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成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湛江 524300)
国外对“ 网络阅读” 有诸如”onlinereading”、”wedreading”、”netreading”、”screen reading””E-reading”等多种描述,国内对应译法有“在线阅读”、“超文本阅读”、“电子阅读”、“数字阅读”、“网络阅读”、“虚拟阅读”等。
国外对于网络阅读的定义具有分散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如的“屏幕阅读”论,认为网络阅读就是屏幕阅读,有“超链接阅读”说,认为网络阅读就是对链接中上下文内容的理解。
国内对于网络阅读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界定,王素芳学者对于网络阅读内涵的理解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她认为网络阅读是基于网络文化语境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和知识,是一种意义建构超文本阅读活动[1]。
孙红卫定义的网络阅读:是阅读者与文本和超文本信息的思维互动过程,表现为利用网络阅读工具进行的一种信息行为活动形式[2]。
网络阅读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互动的阅读方式,是借助网络工具开展的超文本阅读活动[3]。
我们认为,网络阅读是基于网络空间的一种非线性阅读方式,是阅读者与文本、超文本信息知识的思维互动,完成意义建构的阅读活动。
关于阅读行为的研究,毛刚基于社会学对行为的定义,认为阅读行为是一种具体形态的社会性学习活动,它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中外显性的操作形态存在,也是构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部分,是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4]。肖娟认为阅读行为是基于心理需要,以视觉、听觉感官与大脑思维为基础的对阅读对象具有倾向性的学习活动[5]。李新祥认为阅读行为是阅读者从信息载体上获取意义表现出的外显操作活动[6]。
“网络”就是互联网,它的本质是一个个节点和网链构成的虚拟空间,网络信息行为表现为沿着信息节点和网链进行非线性移动浏览或查询。
网络阅读的定义学界尚未最后定论。目前认可度较高网络阅读定义认为:“网络阅读也叫网上阅读,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活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获取文本和超文本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完成意义建构的阅读行为,”[7]。
综合上述相关讨论,我们认为网络阅读行为是以信息需求为动机,以网络空间作为平台,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对电子化、数字化信息进行搜寻、浏览的一种认知操作和思维过程的阅读活动的总和。
对于网络阅读行为的构成要素,可以从行为主体、行为目的(动机)、行为媒介、行为时间、行为空间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1)阅读行为主体:这里的阅读主体指的是凡在网络语境中获得文本和超文本信息,并进行有效阅读的所有网民。2)阅读行为动机(目的):阅读动机(目的)激发阅读行为。阅读行为动机(目的)可分为目的性阅读行为和无目的性阅读行为,目的性阅读行为包括:工作、学习或自我提升、社交等;无目的性阅读行为包括:消遣、娱乐等,这些阅读行为分类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3)阅读行为媒介:网络阅读行为除了延续使用传统阅读中传统文本符号(文字、图表、图像等),也包括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电子化、数字化形态的文本和超文本信息符号(文字、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使阅读行为更具随机性、便捷性和普及性。4)阅读行为时间:阅读行为发生的时段或时刻。5)阅读行为空间:指阅读行为发生的场所,包括实体物理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
1)查询式阅读行为:指的是阅读主体为获取信息,在互联网中进行的身心共同参与的阅读活动,包括检索和浏览两种行为方式。网上检索是借助网络检索工具来检索阅读内容,以满足阅读目的需要的活动。网络浏览行为是没有设定的阅读目标,而是随着网络节点自由游移的一种阅读行为。2)吸收式阅读行为:在阅读过程中,用户需要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消化能力对阅读材料加以反应、识别和整理,并进行消化吸收使其成为自身知识序列的一部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用户在吸收式阅读行为中,容易受其自身阅读需求、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影响,使其更倾向于认同和接受能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并且与自己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经验相符的阅读材料,同时会下意识地摒弃、抵制与自己不需要的、知识结构之外的和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以下的阅读材料。吸收式阅读行为对于新信息的处理模式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知识同化。即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工阅读到的新信息,使其成为已有的知识序列中的一份子,同化成自身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二是知识重构。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视角,打破、颠覆原有知识架构和程序,重构新的知识排序和逻辑;三是知识延伸。来自阅读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对原有才有知识进行扩充和延伸,有可能形成原有知识新的分支和方向,但是不会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布局产生影响。3)消遣式阅读行为:这种阅读行为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放松身心的阅读行为,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自由和情绪的释放,享受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二是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在无聊或没有任何目的地一种触发性、随意性的网络阅读行为。
1)主动阅读行为:这种阅读行为表现为自发性的、主观意识的精神需要,包括通过阅读,开阔视野,获得知识,实现自我提升的阅读活动,也包括通过阅读达到放松身心和愉悦心灵的阅读活动。2)被动阅读行为:这种阅读行为往往表现为受外在压力的影响,被动接受阅读任务,例如为了升学、完成工作而进行的阅读活动。
网络阅读是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网络信息行为,它具有网络信息行为的基本共性,以下概括分析网络阅读行为的基本特征:
网络阅读行为是阅读主体为了满足某种阅读需求或者达到某种状态,在面对网络阅读材料时,会根据阅读需求进行阅读选择。
网络阅读行为的行为主体(阅读者)和行为客体(阅读介质)均具有社会性,无论是阅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目的、阅读介质、阅读内容及阅读行为本身,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发生或获取,网络阅读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网络阅读行为的发生,阅读主体除了具备文字、图表等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之外,还具备利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力,这是网络阅读行为发生的基础和持续的保障。
网络阅读是新生事物,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强。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20-49岁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9.1%,年轻人占绝对优势。
消费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满足各种社会需要的过程。包括社会物质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耗费和使用,也包括人们消耗精神产品来满足精神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而网络阅读行为的发生同样耗费网络技术、网络硬件设备设施,被赋予了社会意义和消费意义。
习惯是行为中对于某种偏好地重复性选择。网络阅读行为的习惯性表现在对阅读内容、获取路径、阅读工具等有着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选择倾向。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人们最初接触网络阅读时,如果遇到能较好地满足阅读需要的途径时,他们往往会比较经常地、习惯性地重复选择使用原来已用过的网页或网站,这就是行为习惯中自带的“认熟”和“经验”的累积性特质。
网络环境下,阅读主体为了满足网络阅读需求,必须掌握诸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克服网络中经常存在着如信息、使用权限、内容显示等诸多因素的障碍,获得网络阅读资源,这就网络阅读行为有别于传统纸质阅读行为不同的技术特性。
对于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我国学者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如李武等学者在研究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时提到,高初中生在社会化阅读时受到六个维度的影响,分别是“个人发展”、“他人认同”、“社会交往”、“兴趣爱好”、“情感抒发”和“信息获取”六个方面[8]。
本文认为网络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的主观因素、非理性心理因素、阅读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
1)阅读需求。需求是人们在物质、社交和精神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匮乏时产生的需要。网络阅读需求是网络阅读行为的导向,网络阅读行为的发生和形成,取决于网络阅读需求程度的大小。网络阅读需求包括来自社会的需求,心理方面的需求。2)个体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程度、职业、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对大量学习者阅读行为的持续记录和分析中发现,高学历阅读时间高于其他学历;教师、科研人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中层及文职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阅读的时间比其它行业人员的长。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掌握文字符号并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和涵义的技艺和技能。语言能力影响着网络阅读行为强度、深度以及持续性。4)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是以词汇和语法为基础,运用分析、联想、推理等认知干预能力理解阅读内容的能力。良好地阅读能力可以帮助阅读主体快速做出阅读决策反应,并有效地发现、学习和消化信息,或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从而提高网络阅读行为发生效度和概率。5)行为经验:是个体在以往实践行为的积累中提炼和总结出对于得失成败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未来行动的预测和判断能力。正向价值的行为经验能促使行为的有效实现,反之,则削弱甚至阻碍行为的产生。
这种心理因素受情绪或情感影响比较大,它没有固定的逻辑思维,波动性和随意性强。它是促使或中止网络阅读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也较大地影响着阅读行为的持续性。个体的阅读态度和情绪如果是积极的、开放的,阅读行为的经常性、连贯性和持续性则更强,反之则弱。
1)阅读物理环境:安静、舒适的外部环境,使阅读不受干扰,有利于阅读行为的连贯和持续进行。嘈杂的外部阅读环境,使阅读者的思维受到干扰甚至被打断,阻碍阅读行为的发展。2)阅读网络环境:网络阅读行为是发生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调查发现,网络状态好,页面友好令人舒适,更能触发更多的网络阅读行为的发生,而需要付费的阅读会让阅读者不适,甚至中止阅读行为。
1)经济环境:社会的物质基础决定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繁荣程度,经济越发达,越能为人们追求精神需求提供物力和财力保障,人们获得网络阅读的设备、网络及其技术支持、支付费用等就越容易,也就越能促进网络阅读行为的发生和发展。2)文化环境:国民的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激发网络阅读行为动机。3)科技环境: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共享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和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人们的网络阅读行为也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