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思维创设全新初中人文地理课堂

2021-04-15 17:01胡亚群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胡亚群

【摘要】探究式学习对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把初中人文地理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方法结合到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并且,探究式教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人文地理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145-02

在当前的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将人文地理教材上的专业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只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到人文地理教学中,在此问题的影响下,学生体会不到课堂学习的乐趣,难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只能被动地接受大量的人文地理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理解人地协调观、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初中人文地理作为系统性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人文地理思维乃至于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其覆盖面积广,涉及范围点多,既需要学生运用到抽象思维,也需要学生对重点内容加以记忆。人文地理思维也是影响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阶段的人文地理课堂中不难发现仍然存在有教学质量不佳、对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不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以及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诸多问题,更是难以促进学生发展人文地理思维,掌握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并将人文地理能学科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人的协调观念是指人们对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而人地协调观念隐藏于人文地理现象,渗透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其人地协调观念,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看待世界。情境式教学中的情感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受,给其带来深刻的体验,使其能够深入感受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教学《傍水而居》一课时,为了强调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抗洪救灾纪录片,让学生回忆长期下雨的生活情况;同时通过PPT展示我国部分地区长期不下雨的场景,使其回忆夏季缺水的情况。借助多媒体创设降水过多或过少的情境,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缺水或强降水的现象,引出课堂知识,使学生深入思考降水与人类生活的矛盾关系。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傍水而居》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古代社会部落的形成都是建立在水源周边的。这样,学生便会明白,水能够给人提供生产力,且能够为人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教师还需要从人文性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教学,让学生明白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的保护水资源,如何正确的节约用水等。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生活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和指導意义,且对于实现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养成也具有一定的支持效果。

二、构建知识导图,增强地理综合思维

人文地理综合思维是人文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要素分析人文地理现象和事物,认识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构建知识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人文地理现象发生、演变的过程,能全面认识和分析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环境特点,也可以看清现实生活中的人文地理问题。

例如,教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一张纸与彩色笔,以中国为主干,在主干上画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南地区三条枝干,在每条枝干上画出地理环境、农业发展两条分支;其次,教师让学生自行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同时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类型,包括灌溉农业、果林业、畜牧业等;最后,待学生有了一定了解,引导其在分支上画出不同地区有哪些自然环境、哪些农业生产。在构建知识导图时,学会从不同地理气候、地形和位置来考虑区域农业发展情况,同时也意识到需要多方面、多角度考虑,才能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提升,进而对因地制宜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构建知识导图,能让学生在该过程中发展综合思维,有利于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学生会明白为什么我国不同的区域所种植的农作物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国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交流、文化艺术等表征形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基于此,学生便会了解到什么是“一方水土”,以及为什么“一方水土能够有效的养育一方人”。

三、设计评价方法,培养人文地理区域认知

人文地理区域认知是学生学习初中人文地理的必备要素,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学生就可以分析区域特征、区域条件,对比区域差异和分布规律,从而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主题探究是指教师在设定的主题下,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其从区域视角认识人文、地理关系以及地域特征,使其积累区域认知经验,掌握区分区域差异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地理区域认知水平。

例如,在《世界大家庭》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并鼓励学生做有效探究,分析为什么教材把世界看做是一个“大家庭”。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指导,从而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地理知识综合学习素养。在此,教师可以将评价的内容融合在世界和平、世界团结、世界发展等角度来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感受到和平、团结与发展对世界格局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对各国之间互通有无的现实意义。随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个人评价,通过分析个人学习的优势和短板,探讨如何在后续的学习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文地理知识综合学习素养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世界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文化。在人文地理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思维进行合理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去制定和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在设置评价体系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把评价体系贯穿到整个探究过程当中,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用比较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设置鼓励性评价体系。除此之外,初中人文地理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选择难度适中的人文地理习题让学生去讨论和研究。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是线上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四、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地理实践能力

人文地理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生活基础上学习人文地理知识,从生活的角度思考人文地理问题,并学会用人文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人文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实施实践方案、分析实践数据、探讨实践结果,学生能全面了解与掌握人文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增强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例如,教学《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夏天游泳”作为问题导入的素材。大多数初中生都向往夏天去海边游泳避暑,所以对该问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提问学生:“为什么大家在夏天时都要去海边游泳避暑呢?”紧接着,教师可展示同纬度的不同城市气温图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和规律。另外,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对照不同的城市探讨同纬度区域冬天离海越远温度越低、夏天离海越远温度越高的原因。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器材,如烧杯、清水、酒精灯、干沙土、温度计以及铁架台等。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学生能够通过模拟城市环境的方法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且能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综上所述,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師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学生是否可以掌握教材内容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过度的关注,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影响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重视自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复习和预习的知识都是围绕课标来进行的。因此,借助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创设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还能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素养、如何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亚平,常昊.探究式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模式与案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113-116.

[2]张丹,袁丽风,倪才英.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2(27):116-118.

[3]王一宪.案例教学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人教版《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2(15):145-147.

[4]张荟.决策教学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必修2(人教版)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4):89-91.

[5]李学鑫.新课标背景下高师人文地理的教学现状与创新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3):131-13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