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游记与茶文化

2021-04-14 19:18:35杨剑龙
东吴学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茶香游记茶文化

杨剑龙

在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历史中,茶已经成为蕴含着生活品味、人生追求的一种文化。我国发现茶树和饮茶的历史,根据可查考的文献,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唐代陆羽的《茶经》成为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陆羽因此被人奉为茶圣。中国的茶叶在生产和发展中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茶叶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品,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统。2017 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 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希望你们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①王国锋、余勤《: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致贺信》,浙江在线 2017年5月19日。 程启坤、姚国坤、张丽颖编著:《茶及茶文化二十讲》,第 5 页,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茶成为诗词歌赋中吟咏的对象,李白、白居易、范仲淹、杨万里等都以诗咏茶,苏东坡、黄庭坚、陈师道、秦观等都以词写茶。茶曲、茶赋也成为咏茶品茗的文学形式。在散文创作中,欧阳修、袁宏道都有与茶相关的佳作,《金瓶梅》《红楼梦》《镜花缘》《老残游记》等古典小说中,都有关于茶的描写,中国文学中的咏茶、觅茶、品茶的描写,已成为一种茶文化。“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包含养生、修性、怡情、尊礼四个方面。”①程启坤、姚国坤、张丽颖编著:《茶及茶文化二十讲》,第 5 页,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在当代游记的创作中,有不少文人将茶作为其描写的对象,在对于古茶树的寻觅、对于茶庄的游览、对于茶的品位、对于茶的思索中,凸显了茶文化的深邃内涵和独特品位。

游记大多叙写在自然风光、历史名胜等地游览的所见所闻,在与茶文化相关的游记中,常常将寻觅名茶与绮丽风光融会在一起,又往往将寻觅的跌宕与名茶的名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不虚此行的结果。

袁和平的《武夷赏茶》②袁和平:《武夷赏茶》,《散文》1981 年第 3 期。描述在武夷山寻访神奇的“大红袍”茶树的经过。描述从流香涧去九龙窠的山涧路途的艰难:峰岩高耸间起伏弯曲的小路,荆棘绊脚,杂草掩道;走上斜插于崖坡上的石板阶梯,依然蜿蜒而上。作者写道:“谁知当我们疲惫不堪地来到九龙窠,只见三五米高的峭崖坡上,茕茕然立着三株苍老的茶树时,都不由大失所望。”九龙窠的茶树之王“大红袍”久负盛名, 与面对三株枝虬叶瘦色调深沉苍老的茶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参观崇安茶厂,在品尝了仅次于“大红袍”的武夷岩茶后,作者才对“大红袍”刮目相看了。作者在描述寻访“大红袍”茶树过程中,细致地描绘绮丽的风光:纷繁如海坡上崖下绿葱葱的茶园,小路逶迤巉岩怪兀的峰石丛,崖坡上蜿蜒而上的石板阶梯,茕茕然立着的三株苍老的茶树。

康华楚的《南岳云雾茶》③康华楚:《南岳云雾茶》,见廖和平、彭庭玉、曾津编著:《天下南岳游记》,第 85 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描述在南岳寻访隔绝尘俗的云雾茶的经过。作者说:“人们都赞美武夷、龙井,我却为南岳的云雾茶抱屈。”他提及唐代湖南澧县诗人李群玉、明代大哲学家王夫之赞赏南岳茶的诗文。作者说广济寺已颓圮了、方广寺嫌远,就去禹王城茶园的客舍品尝云雾茶。作者再去寻访云雾茶的茶园:走过溪边苍翠古老的珍贵林木,走过龙山和尚镌的石刻“涧水倒流”,跨过搭在石刻侧的小桥,在群峰紧束的峡谷中就是云雾茶的茶园。作者细致描绘茶园的景色:茶园的地势好、视野开阔,紫盖、云密诸峰尽来足底, 东流九转的潇湘水如在眼前。向东南开放的峡谷口,流进暖风,实在是个垦茶的圣地,倘出薄雾,一时朦胧,一时开朗。

王旭烽的《茶之旅》④王旭烽《:茶之旅》,《农业考古》1994 年第 2 期。以杭州人的身份和口吻为人们设计游览杭州的茶之旅。作者说:“都说杭州西湖的茶是品的,其实,它也是游的。”“沿袭至 今,坐西湖茶室,依旧是杭州一重要习俗景观。”作者为游客设计如何在西湖品茶:春日去“花港观鱼”品茗,夏至去去植物园喝茶,秋来去满觉垅饮茶, 冬日上望湖楼喝茶。若热闹,夏夜到镜湖厅;若闻莺,入柳浪茶室;若恋水, 一定要去虎跑;若望月供茶,自然是平湖秋月;若爱莲沁茗,少不得曲院风 荷;若慕鱼,有玉泉茶室设栏围坐;若人道,葛岭抱朴道院茶室。作者为游客设计的“茶路行”:望湖楼为第一站,小径直通保傲塔,抱朴茶室,去镜湖厅喝茶,至洪春桥“茶人之家”,折入龙井路,到茶博馆,去龙井茶室,到落晖坞观御茶室,坐车去茶乡梅家坞。“这一路的茶之神游,往往会使游人萌生买些龙井茶回去的念头。”作者就如同一位驾轻就熟的导游,导引着游客在杭州的“茶之旅”。

杨家彬的《云雾山中勐海茶》⑤杨家彬《:云雾山中勐海茶》,《边疆文学》2018 年第 2期。描述去云南勐海寻觅古茶园的经过。作者先写勐海的雾:“俯瞰而视,脚下依然是白茫茫的,似翻腾着的白浪,似一个大蒸锅,翻滚的白气。”作者细腻地描绘古茶园的景色:古茶园是静谧的,光阴在这儿是静谧的,无人打扰的,充盈着恬静而柔和的色泽。早晨的阳光透过树隙,把斑驳的树影揉碎在了地面,抖落了一地的茶花、茶果和带刺的板栗。作者描绘茶山、制茶厂房,描绘茶山院里的篝火。作者将勐海茶园美景与寻觅古茶园融汇一体,呈现出云雾山中勐海茶的独特景观。钟捷东的《湄潭的茶海》①钟捷东:《湄潭的茶海》,《椰城》2019 年第 2 期。描述赴贵州湄潭参观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的茶海,作者细致地描绘茶海风光:“茶海的边界还连接着山川,山川的边界再连接着天空,还有那些羊肠小道,也串联着远方的缥缈……”作者描述:偶尔从碧绿茶林中跳出几只小鸟, 正和了这浪波拍岸的乐声,于是茶海、山川、天空默契组合的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为其温润的情调、奇异的美丽、宽阔的胸怀所折服。作者将对于茶叶品种的介绍、品尝,与茶园风光融为一体。祁河的《龙头村问茶》②祁河:《龙头村问茶》,《金秋》2018 年第 7 期。描述去陕西省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问茶,在龙头茶业参观制茶工艺、品尝新茶,了解平利茶的特点。作者描绘晚餐时所见景色:“晚餐在村中的小甑酒坊,上三层楼可观龙头村全景,暮色中对面的玻璃垭高高隆起,冲河水幽幽流过,修竹紫荆掩映的白 墙黛瓦,碧绿的茶园秧田,镶嵌于炊烟袅袅与半山的云雾缭绕之间。”在迷人的景色中品尝佳肴谈论名茶,让问茶充满着绮丽温馨色彩。陶纯的《寻茶会友记》③陶纯:《寻茶会友记》,《边疆文学》2018 年第 2 期。在对于云南勐海普洱茶产地寻访中,在普洱城外的茶马古道行走,感受着过往的历史云烟,描绘眼前的美丽景色:普洱的茶马古道令人生发怀思古之幽情,普洱的天空亦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天空,那么纯净、辽阔、静谧、深邃,简直就像童话中一样。在美丽景色中感慨茶的悠久历史,为寻茶会友而感叹欣慰。

与茶相关的游记,常常在山清水秀的欣赏之中,觅茶说茶闻茶品茶,让游程洋溢着茶趣茶香,作者有时又在就茶说古道今引经据典中,让记游充满着历史色彩文化韵味,让美景与名茶融为一体,让历史与现实相互辉映,使游记具有独特的风采。

游记在融会茶文化时,常常在名茶的历史回顾与介绍中,推崇名茶的味与香,介绍采茶制茶的经过,在亲历亲尝的描述中,让茶香溢出字里行间,让旅游的行程充满着茶香和茶趣,呈现此类游记的特性。

许文舟的《勐海访茶》④许文舟:《勐海访茶》,《中国西部》2017 年第 11 期。描写深入勐海万亩古茶林寻茶品茶的经过。他在古茶林里拜谒最古老的一棵老茶树,“在古茶园里穿行,仿佛穿行在贺开古寨的过往与曾经,走走停停间,茶的香息勾起我喝茶的欲望”。在品茶过程中,联想到茶农的制茶,“仿佛就看到它在烧锅里的翻卷,主人手里的揉捻,摊晾在篾笆上的日光浴。当主人手起水落,刹那间山野气韵扑面,每一片茶叶都像是整个人生的浮沉”。在南儒山上的一棵棵古茶树下逗留,“每一棵古茶树,都是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不用追寻,茶王会告诉你,在喧嚣的红尘中,茶能让你六根清净,烦恼归隐”。作家观摩了虔诚的祭茶祖,参加了茶王节上的茶王比赛,了解了老人当年发现了茶树王,也获得了爱情。作家写道:“与茶有关,让一些人把他乡作故乡,在一片茶叶上走完如花似锦的前程;与茶有关,也让一些人安心于奉献, 一杯茶的时间,情窦初开的少女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唯有茶叶不会老去……” 作家寻茶品茶,从中品出茶农艰辛人品出生真谛。

姚宜英的《茶醉》⑤姚宜英《:茶醉》,见班澜、黄彦主编《:经典美文题卷三百篇》母题卷,第 152 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描述在台北巨龙山庄与友人一起喝茶的经历。他们一行人憩息在巨龙山庄二楼,面向灵秀逼人的修竹,楼窗下伸展着一条柔顺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溪水“轻吟着游过两旁的乱石,悠然下山去”。他们分三组围茶桌静坐。作者回忆“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书桌上偷啜一口”苦茶的往事,言说泡茶的艺术:泡茶看似极简单,但要把等量的茶叶、水沸量和时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非有长时期的学习和经验不可。吃是艺术,泡好茶也是艺术。再描述不同品种茶的香和味:“一杯杯的品尝,醇美之极的铁观音、带着浓郁果香的冻顶、嘉义梅山的包种,气味芬芳华丽……。最后,我又喝了四杯色泽艳丽如葡萄酒、入品醇厚的乌龙。俗称‘栟风茶’。”作者又写回家后仍然沉醉在茶香中:回家后,一下午在山谷中品尝的各种好茶,都在他身体里活泼的潺动,多饮茶也会醉的。深夜,他在巷底小公园中散步,好茶的甘香仍留在他口齿间。他又回想起“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怀念起已逝去的父亲。作者叙述在山谷中品茶的经过,将对于往事的回忆、对于友朋的勾勒、对于父亲的亲情、对于泡茶艺术的介绍等,都融汇在茶香里,以“茶醉”突出茶之美茶之魅。

肖燕的《呵,乌龙茶》①肖燕《:呵,乌龙茶》,见《梦中的灵芝》,第 94 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描述在雄深盘陀的武夷山中寻访茶室品茗乌龙茶的经过。他们“沿着窄窄的岩隙石阶,蜿蜒拾级而上”,“到山那边一堵绵亘数十丈的崔嵬岩壁前”,才到了茶室:“修竹摇曳,鸟雀婉啭啁啾,庙堂一座,朴拙古雅,高悬一匾‘水濂茶室’”,当年南宋文人朱熹在此茶室里写下“半亩方塘一鉴开”的佳作。作者接着描写泡茶:“店主快快沏来紫砂喷喷香的乌龙茶,倒在胡桃般大的小茶盅里。”作者再细细描述品茶:一小口一小口徐徐品之道出这茶与清雅的龙井旗枪相比,味道醇厚爽口而无苦涩感,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这不起眼的“霉干菜”,经开水一泡,舒展的片片茶叶的芯是绿盈盈的, 周边却镶着一圈红色,呈“三红七绿”的色泽,这就是半发醇茶的妙处。几杯落肚,沁心涤腑,一路汇的闷热燥渴早已荡然。作者再将乌龙茶与龙井旗枪作比, 描绘乌龙茶的醇厚爽口、清香甘醇,并描摹三红七绿的色泽。作者再描述同行者去九龙窠看到几株灰不溜秋“大红袍”的后悔,导游却介绍说,这就是武夷山中的茶中之王“大红袍”,是茶中极品,现在只剩下这两棵茶树了,每年产茶量只有八两光景。作者在叙写寻访茶室品尝乌龙茶的过程中,将历史典故、泡茶品茶、山光水色与茶香茶色融为一体,品出了乌龙茶的文化和韵味。

王杰锋的《古镇茶香》②王杰锋:《古镇茶香》,《泉州文学》2018 年第 5 期。叙写在闽南栖鹏古镇品尝铁观音的经过。作者回溯古镇种植茶叶千年的历史:到了清朝,西坪的清代举人王士让在西坪镇尧阳山上发现有株茶树奇异,精心培育后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遂采下茶叶制茶,制出的茶叶乌润肥壮,泡饮后,香味沁人肺腑。再说铁观音的形、色、 香,说春茶和秋茶的差别,再谈泡茶与品茶。并说:“品茶时,心无烦事,忘的越多,放下的越多,境界就越高。”在古镇种茶历史的追觅中,让铁观音的色香味缭绕。

三米深的《方山问茶记》③三米深《:方山问茶记》,《闽都文化》2018 年第 3 期。描述在福州方山寻觅方山露芽的经过。作者以方山寺怀恽和尚向唐宪宗推荐方山茶叶落笔,再提及陆羽《茶经》有关方山茶的记载,再写作者进方山村见到方山茶就在原先的方山寺周围。他谈及方山露芽的种植、命名、制作、品饮。文末作者写道:“所以茶香易散,茶味难学,即使我们找到了古茶树,把方山露芽重新生产出来,也无法找回当年的味道和茶香了。”张陵的《茶街》④张陵的《:茶街》,《人民文学》2017 年第 3 期。描述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是福建人做茶叶生意形成的,“没有安溪铁观音等福建茶叶,就没有这条街”。他描述这条街上茶店的格局,改变了北京人喝茶的理念和品质。在对于历史的回溯中观照现实。王方辰的《黄山寻茶纪行》⑤王方辰《:黄山寻茶纪行》,《人与生物圈》2017 年第5期。描述黄山寻茶的经过,分别介绍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的历史,再描述去茶厂买茶的经过,表达对于茶叶制作粗糙的遗憾。汪红兴的《谷雨寻茶》⑥汪红兴:《谷雨寻茶》,《社区》2018 年第 11 期。从谷雨前邀朋友去大山深处买茶说起,说买茶去初制厂的诀窍,毛峰味淡价高,炒青味浓价廉。高山与河谷茶应选高山,品质及工艺,先看外形,再取样冲泡。在寻茶过程中告诉人们买茶的诀窍。雷虎的《蒙顶寻茶》⑦雷虎:《蒙顶寻茶》,《中国三峡》2018 年第 5 期。记叙到雅安寻雅茶的经过,在蒙顶邂逅了将野生茶树人工栽培的农夫吴理真,想起分配到蒙顶恢复茶叶生产的农大毕业生杨天炯,与千佛寺的住持玄静谈禅茶。作者在寻茶的过程中,将此地茶的历史循循道出。辛茜的《千里万里的藏雪茶》⑧辛茜《:千里万里的藏雪茶》《,青海湖》2018 年第11 期。描述春天到青海班玛县玛可林区探访藏雪茶的经过,介绍藏雪茶的制作、饮用、效能,并且叙述藏雪茶的历史和传说。根据历史时期不同习俗的演变,藏茶又被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砖茶、条茶、 茯茶、团茶、边茶等。在对于历史的回溯中介绍今天的茶产业的繁盛。王谨的《西湖茶韵》①王谨:《西湖茶韵》,《海内与海外》2018 年第 6 期。叙写其几次到西湖游览的经历,重点叙述其近日到西湖岸边茶店品茶,尤其写其到龙井村观摩龙井茶的制作过程。“制作龙井茶工艺包括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炒二青、烘干等一道道工序。”“看着制茶人那娴熟的炒制手法,喝着村里人献上的飘着迷人芳香的龙井茶,此情此景至今令我难忘。”作者细致描述其观摩龙井茶的制作过程。许文舟的《章朗访茶》②许文舟:《章朗访茶》,《西双版纳》2019 年第 1 期。描述其在云南勐海县章朗访茶的经过。依山而筑的木屋茶室,边喝茶边听弹唱的布朗风情,芒草中开得吐血的瓦花,岩水家手工制作的章朗茶叶。作者叙述章朗茶叶的制作:采访中我得知,章朗布朗族传统手工制茶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一种是,茶叶经过拌炒杀青后放在竹篾笆上,用双手揉捻成条,最后晒干饮用。作者在结尾写道:“章朗寻茶,却寻到了一份真诚的友谊,通过一杯茶搭台,仿佛与这个古老的村寨有着五百年前就结下的缘分。”章朗寻茶,因茶结缘。

与茶相关的游记,常常追寻名茶的味与香,大多在制茶泡茶的介绍描述中, 在作者对于名茶的亲自品尝中,凸现名茶的茶香茶色,在字里行间溢出浓郁的茶香,呈现出与茶相关的游记的独特性,也使这类游记呈现茶文化的韵味。

游记在涉及茶文化时,常常在叙写不同名茶的色香味时,努力结合茶的品性和特点,在行旅与茶的描述中,水到渠成地开掘茶所蕴含的深意,让游记具有比较深邃的意蕴,让游记具有启迪读者的诗意。有学者在谈及游记写作时强调作者感受的“动情点”,他说:“作者感受就是‘内情’,外物能引起内情波动,要有与心灵碰撞的接触点,即‘动情点’。有了动情点才能使内情有所寄托, 才能使外物与内情相结合。为创造意境,作者还应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把动情点所引发的情感同以往的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形成‘物’‘我’交融主客一体的完美艺术境界。”③黄卓才、邢维编著:《旅游文学写作教程》,第 43 页,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游记并非简单的导游图,涉及茶文化时并非简单道出某种茶叶的历史与现实,游记在作家记叙游览历程时,常常融入作家的所思所想,并且能够努力发掘所涉及茶文化的深刻意蕴,让游记中蕴含诗意或哲理。叶文玲的《茶之醉》先引行家之语:“茶,是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韵犹存。”再提出“喝茶可滤梦”,回忆其当年为《采茶舞曲》撩起乡思美梦连绵,联想到诗人闻一多曾称自己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作家抒发感慨:“茶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堪与革命志士的崇高境界相映照融一体。”作家再叙写参观西子湖胖双峰村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当我粗粗得知了茶之种、茶之制、茶之藏、茶之用、茶之饮等有关茶事之后,我无异于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和美学课”,作家认为“尽管酒与茶常相亲,茶却比酒更高洁”。作家联想道:兰亭书法节是伴着绍兴一年一度的酒文化出卖的。曲水流觞,流的是酒杯,但当外国友人或游客们兴尽人散后,一杯清茗可不可以照流不误呢?作家又展开联想:“忽又联想到文学,想到散文,于是,我又确认:‘洁浊不可污’的茶,其品位就像散文,而骨格清奇非俗流的散文,就是色香味俱绝的好茶。”叶文玲谈茶时,常常引发联想,常常抒发感慨,或谈茶的奉献牺牲精神,或说散文的骨格清奇非俗流,让其说茶之醉时别有深意。

李庭芳的《西湖茶趣》④李庭芳《:西湖茶趣》,见李庭芳:《自驾游记:让汽车妆点生活》,第 97 页,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描述寻访品尝西湖龙井茶的经过。开篇云:“我对茶道是一窍不通,但杭州西湖龙井茶的名气,从小就灌满了耳朵。然而,始终无缘一品龙井茶的滋味儿。”在杭州的笔会上,他喝到了龙井茶,他看玻璃杯里翡翠汁样的液体,送到鼻下闻一闻,抿了一点咂咂嘴,觉得有一股清爽的香味生于舌上,“对一个大口喝茶解渴的我来说,品茗滋味的奥妙半句也说不上来”。主人介绍说:这是明前茶,就是清明以前采的茶,是龙井的上品,与清明以后的茶在价钱上高一倍。他们在游中山公园时,赶上大雨滂沱,20 多个文友挤在亭子里避雨,遇到推销西湖龙井的村姑,同屋镇江人花 10 元买了 6 袋,分明是柳树叶子!文章如此作结:“此时,进来一位北京的文友,听了我们评论这茶叶和人心,说:‘生活本来有真也有假,有苦也有乐,何必自寻烦恼!’听了此话,猛然间使我顿开茅塞:‘是啊,苦和乐不都是生活中的情趣吗?只不过是使人们对生活的认识更深刻罢了!’”李庭芳说茶,说寻茶、品茶、说茶,再说买茶,在受骗上当后以具有人生哲理的“苦和乐不都是生活中的情趣吗”收尾,让读者在哑然失笑中有所感悟。

杨羽仪的《水乡茶居》①杨羽仪:《水乡茶居》,《人民文学》1994 年第 5 期。描述广东水乡的茶居。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他陈述水乡茶居的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取名典雅,交代旧时的水乡茶室,多备“一盅两件”,现在的越来越讲究代替了过去的粗枝大叶。作者介绍说:“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作者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作者描绘水乡饮“叹茶”的境界:倘在早晨,茶客半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倘在傍晚,日光落尽,云影无光,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作者感叹道:“一座水乡小茶居,便是一幅‘浮世绘’。茶被‘冲’进壶里,不论同桌的是知己还是陌路人,话匣子就打开了。”茶居成为人际交往、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作者感慨道:“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生活有了诗,‘叹’茶也如吃酒,且比酒味更醇,而世间最好的酒肴,莫过于生活中的诗了。”杨羽仪说茶居,从茶居规格、建筑、名号,说到“叹茶”的意味、慢饮的方式,品茶的风景,从品茶中品出生活的诗意,就让作品具有了人生真趣。

袁和平的《武夷赏茶》②袁和平:《武夷赏茶》,《散文》1981 年第 3 期。在寻访武夷山大红袍的经历后,感悟道:“还不曾离开茶厂,我们已领获了一个近乎医效的收益,便是万万不可以貌取人。”康华楚的《南岳云雾茶》在寻访南岳的云雾茶后,感慨:云雾茶呵云雾茶,你原来是深藏在这种隔绝尘俗,云深雾迷的仙境里,茁壮地长在僧侣们和茶工、茶农们的汗水里,无怪乎我喝起来有点微微的苦,而过后更有着沁心的甜。与茶相关的游记,大多在寻访名茶、品尝回味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让游记蕴含诗意蕴含深意。吕峰的《茶煎西湖春》③吕峰:《茶煎西湖春》,《人民周刊》2019 年第 10 期。写春日去杭州西湖啜饮龙井新茶,写龙井茶的色香:龙井茶的叶片清亮鲜绿,在茶盅的边缘上浮绕着翠碧的氤氲。茶色碧绿澄清,茶味醇和鲜灵,茶香清幽悠远,啜入口后,恬静闲适。“面对绿莹莹的满杯碧色,仿佛在饮春水,悠悠然不可名说。在秀丽的景色里,泡一壶香喷喷的龙井新茶,让我觉得这样的日子,是神仙才有的悠闲与惬意。”让茶色茶香溢满字里行间,以神仙才有的悠闲与惬意形容品新茶的境界。柴棚的《茶缘茶香》④柴棚:《茶缘茶香》,《散文百家》2015 年第 12 期。以作者抗拒饮茶写起,再写因饮茶而写的短诗《茶》,再叙写与朋友去穿岩山喝到原生态的“老茶”。作者最后写道:“茶水,将我由一个抗拒饮茶的反叛者,变成越来越依赖茶香、以茶修身养性的爱茶者。带一壶茶在身边,可以补上在岁月中许许多多遗落的诗篇。茶,是不是等我太久?如果等能让一生的幸福在平和中醒来并顿悟人生的真谛,那么等多久又何妨呢?”尾声中充满着人生的哲理。李伟才的《赵州问茶》⑤李伟才:《赵州问茶》,《福建文学》2016 年第 12 期。以探究“吃茶去”的典故为核心,到河北石家庄赵州桥探问该典故,由于赵州不产茶而在一家店铺找到的赵州茶的“七子茶饼”,作者判定为普洱茶。在仔细查阅有关“吃茶去”的典故后,作者感慨道:“看来,‘吃茶去’引申为‘禅茶一味’或‘茶禅一味’概括之,并不浅显,寓意深长。真可谓,一句吃茶去,万千世事经。 ”在作者的感慨中,让该文的结尾意味深长。

有学者将游记概括为所至、所见、所感。他指出:“从结构上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⑥梅新林、俞樟华主编:《中国游记文学史》,第 3 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与茶相关的游记,常常在描述寻觅名茶、品尝名茶的过程中,在描绘茶的色香味后,水到渠成地或抒发感慨、或引发联想,让游记中具有某种思考或蕴含某些哲理,使茶文化具有了更深邃的内涵。

在有关茶文化的游记写作过程中,不能简单化地仅仅描述游览的历程,将游记写成了缺乏情感的导游图,也不能缺乏对于游览之地个性和特性的关注,使该类游记成为一份茶叶说明书。应该将作家的独特眼光、真情实感、感悟体会融入字里行间,让此类游记成为美文。

中国作为茶的发祥地,种茶、制茶、泡茶、饮茶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性和内涵的茶文化。用游记描述茶园的寻访、茶树的历史、茶叶的品尝,让字里行间溢出浓浓的茶香,成为与茶叶相关游记的独特性。游记对于茶文化的涉及中,将美景与茶文化融合,将历史与现实交融,将茶文化发扬光大,让游记沁出浓郁的茶香,让美景融汇茶园秀色。

猜你喜欢
茶香游记茶文化
浮生遇到你茶香舍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8:26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四季茶香
人大建设(2019年3期)2019-07-13 05:41:54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