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技术接受与政策助推路径初探
——基于2005—2020年国内外文献的系统性整合分析

2021-04-14 06:03陈浩鑫
中国科技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助推养老老年人

马 琪,陈浩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0 引言

联合国人口司2019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指出,全世界约9%的人口超过65岁,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1]。截至2018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老年抚养比达到了17%[2]。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也使得仅依托家庭等传统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养老服务供给等传统解决路径不再可行,迫切需要探寻新的可能路径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在 “银发”浪潮的同时,全球范围内也掀起了科技创新浪潮,其中,智慧养老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智慧养老技术旨在运用技术来解决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老年人过上更健康、更独立、更多社会参与的生活[3]。现有研究表明智慧养老技术可以辅助老年人解决老龄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但是,由于存在较大的信息技术鸿沟,老年人在尝试使用基于新技术的产品和服务时常常面临困境。因此,为了确保老年人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信息环境,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影响老年人接受智慧养老技术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目前,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智慧养老的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示范推广工作。然而,在政策设计方面,环境型政策工具居多,供给型与需求型政策工具较少,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4];另一方面,智慧养老政策最终作用对象是老年人,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面临着老年人确实存在需求,但实际采纳率却很低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多元,最终导致智慧养老政策扩散范围小,效果不佳,政策回应度较低。行为社会政策和助推政策工具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智慧养老政策工具的创新提供了新视角。行为社会政策是基于人的行为特点而设计,将 “助推”作为政策工具来执行的社会政策[5]。 助推政策工具指利用个体在选择时的行为偏好或是非理性行为,以积极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朝着可预见的方向发展[6],目前已在教育、养老及扶贫等民生领域进行了试点探索,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行为决策,有效提高了社会公共福利。

明确影响老年人技术接受的决定性因素是探索政策助推路径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对国内外老年人技术接受的原始文献进行系统性整合分析,深入挖掘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关键因素,并在这些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老年群体的人口特征,提出智慧养老技术接受助推政策建议。

1 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系统性文献研究

1.1 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系统性文献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全面地对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已有研究进行回顾,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已有国内外实证文献展开整合比较分析。与传统文献综述方法相比,系统性综述能够使得研究者以严谨客观和可重复的方式对特定问题的原始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整合,其主要包括明确研究问题、制定纳入筛除规则、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分析与报告等具体操作环节。

(1)研究问题。本研究将智慧养老技术接受问题解构为三个主要方面:①纳入研究的智慧养老技术应用有哪些;②智慧养老技术的使用情况如何;③影响老年人采纳智慧养老技术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文献检索策略。国外文献的收集主要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SSCI与SCI论文检索,对以下三组英文关键词进行主题、关键词及摘要的高级布尔运算检索:① ‘older adults’OR ‘older people’OR ‘elderly’OR ‘aging’;② ‘acceptance’OR ‘adoption’;③ ‘gerontechnology’OR ‘ICTs’OR ‘robotics’OR ‘electronics’OR ‘smart home’OR ‘assistive technology’OR ‘internet’OR ‘e-health care’OR ‘online service’OR ‘home monitoring’。国内文献主要通过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与老年人、养老、技术接受、智慧养老技术相关的四组关键词进行主题、关键词及摘要的高级布尔运算检索:① “老年人”OR “老人”;② “养老”OR “养老服务”;③ “技术接受”OR “技术采纳”:④ “智慧养老”OR “信息通信技术”OR “机器人”OR “电子”OR “智能家居”OR “适老技术”OR “互联网”OR “电子健康”OR “家庭监护”。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本文将文献的检索年限设置为2005—2020年。

(3)文献筛选。为了确保选取文献的适合性和有效性,本研究设置了一系列文献纳入标准:①文献的主题应是关于 “智慧养老技术接受”,其他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应予以排除;②采用定量、定性或混合型实证研究,一些综述性、评论性文献、书籍应予以排除;③研究对象应为60岁及以上且身心健康的老年人;④技术内涵应在智慧养老技术的范围内,其他如关于中医技术等的文献应予以排除;⑤研究目标旨在探索影响老年人接受智慧养老技术、认同智慧养老政策的因素;⑥在2005—2020年发表的文献。为了确保纳入文献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检索到的文献题目、摘要、全文进行逐步筛选,共计44篇符合条件的实证研究文献纳入研究中,其中国外文献28篇、国内文献16篇。

1.2 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系统性文献分析结果

1.2.1 原始文献概况

本文分别从技术类型、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等方面对收集到的44篇国内外文献进行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见表1和表2。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合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对老年人技术接受行为的关注度较高,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更加多样,涉及日常生活、社交、安全、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范畴且技术创新程度更高,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国内学界近年来开始进行相关研究的探索,且主要以信息技术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基础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涉及的范畴较窄、涉及智慧养老技术的创新性不高。

表1 国外老年人技术接受行为原始文献概况

表2 中国老年人技术接受行为原始文献概况

1.2.2 智慧养老技术使用情况

(1) “需求—功能”匹配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有一系列科技产品和系统平台陆续投入到智慧养老服务中,用于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安全、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如表3所示。

国外较早开展了智慧养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在技术创新、系统平台开发和产品设计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以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物理辅助技术等为依托的产品和平台陆续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养老技术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具有感觉、视觉、听觉、平衡和触觉的医疗机器人Paro在治疗痴呆症患者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此外,也有适用于多场景的紧急呼救、防跌倒设备等产品与平台。

近年来,国内智慧养老服务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各类新型智慧养老产品不断涌现,功能日益丰富。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慢性病管理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服务。可见,中国对于智慧养老及其产品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健康就医领域,并取得了前期试点经验。从 “需求—功能”匹配性的角度来看,中国智慧养老及养老技术仍需一段时间探索新的范畴,以满足老年人除了健康以外的多样化需求。

表3 老年人的需求及匹配产品

(2) “期望—努力”冲突性。通过对国外文献梳理发现,老年人更愿意在居家环境下使用新技术和服务,熟悉的环境和邻里关系成为他们选择就地老化的原因,这一点与国内文献中老年人表达的意愿相同。已有研究显示,国内外老年人普遍对智慧养老抱有积极期望,认为智慧养老技术产品与服务平台能够增加其生活便利性。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老年网民比例显著上升[51],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网络,渴望通过互联网来改变生活。虽然智慧养老技术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健康、更独立地生活,但是国内外文献均提及诸如技术鸿沟、不便条件、花费等阻碍老年人受益于智慧养老的问题。就技术层面而言,首先,在 “以老人为中心”的技术研发方面与国际存在一定差距;其次,技术的输出端覆盖率较低,成本较高,阻碍了老年人的体验与使用。就数字素养层面而言,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普遍不高,其数字技术能力限制了技术使用行为。就实践层面而言,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设备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因而,目前智慧养老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是 “期望—努力”冲突性高,虽然大多数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抱有较高期望,但是其真正能够受益于智慧养老技术与服务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也很高。

1.2.3 影响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影响老年人技术接受和采纳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探究,本文经过整合分析,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五个主题,即感知使用好处、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安全与感知信任,并对国外及国内影响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因素进行了归纳,见表4和表5。

(1)感知使用好处。大部分文献都对感知有用性对老年人技术接纳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认为其对行为意愿有重要影响[8,34]。其中,感知使用好处被认为是老年人技术接受行为的决定性因素[35,38,46]。老年人在考虑接受智慧养老技术时更为看重的是该项技术产品和服务是否对自己有用,尤其是在刚开始接触智慧养老及新的智慧养老技术的阶段。老年人一般是以结果为行为导向,注重投入与产出,关注加入智慧养老使用这些技术与服务的效果如何。

表4 国外影响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因素

表5 国内影响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因素

(2)感知易用性。感知易用性对于智慧养老技术的采纳颇为重要,大多数研究揭示了老年人技术使用水平较低的生理和心理原因。由于身体老化和能力受损,老年人在学习使用技术时存在诸多物理障碍,因此智慧养老技术应该更加安全可靠、易于使用并且以老年人为中心进行设计[8,19]。一些研究发现,如果老年用户感觉某项技术或服务容易学会和使用,那么他们会更相信这个技术对自己有用[41]。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时更需要支持和帮助。

(3)感知行为控制。感知行为控制可能会对老年人采纳技术产生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和便利条件作为重要变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多数研究都支持便利条件对于老年人的技术采纳行为具有促进作用[17,32,45],此外,大多数文献都提到 “成本”或 “财务”[32,46]。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会重点关注服务成本,他们希望政府能够负担一部分费用[52]。也有研究表明,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会为他们需要的智慧养老产品付费[22]。与国外不同的是,何迎朝等在研究中发现,高成本并不是老年人拒绝采纳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目前的智慧养老服务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为老年人免费配备设备的形式,其支付的服务费用较低[38]。 将来,多样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与技术要逐步向市场化私人购买过渡,那么费用问题对于老年人就有可能是一个较严重的采纳障碍。

(4)主观规范。主观规范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对老年人技术接受行为的显著影响进一步表明老年群体对他人的想法与观点并非漠不关心。这也意味着,任何鼓励老年人采用智慧养老技术的策略都需要考虑到更广泛的因素[32]。主观规范对老年人技术接受行为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与社会文化等相关。老年人开始接触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多受到子女、孙辈及同辈群体的影响,朋友间的互相支持尤其会对老年人产生重要影响[42]。若周围人都在使用某项智慧养老服务或产品,老年人也会更有意向使用该服务[41]。因此,积极的社会影响将是智慧养老发展与普及的重要突破口。

(5)感知安全与感知信任。感知安全是决定老年人技术采纳和使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采用技术时,老年人较为关注服务的安全性。智慧养老技术往往涉及对老年人相关信息的采集和输入,因此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安全困扰,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感知信任同样也会影响用户技术接受行为,当老年人的需求可以通过智慧养老技术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时,他们会更有信心继续使用。实际上,感知安全与感知信任之间还具有直接联系[39],当老年人考虑到智慧养老服务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时,也意味着他们很难对该项技术和服务建立起信任。因此,老年人的疑虑及担心的安全问题在接触智慧养老服务与技术前应该被缓解或消除。

2 智慧养老技术接受行为助推政策建议

2.1 助推政策框架

智慧养老是一项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管理事务,其实现有赖于智慧养老技术的采纳与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感知使用好处、感知易用性、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感知安全与信任这五类影响因素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技术接受意愿和行为,可将其作为助推老年人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重要突破口。根据重要程度可将政策助推的决定性因素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老年人的技术接受具有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老年人更为关注实用性和易用性。此外,主观规范、社会影响力及过去经验也会对老年人的技术接受施加影响。因而,从微观视角来看,老年人的技术接受意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个体接受意愿会对接受行为产生正向强化作用,进而影响智慧养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宏观视角来看,政府所推行的相关助推政策会对接受意愿及接受行为施加直接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个体着手,对政策助推路径的决定因素进行探究,以此设计出有效的智慧养老技术接受助推政策路径。本文将这五类核心因素纳入智慧养老政策的考量中,尝试设计智慧养老技术接受助推政策路径,为解决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程度低与智慧养老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提供新思路。

图1 国内外影响智慧养老技术接受的主要因素

2.2 智慧养老技术接受助推政策工具路径及建议

(1)伙伴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和主观规范对老年人技术接受度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有必要转换策略,将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基于对感知有用性和同龄影响的考虑,尝试设计 “伙伴学习”的助推政策路径 (见图2),即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由政府动员和支持相关企业,依托社区平台构建同龄伙伴社群,使得老年人可以通过加入社群的渠道,与同龄人共同参与线上与线下的学习交流,并对感受、困难及建议及时记录和反馈。伙伴学习这一方式旨在提高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技术的知晓度和使用经验,通过朋辈行为影响其自身的行为决策。为了推进伙伴学习助推老年人的技术采纳行为,政府需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并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 “伙伴学习”可通过交流论坛、虚拟体验、情景体验、小组学习等具体形式,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同龄学习环境;同时,采用以学习积分换取老年人所需的生活照料服务的形式激励老年人积极、持续的参与。

图2 伙伴学习助推政策路径示意图

(2)信息公开:变恐惧为信任。由于感知安全与感知信任会对老年人的技术接受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老年人会存在隐私安全、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老年人对技术的恐惧,因此,及时、必要的信息公开策略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信息公开助推政策路径 (见图3)是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下,由政府、企业和社区协同设立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智慧养老服务与技术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准确地发布政策、产品、服务等信息,对老年人及其子女进行宣传和教育,便于老年人了解、采纳智慧养老技术。通过信息公开策略,一方面,线上和线下联动的信息公开平台汇集成信息流,可以对老年人进行信息干预,减缓恐惧感和陌生感;另一方面,使智慧养老技术置于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公开监督下,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更乐于采纳新产品和新服务。由此,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公开政策路径引导老年人改变行为方式,进而提高智慧养老政策回应度。

图3 信息公开助推政策路径示意图

(3)简化程序:变复杂为简单。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老化和认知能力受损,其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随之下降,由此产生使用障碍。因此,有必要简化使用和采纳程序,为老年人技术采纳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条件。简化程序策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方面借助社区和企业的力量,转移老年人技术使用行为,由专业人员和照料人员承担智慧养老技术产品 (服务)的接入及维护服务;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简化应用设备的操作程序,使之易于老年人使用。

3 结论与探讨

本研究对国内外智慧养老的技术接受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整合与比较分析,就研究开展情况而言,国外较早开展智慧养老技术的研发与探究,已深入到老年人的诸多生活领域,而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涉及的技术领域较为单一,尚处于研究的探索阶段;此外,由于国内外在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主观规范、数字素养等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程度存在一定区别,因此不可盲目借鉴国外智慧养老的推广经验。在对我国老年人技术接受因素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了伙伴学习、信息公开和简化程序三种智慧养老技术接受助推政策路径。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完善。首先,本文主要基于比较视角对近15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质性整合分析,在文献选取时未系统考虑参与者的一些重要个人属性;其次,本文纳入的原始文献未严格区分智慧养老技术的采纳阶段,未来的相关研究可重点关注技术采纳的动态性;最后,本文旨在对智慧养老技术接受助推政策路径进行初步探索和设计,但具体措施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实证检验,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慧养老技术接受助推政策路径的设计也将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助推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