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代早期酒器的发展

2021-04-14 21:57
卷宗 2021年2期
关键词:酒器金银青铜

王 潇

(河北弘德勘探技术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国古代的酿酒饮酒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于饮酒的文化层次逐渐提升,历朝历代对于酒文化的发展逐渐使其上升到一种古代礼仪的范畴,而酒文化作为一种礼仪文化的标志之一则是酒器工艺的逐渐复杂化、酒器使用的配套化。古代酒文化作为一种礼仪要求可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追溯,在夏商周三代酒文化礼仪化在酒器上的特征逐渐明显,但经历了几百年战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于饮酒的关注点由繁琐的礼仪要求渐渐转移到个人的享受上,在向酒器用途转变复杂化的方向上有了新的转向,因此可以说酒器的发展在工艺制作上逐渐繁杂,而在酒器的用途上逐渐简化更加强调实用性。中国古代酒器的发展历程,从材质上可分为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阶段、秦汉时期的漆质酒器阶段、魏晋隋唐瓷质酒器阶段以及贯穿始终的金银酒器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酒器都随着自身时代的特点而不断发展。

1 夏商周青铜酒器的发展

夏商周三代酒器的繁杂化表现在酒器的成套出现,从酒器的材质来看这一时期的酒器分为礼仪用器和日常实用器,贵族的礼仪酒器主要以青铜材质为主,普通人的实用酒器的材质主要以陶质为主,而该时期典型的酒器主要包含爵、觚、斝等几大类型。酒器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它的材质仍以青铜材质为主,但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制,包括鐎(温酒器)、缶、(盛酒器)、甔(后世酒坛)等新型酒器。除此之外,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包括失蜡法等技术开始出现,技术上的繁杂也催生了更加精美酒器的出现。

夏商周三代的酒器可以以青铜爵为例,“爵”在古代不仅是酒器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功名利禄的标志。《说文·鬯部》提到“ 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爵作为一种礼器最早可追溯到二里头文化三期,到西周中晚期逐渐的消失[1]。首先这一时期的青铜爵基本的形状特征包含:前流、后尖状尾、中杯、侧鋬、顶柱、底足等。

从用途来看青铜爵符合现阶段的礼器性质的要求,通常用在祭祀等礼仪活动中,在夏代所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青铜爵并不是成组的出现,而到了商代青铜爵往往是成套的出现,其中一爵一觚为基本的组合形式。如定州北庄子商墓所出土的33件觚、41件爵,其中爵和觚的大量组合出现,也反映了商代酒器的发展逐渐复杂化,并且商代饮酒风气以一种可见的速度发展。除此之外,青铜爵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个型式上的发展变化,青铜爵的顶柱从无到有、鋬逐渐变小成为一种象征、纹饰则逐渐复杂化由简单的花纹和镂空纹向兽面纹、弦纹发展。青铜爵型式上的发展变化也反映出青铜酒器用途上的繁 杂化[2]。

春秋战国酒器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3],春秋时期青铜酒器保留了以前的尊、壶等酒器类型,还形成了一批新的器型。如鐎(温酒器)、缶、(盛酒器)、甔(后世酒坛)等新型酒器。战国时期青铜酒器除了春秋时期的酒器外,也形成了一批新的器型,如钫、卮、耳杯等。从酒器的种类来看,青铜酒器的种类较上三代酒器种类更为复杂,所组合的形式要求也更多。单纯从酒器的材质来看,春秋战国的酒器仍旧以青铜材质为主,但是也出现了新材质的酒器——漆质酒器。在这一时期酒器的实用性趋势明显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礼器性质上的使用,因此可说该时期酒器的用途方面逐渐简化强调实用性,人们饮酒更加注重自身的享受。

春秋战国青铜酒器的铸造也运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失蜡法。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4]。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具有玲珑剔透、镂空的效果,给人以一种更加复杂的美感。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技术还继承了上三代的技术精华,如制范法制作大型的青铜器具。因此,可以说这一时期青铜酒器的制作工艺上有了更加复杂的技术要求。

夏商周时期的酒器从材质上主要以青铜材质为主,同时青铜酒器的种类日益复杂化,多类型配套酒器有了新的发展。整个时期的青铜酒具的发展特点可归纳为:商代的青铜酒器主要用于祭祀、西周的青铜酒器主要是礼器的象征、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开始向单纯的实用性方向发展、战国时期陶质酒器发展,出现了原始青瓷制作的酒器,漆器开始兴起,并逐渐取代青铜酒器。因此,可说夏商周时期的酒器发展从制作工艺上由简单变得繁杂、用途上从繁杂变得简化强调实用性,并且奠定了中国古代酒器发展的基本趋势。

2 秦汉漆质酒器的发展

秦汉时期青铜材质的酒器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青铜酒器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的青铜酒器远远无法和上三代青铜酒器的辉煌相比。青铜酒器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漆质酒器技术和使用要求的提升,经历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周礼早已经开始没落,而与之对应的酒器的礼仪性质也逐渐变得淡化,酒器也开始走下高贵的祭祀台走向民间,实用性远远超过了礼仪性。由于漆质酒器的制作成本远低于青铜材质的酒器,所以漆质酒器开始流行开来。这也标志着酒器在最初用途上的繁杂化开始转向,由繁至简强调实用性。

秦汉时期的漆质酒器最为典型的是漆质耳杯,耳杯亦名‘羽觞’,又称‘羽杯’等。其名‘羽觞’之由,乃因其形状似爵(雀),两耳象雀之双翼。耳杯早在春秋战国之交已开始流行,就出土情况来看楚墓、秦墓、汉墓中都有大量出土,就耳杯的材质来看除了漆质以外,还包括铜、陶、玉、银等材质。《秦汉风俗》载:“杯,是摆在各人面前的酒杯,也称耳杯。一般为陶器,富贵之家则用漆器,皇室贵族多用金器或玉器。杯上一般加耳状金银把手,以便于端起饮酒,故又称之为耳杯。”[5]可见不同阶层所用耳杯的材质也并不相同,至此本文论述该阶段主要以漆质耳杯为例。

漆质耳杯在汉代出现的最多,考古发现中经常出土具有有酒器功能、食器功能的耳杯。耳杯最为人熟悉的功能是作为饮酒器,常被用来饮酒。漆质耳杯装饰纹样的组合复杂多变,纹饰大体可以分为五种,分别为动物纹饰、植物纹饰、自然景象纹饰、几何纹饰、文字装饰。其中,动物纹饰、植物纹饰、文字装饰在耳杯底部最为常见,也是整套耳杯变化最为明显之处。如长沙楚墓漆耳杯所出现的凤鸟纹饰、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漆耳杯上书“君幸酒”“君幸食”的文字装饰等[6]。可见秦汉时期的漆质酒器的装饰样式较上三代的装饰纹饰有了质的发展,从外形来看也更加的精美。这则体现了酒器制作工艺上的由简至繁的特征,制作水平不断提升。

秦汉时期的漆质酒器所用的制作工艺和这一时期的漆器的制作基本一致,主要包含整胎、固胎、髹漆、研磨、推光等几大步骤,从制作工艺来看这一时期的酒器制作工艺进一步复杂化,流程化。从战国到隋唐整个耳杯的发展特点主要是实用性逐渐增强、成本逐渐降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耳杯的造价进一步降低,实用性进一步加强,所以从材质上来看酒器逐渐由漆质向瓷质发展,因此成为秦汉酒器向魏晋隋唐时期酒器材质发展的一个趋势。

3 魏晋隋唐瓷质酒器的发展

魏晋时期酒器的发展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从材质来看,我国酒器进入了瓷质时代。因为铜器有毒且造价昂贵、形体笨重,防潮防腐、耐水耐热、易清洗、体质轻的漆器代替铜器是发展的必然。然而漆器工艺复杂,成本也不低,而且某些人使用易发生皮肤过敏,因此漆器逐渐衰落而被瓷器取代也是不可避免的[7]。所以这一时期从制作成本或是实用性方面,酒器逐渐以瓷质制作为主。隋唐时期瓷器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青瓷和白瓷工艺,随之瓷质酒器也进一步发展。因此,酒器制作工艺上的复杂化特征进一步显现。

魏晋隋唐时期的瓷质酒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除了材质上的巨大变化以外,这一时期酒器型制上也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酒器发展源于人们休息方式的改变,此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饮酒,坐床比坐席位置高,所以置地上的盛酒具型制也开始发生变化,明显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从种类上来看,酒器与南北朝时期变化不大,但由于唐代出现桌椅,饮食器具变为放在桌上使用,所以酒器的器型进一步变化。壶类多加上嘴,耳被淘汰变为把手,终于出现了叫“注子”的酒壶,酒杯的形状呈圆形,取代了椭圆形的耳杯,这时期可能酒度已有较大提高,因而出现了一些小型饮酒器,如碗、杯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酒器发展变化的最终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生活休闲的需要。该时期的酒器从用途上来看更加强调舒适、使用、价格低廉的要求,因此用途方面的实用性要求进一步的提高。

隋唐时期出现的白瓷、青瓷等烧制技术,运用到酒器的制作上来,使得这一时期的酒器更加精美。这一时期烧制瓷质酒器所使用的窑体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北方窑体主要是馒头窑,而南方则依据地形质成了龙形窑。其中北方的馒头窑因形近似馒头而得名,我国周代已有略具馒头窑特点的窑炉,春秋战国时期的窑和宋代北方各窑均属此类型。宋以后为烧煤窑,窑前火膛呈半圆形,火膛和窑室合成一个馒头形空间,窑门留一口加煤,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再倒向窑床,烟气从排烟口、竖烟道排出窑外,属半倒焰式烧成温度可达1300℃[8]。而烧制的瓷器也由于南北方土壤的不同形成了“南瓷北白”的瓷器分布格局。瓷质酒器的烧质过程也体现了我国古代一般瓷器的烧质过程,其烧质流程分为取土、粉碎、淘洗、碾压等十三个步骤。因此这一时期的酒器制作工艺集成了瓷器烧制的所有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4 金银酒器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金银酒器形成时间较早,其发展历程可以说贯穿中国古代的始终,因为金银本身作为贵金属数量稀少,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却是凸显身份高贵的象征,因此金银酒器在贵族、官宦阶层的使用上有较大的规模。

目前所知,金和银被中国人所认识和使用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发现了最早的金耳环、银鼻环,距今约3800 年[9]。中国古文字中的“金”字,原始意义是指铜,大约东周以后古文献中“金”字才多指今天所说的黄金。战国以前多是小件首饰类,独立的金银制品不多,战国中期以后,才开始用金银独立制作较大的器物,大型金银酒器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西汉是一个多金的王朝,文献记载社会上的黄金储存量很大。然而,考古发现的黄金器物数量要少得多,与文献记载形成强烈的反差。隋唐的大一统为社会的安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金银器进入大发展时代。

唐代金银酒器制作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器形纹饰由简单转向复杂,风格特征由外域的栗特、萨珊风格转向中国传统风格。金银酒器造型优美,纹饰生动活拨,把动物形象、花草以及人物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金银器更加灿烂。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受波斯萨珊王朝影响明显,带有强烈的外域的色彩[10]。

我国古代的金银酒器制作的完整成型分为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制作金银酒器所使用的工艺体现了我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普遍特征,在秦代以前我国金银器制作工艺只是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延伸和发展,从汉代开始我国古代的金银器制作、加工工艺逐渐复杂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艺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范铸、焊接、锤鍱、掐丝、拔丝、磨光、针刺、模压、錾刻、镂空、镶嵌、炸珠、鎏金银、错金银、贴金、包金、金银平脱等数十种[11]。一件金银器的制作、装饰,往往要经过多道工序,使用多种工艺才能制作完成。金银酒器的发展贯穿古代历史发展的始终,其发展特点可以看出金银酒器的发展逐渐走向复杂化、精美化,奢侈的特性自始至终都未曾改变。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早期的酒器发展经历了材质上的几大变化,分别包括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秦汉时期的漆质酒器、魏晋隋唐时期的瓷质酒器以及贯穿我国古代早期的金银酒器。从各个时期酒器的相互关系来看,酒器的发展并不是单独割裂的,不同材质的酒器发展出现了并列或是交错并存的情形,多种材质的酒器同时并存。从酒器的制作工艺发展来看,整个古代早期的酒器发展遵循由简至繁的发展规律,酒器的制作、装饰水平不断地提高,所制作的酒器越来越精美,种类越来越多。从酒器的用途发展来看,整个古代早期的酒器发展遵循由繁至简的发展规律,与酒器的型制恰好相反。酒器的实用性越来越强,慢慢的脱离了原来单纯礼器的特征,转为更加的使用、价格更加低廉。因此酒器的发展从制作工艺和用途两方面来看具有繁简结合的特征,而酒器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反映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可以说通过古代酒器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酒器金银青铜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北票博物馆收藏明火温酒器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唐代酒器“双鱼榼”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
B4RM4N智能调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