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1-04-15 00:48刘兴民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策略探究道德与法治

刘兴民

【摘要】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还不够全面,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初中阶段便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培养了一批有道德、有法律、有文化的人才。教师要根据教材以及社会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水平。本文对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049-02

现如今网络社会比较发达,短视频平台又逐渐崛起,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和新闻遍布大街小巷,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的时期,而且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时候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根据真实的事件,去教导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具有高品质、高道德、高修养,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有学问,理论的来源就是生活实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理念,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授课,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主动引导学生去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课文知识相结合,提高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的学习时,教师在课程导入的时候可以直接引入课题。在十几年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朋友,比如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有好朋友,在小学的时候我们也有好朋友,到了初中,我们又认识了新的朋友,那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回想一下你过去的生活中那些友情,比如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者伤心的事情,或者你们之间是否有了矛盾,或者遇到困难了你们之间是否互相帮助,或者你和你的朋友出去旅行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可以回想一下,然后主动与我们大家分享。对于老师引入的课题,每一位学生都会回想过去自己身边的朋友,回想一下过去的友情,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于课本内容产生一种很小的距离感,认为这个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贴近,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与学生和老师分享自己的事情。通过大家畅所欲言,教师进行总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友谊是非常宝贵的。交的朋友多,我们也会从中受益。但是呢,有的朋友,他能带你走向更加光明,他会让你变得更加优秀,然而,有的朋友就会把你带入另一条不归路,所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判断你身边的朋友是否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正能量,如果是,那么我们就要对他保持良好的友谊。对于一些道德品质差的朋友,我们要勇敢地拒绝。另外,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友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友情都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要体谅对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讲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就会自然而然有所提高。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都是在教室完成教学任务,一成不变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高涨,同时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也不冷不热,很多时候学生虽然掌握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但是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们还不懂得怎么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上去。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就要加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遇到困难只懂得理论知识,并不懂得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教师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运用。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记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说:“这些都是我国公民应该掌握的常识,虽然我们现在记住了,但是还有好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具体的制度是什么,所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进行一项调查。”这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客流量比较高的商场,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俩个人一组,一个人对想要提问的对象提问,另一个人进行记录,看大众能否知道这些常识。对于一些不知道我国国家制度的人,学生要进行科普。根据调查,然后进行总结。调查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安全带回学校,将调查结果展示给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所以还要进行更多的科普,虽然学生现在记住了,但是以后不可避免地也可能会忘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到,学习知识,有利于我们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只是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还有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并没有按照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传授知识,而是直接根据考试的重点给学生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完全没有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是主体这一理念。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时,第四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尊重他人,第二部分以礼待人,第三部分诚实守信。根据这三部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注意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分配均勻,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已经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抽签,抽到哪部分就由组内的成员,共同讨论编排一个小话剧,来阐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当每一个小组表演完成时,教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同时也可以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对这个小组进行评价,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利用演话剧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发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活跃了课堂的氛围。通过演话剧,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在玩与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而且在这个时期,他们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比较跳跃,这时候教师不要进行限制和干涉,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去倾听他们的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以及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情绪情感的主人》的学习后,教师在课下可以单独邀请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比如说在上课过程中,有顶撞老师的学生,老师可以在课下邀请他了解一下他内心想法,在尊重他那些想法的前提下,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上课与老师顶撞的这一个行为是错误的,这样能够化解老師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另外,教师也可以邀请两位发生矛盾的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将矛盾化解开来,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讲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通过私下的谈话,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有利于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同时学生也会认为老师更有亲和力,老师就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喜欢老师,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因为更加直观的图片、声音、动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上课的内容,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摆脱老套的教学工具,采用新颖的教学道具吸引学生,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教学时,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大家都喜欢上网吗?说一说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这时,学生会积极地举手说出他们自己是否喜欢上网以及网络给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改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网络改变我们生活的视频,比如我们可以在网上购物,网上购买车票,同时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以及生活,这些都是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地方。这时候教师还可以再播放一段视频,关于有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犯罪,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犯罪,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地利用网络。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学生看到直观的动画会更加兴奋,情绪也会更加高涨,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充分。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还有许多需要改正的地方,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同时还要积累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网络中寻求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来制定合理的教育学方案,促进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获得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青年。

参考文献:

[1]张虹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7(16):55.

[2]宋玲.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16(20):209.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策略探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