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海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间重要的交际语言。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都必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培养大量生产第一线的智能型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应该能在本行业岗位上用外语进行基本的外语交际活动,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灰领人才”。
动机是激发和鼓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因,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由某种动机而开始的。能够引起人们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实施行动的来自心理的原发力就是动机。学习效果的好坏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学习者本人。这种学习表现的差异除了源于每个个体的自然生理差异之外,更多的是由学习者动机的强弱程度和动机能否持续所决定的。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学习动机往往具有差异性,所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重点已由有关注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上,学生诸多个体因素中最能够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就是学习动机。
有关二语习得和动机关系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中期,早期的研究比较关注社会心理学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到了后期的学习动机研究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多视角。在各个时期关于动机理论的建构中,专家总结归纳出不同的多样的动机分类标准,界定出各种动机类型。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最受大家所认可的是加拿大学者 Gardner 和 Lambert两位专家。他们主张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学习动机,英语学习动机被分成融合型和工具型两大类。前者关注学生对英文化和使用英语的人们的浓厚兴趣,如期望加入或者把自己融合到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实际生活。后者关注如何利用语言这一工具实现某个具体的目的,如去国外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外资的offer,翻译和查阅英语文献和资料,进行专业研究等等。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 Gardner(1985)教授曾指出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强弱与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和情绪状况紧密联系,这些外语学习的个体差异最终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活动的开始和延续都包含由学习者自身而发的心理原因。匈牙利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了外语学习动机的三维建构模式。该研究模式的前提是确定了动机是受到多维度下不同情境因素影响的。该模式从融合性、语言自信度和课堂环境评价等三个切入点来研究和观察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这三个切入点分别关注了语言、学生学习和学习情境下外语学习动机的不同量值,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强弱与教学情境设置的有机统一。
我国学者对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最早也是沿用了国外的“工具型”和“融合型”的框架开展的。国内研究更多地关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之间相关性,着力探求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比较受到大家认可的是高一虹等人所做的研究。高一虹等专家对我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归纳区分出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等七类英语学习动机。另外也有人开始对于细化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英语学习动机开展研究。譬如,研究农村和城市生源,或者艺术类和体育类生源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这些学生由于具有不同的学习、生活经历和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价值取向、求知取向,这必然决定了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文秋芳、王立非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学习外语的动力和努力程度两部分。动机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的活动,并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付出的尝试和努力。动机也可以归为两类:外部或者表面具体物质的驱动,如考试、求职等;内部或者深层的驱动,如欣赏爱好、认同等。一种是表层的动力,一种是深层的动力。表层动力关注的是物质层面的获取,这种表层的驱动时限很短暂,而深层的驱动关注的是价值的实现和精神的愉悦,更加持久和稳定。如果依靠表层驱动来学习英语,学习者的终极目标是以取得某种外部的物质,对于学习本身定位就不高,这种学习往往是被动的,一旦觉得考试可以顺利通过,学习者就不愿意再多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反,如果学习者具有深层的驱动力,学习是他们自发的内在要求。这种学习不是以能否掌握和运用外语为目标。通过学习来满足个人的某种需要,或者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这就诱发形成了学习的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引发和维持学习活动,并且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自我调节,这是学习的原动力。
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充分认识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将传统课堂教学法与现代教育教学科技手段相结合,努力探索激发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不是很好,克拉申的语言输入输出说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学内容即语言输入不能过高或者过低于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教学文本的难易程度应该比学生现有水平略高一点。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多适合于少部分普高生源的高职学生。在许多高职院校中,非普高生源高职生与普高生源高职生基本上使用一样的教材。学生往往觉得课本内容难于接受,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挫折感,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根据这些具体学情,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加以选择和调整,对于课本中比较晦涩的内容大胆删去,添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紧跟时代的趣味性强,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例如一些与大学学习生活有关的新闻,戏剧,诗歌等。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观看中英文字幕的电影、欣赏英文歌曲。借助于中英文字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说水平,选择性的观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学内容的灵活取舍可以使英语课更加富有新鲜感,生命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职学生,尤其是来自职高中专等非普高生源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虽然也已经不短,但是他们普遍都还没有掌握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单词的学习中,他们多采用简单机械的背诵法,而忽视了单词的词性变化,构词和搭配等内在的联系。这样记忆单词效率低,收效慢。学习单词只有借助于有意义的记忆,才能转换成为有效的记忆单元。词汇是学习语言的根本,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必然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感,缺乏兴趣,后续的语言学习难以开展深入。英语教学方法繁多,如:语法翻译法,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法各有优势,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传统语法翻译法的优点,帮助高职生扎实地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也要与时俱进,合理运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日常教学中除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之外,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多加强语言输入和输出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和反思,调整学习行为,获得最好的学习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