝、脾、肾相关,探究其病因病机,与人体脏腑阴阳失调、阴阳不交有关,其中尤以心脾两虚最为常见。心主血,藏神;脾者,营之居,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则致心神失养;心不藏神则神失安宁,营卫运行失常。PSCAD病人多因思虑过度、心脾受损、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神不宁而致。心脾两虚证病人多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是其病因病机。因此,其治疗应注重健脾益气,补血养心。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切中病机。本研究采用归脾汤治疗,从根本上改善病人体质,达到治疗的目的。方中以黄芪、龙眼肉、党参为君药,起到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的作用,有药理研究显示黄芪提取物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损伤,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18]。臣以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白术补益脾气,能够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神经细胞损伤[19];当归行气养血,可增强君药补心血的功效。茯苓健脾燥湿、养心安神,是治疗心脾两虚的常用药,木香理气醒脾,石菖蒲醒神益智,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药,既可补脾益气,又能调和药性,使全方共奏养心安神、健脾益气之功。

在药理实验中发现,归脾汤可以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能力[20],亦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1],此外,还能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抗抑郁效果。本研究对病人采用归脾汤治疗后,结果显示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各项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说明归脾汤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及精神状态,与马瑞卿等[22]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组治疗后血清DA、5-HT、NE及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归脾汤治疗对上调病人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更有利。究其原因可能与中药汤剂中有关成分的药理作用有关。有研究发现,归脾汤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海马 5-HT、DA 及NE 的含量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3-24]。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西医组,说明归脾汤具有增效减毒之功效,与西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归脾汤加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CAD,疗效确切,通过提高神经递质表达,改善抑郁与焦虑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心脾神经递质西医
科普拟人让理解更轻松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