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启娟
(南宁市城市照明事务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3)
档案鉴定工作总的来说就是运用相对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技能对档案进行的分类、鉴别与判断。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一书中指出:“档案的鉴定一般是指对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而经常的业务工作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将档案鉴定理解为对档案的价值鉴定。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多学科覆盖工作,基本工作内容可以概括如下:制定与档案鉴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及相关标准,例如制定不同分类的档案保管期限标准;对档案内容的价值进行正确的判定;对档案材料进行定期处理,销毁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并处理达到保管期限的档案。通过对档案鉴定工作本质的揭示及其基本内容的阐述,可以明确,档案鉴定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唯物主义,并在唯物主义的观点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发展情况与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需求,根据我国制定的档案鉴定标准统一原则,对档案在各个层面的价值进行鉴定,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等等,进而确定档案的性质,决定是否对档案进行销毁处理。如果判定档案有保存价值,则需要将档案进行分类的妥善管理;如果判定档案无任何保存价值,或者已经超过了既定的保持期限,则应当及时剔除档案并进行销毁。物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的意识,而意识就是对物质在人脑中的真实反馈,因此,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与标准的制定是必须严格遵循档案管理职能与档案历史价值主线进行的。从党和国家当前及长远利用档案需求这个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因而需要借助对档案进行档案价值的鉴定,来推动档案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实际作用,真正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其价值。这或许才是对档案进行价值鉴定的真正目的。
从政治经济学观点来看: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价值是基础,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因此,对于鉴定的对象—档案价值来说,其关键在于档案的价值对于谁来说具有等价,甚至更高的交换价值(对档案利用而言的“交换价值”)。当交换价值与档案价值能真正等价、甚至高出本身价值的时候,档案也便能实现其真正价值。而确定档案是否具有价值则是档案价值鉴定中的首要环节。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学者谢伦伯格就针对档案鉴定工作撰写了两篇论文,分别名为:《现代公共文件的鉴定》以及《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文章中明确的阐述了文件的第一价值,所谓的第一价值指的就是文件的初始价值,初始价值由包括多个方面,分别是文件的法律价值、之星价值、财务价值以及管理价值。文件除了第一价值外还具备显著的第二价值,第二价值简单来说是文件内容对其他利用者体现的价值,第二价值就是本文所探讨的档案价值。第二价值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证据价值与情报价值,档案价值的研究,也离不开这两个主要的大方向。
在开展档案鉴定工作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档案的性质进行判断,明确档案是否具有原始价值,是否能够直观且真实的对档案中的机关历史面貌进行反应。其次是判断档案是否具有第二价值与被利用价值。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鉴定意识大幅度增加,从档案的第一、二价值来鉴定档案价值已不能满足档案利用者的档案利用需求。
档案价值的社会实现有赖于档案的利用,随着档案可利用人员及可利用范围的增加,档案价值越来越高,无论是档案的历史价值,还是档案的社会价值都得到了飞速提升,这其实就是对谢伦伯格文章内容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肯定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反对各种形式的不可知论。档案是客观事物,档案价值是客观的现实存在,因而档案价值是可知的。档案的第一、二价值论就是目前为止人们所能认识到的档案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档案价值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档案价值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可知”,同时也没有人能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更不能预测到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不仅如此,不同的学者对档案所具备的附属价值有着不同的认知,但是实际上,社会大众对档案的鉴赏价值与艺术价值并不相同,也的确有部分档案利用者认为其有着独特的价值,当然也有部分档案被部分使用者认定为毫无使用价值。因此,档案价值鉴定人员不应只单纯的鉴定档案的当前价值,还要考虑其潜在价值或独特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数量与日俱增。无止境的、完全的保留所有档案,会给档案室带来库房的压力,在安全保管和提供服务等方面也会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档案工作也存在着“ 精”与“ 粗”、“ 真”与“ 伪”的矛盾。开展档案鉴定工作主要就是鉴定档案价值,就是对档案价值的甄别以及判定,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管理一系列相关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通过鉴定档案价值,找到档案中存在的无价值材料信息,将无价值档案进行销毁,进而减少档案管理工作压力,节省库房存放空间、物力及财力,优化管理,提高档案室的科学化管理。
2)为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实现对档案材料的充分利用,做到“去粗取优”。
3)对档案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结合现代化管理方式,使档案鉴定管理工作与世界接轨。
4)加强档案鉴定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建设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基于此,在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时,应当从鉴定的档案工作主体出发,最大程度的提升档案价值鉴定质量与效果。提高档案价值鉴定人员综合素养,增强职业道德观念,确保在正确的政治观影响下展开工作,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开展工作,敢于承担责任,在行动上不断学习档案管理与档案价值鉴定相关理论,掌握职业相关制度与行业标准,将自身发展成为更加全面的专业人才。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途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将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第二是严格遵循档案价值鉴定的基本原则,第三是做好档案材料的筛选、淘汰以及销毁工作。
1)档案价值鉴定的出发点。档案价值鉴定必须从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利用档案需求出发,真实地维护国家和党的历史面貌。
2)严格遵循档案价值鉴定的基本原则(即“硬”与“软”)。
(1)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硬”。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制定是在档案保存期限基础上开展的,并将档案保存期限作为档案价值鉴定依据。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档案来源、档案内容、档案形式、档案职能、档案历史价值、档案效益、档案比例等等。总的来说,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标准就是全面的历史、发展观点。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档案价值鉴定原则与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档案价值鉴定应处理好“软”和“硬”两方面。
(2)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软”。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与原理是鉴定工作开展的基础,主要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档案价值鉴定的工作原理,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社会大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以及档案信息的客观状态。而实现档案信息的价值主要依赖的就是社会大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这是相互依存的两部分,缺一不可。
2.档案信息价值的高低与档案群体的数量成反比例相关关系,与档案的完整程度亦然。正因为档案所具备的群体性特点,导致一般情况下,只有将档案个体放置在与档案个体有着紧密关联的档案群体中,才能使每个档案个体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有价值的“档案”。开展具体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是针对档案个体的,但是在进行鉴定时,也不能忽略档案个体与其他档案之间存在的关联,同时充分考虑其所在的档案群体完整程度。但是,从档案具备的价值角度出发,如果档案群体的数量增加,那么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价值将会不断下降,而群体数量下降后,个体档案的价值反而会增加。
3.档案所具备的价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档案保存能力带来的限制,在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时,如果档案馆不具备能够匹配档案数量的档案管理能力与档案保存能力时,档案的价值一定会受到影响。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如果在遭遇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档案馆只能舍弃部分原本存在价值的档案,才能保证更有价值的档案得到存储。
4.档案价值鉴定还会受到档案鉴定主体带来的影响,所谓的鉴定主体就是鉴定工作人员,人具有较为明显的主观性,档案价值的鉴定主要依靠的就是人的感官、认知、鉴别与分析判定,然后由人工进行实体档案的保存,进而才能实现档案的价值,这就涉及了不同的鉴定者的思想、知识结构等因素所导致的千差万别。
总而言之,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遵循全面、历史、效益、发展的观点四个基础原则,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应当将社会大众的综合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遵循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制度,用符合要求的观点,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具体化分析,最终判定档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