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铁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本刊编委)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是个重要节点。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成为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国家,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强国光有技术能力是不够的,必须要繁荣科学。科学不繁荣,不可能成为一流国家。
首先,繁荣科学要大力发展公众科学。所谓公众科学就是使科学公众化,通过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把科学精神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成为优先原则和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科学精神就是质疑精神,挑战权威和定论;理性精神,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规律;循证精神,以观察实验的事实为依据。
发展公众科学,要从娃娃和教育抓起。中小学在开设科学实验课的同时,应该开设形式逻辑课;在大学普遍开设公共语文课和公共数学课,开设科学方法、科学技术史选修课;依靠国家开放大学和网络平台,免费向公众开设形式逻辑、科学实验、公共语文、公共数学、科学方法、科学技术史等公开课,形成公众理解科学和参与科学的基础能力。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与民间合作,设立公众参与的科研项目,鼓励社会开源、民间众筹的科研活动,让公众体验研究和创新的全过程,包括概念形成、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科学传播、技术转移、用户反馈等。支持民间资金更多进入科学研究领域,设立多种类型的民间研发基金,资助开创性研究;鼓励研发型企业投资基础研究,开展原始创新。
其次,要大力建设科学共同体文化。科学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生态,由科研人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组成。建设科学共同体文化,一是倡导文明的科研伦理。以鼓励最佳科研行为为主,依托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技期刊等科研活动主体和科研相关者,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和外部建立负责的、诚信的人际关系。二是探索先进的同行评议机制。同行评议是科学共同体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核心机制,不仅应该在学术出版和项目资助中开展,还应在人才、机构、成果、奖励等科研评价中推开。当前特别要克服同行评议中的行政化、“圈子”化、平庸化、走过场等问题,积极探索国际小同行评议、非共识评议、开创性研究评议等先进的评议机制。三是完善体现科研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增加对科研岗位稳定支持力度,建立基本工资占主体的工资结构,推进科研人员工资收入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下决心培育一批自由探索的未来人才。
最后,要大力培育新兴的科研组织方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科研范式,工业化时代的科研范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打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分离的科研体制,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体化研发,促进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研发。改革孤立主义的科研组织模式,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学科新的增长点,或形成新兴学科;鼓励立足本学科、会聚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顺轨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适应原始创新、突破性创新、颠覆性创新的特殊规律,组织开展任务驱动的基础研究。
科学的繁荣是永远的红利,它带来的不仅是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将造就新人和人类新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