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裁判组总裁判长 张 荣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己于2020年11月26日至30日在淄博职业学院举行,本次赛项参加比赛队伍有来自全国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0 支代表队,每支代表队由3 人组成,领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各1 名。
2020年9月29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网上公布了竞赛的3 个模块样题:模块A 样品中钴含量的测定、模块B 样品中铁含量的测定、模块C 乙酸乙酯的合成及质量评价。11月2日发布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比赛(报到)的通知,11月9日发布赛项补充说明,11月20日9:00—10:00 在淄博职业学院举行了全国视频说明会,赛项专家组解读竞赛规程及技术要求;承办校淄博职业学院领导介绍学校及赛场情况;支持企业说明仪器设备相关情况。
比赛分3 个模块两天完成,共计13 个小时。各模块考核内容、考核时间及赋分权重见表1。
表1 各模块考核内容、考核时间及赋分权重
2020年11月26日至30日,具体竞赛日程安排略。
化学实验技术是利用现代化学技术对各类天然或合成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备与合成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能测量的专门技术技能。化学实验技术人员适于在企业质量控制部门、研究和开发部门的化学实验室,或在不同行业企业的环保部门工作,应能独立地进行合成、质量控制、分析任务,制定实验室的工作计划,记录工作过程和评价工作结果。在工作中必须遵守有关劳动安全、健康保护、环境保护以及质量保证等的条例和规定。
化学实验技术赛项基于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面向现代化学技术,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办赛机制,参考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赛项文件,以检验教学成果、体现世赛理念、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化学实验技术能力而设置。
首先是制定赛项标准。专家组命题时,充分考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与此相关的“化工工程技术人员(2-02-06)”“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2-02-27)”“检验、检测和计量服务人员(4-08-05)”“环境监测服务人员(4-08-06)”“检验试验人员(6-31-03)”等5 个职业小类的岗位任务要求,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规范,制定了选手能力标准规范。
其次是依据标准命题。专家组按照选手能力标准规范设计了涉及物质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制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竞赛内容。竞赛赛题能够考查学生掌握物质制备和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考查学生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能力、科学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实验技巧;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清洁整齐的良好工作习惯;考查学生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意识。赛题的3 个模块及评分标准设计能很好地反映标准规范中所列知识点、技能点。每个模块的任务和评价重点均不同,各项目涉及的主要药品试剂标签以英文标识,同时提供专业英文词典备查。整体评价参赛选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准确、细致、创意和创新。
⑴ 赛题模块设计
本赛项赛题由3 个模块组成,即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产品合成和质量评价,赛项不再单独举行理论测试,而是通过实际操作模块来评估选手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
模块A 化学分析法(30 分)和模块B 仪器分析法(30 分)的命题均参考了原国赛的相关内容。其中,模块A 样品中钴含量的测定(化学分析法)维持了2013年国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的化学分析竞赛内容B 样品中铁含量的测定(仪器分析法)主要参考了2010年和2019年国赛赛题。选手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增加了溶液试剂配制、工作报告撰写,评分标准上增加了个人健康、安全与环保、结果分析与工作报告撰写的考核,主要是引导指导教师注重选手职业素养养成方面的教学工作,注重提升选手进行工作自我评价的能力。
模块C 产品合成和质量评价(40 分)为新增竞赛内容,主要包括对有机物合成操作、产品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谱图分析和质量评价、工作管理以及健康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考核。该模块为连续性任务,是选手从合成到分析的工作全过程。其中,第一阶段为乙酸乙酯的合成,任务完成的难度不大;第二阶段为产品色谱分析、结果评价。评价分值指标也将重点放在产品谱图分析和质量评价上,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于世界技能大赛。
⑵ 赛题公布方式
由于本赛项的特殊性,如竞赛准备的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等物件达上万件,无法命题5 套不同试题,否则不仅赛项承办校无法开展赛项准备工作,而且也违背了节约办赛的理念。因此,在命题过程中,专家组对试题主要内容进行了相对固定,通过调整样品试剂浓度组成了5 套试题,并公布了竞赛样题。样题只公布了测试项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溶液浓度、产物质量等具体数值均未公开。
⑶ 赛题评分标准
本赛项各模块按实验准备、实施操作、结果报告3 个部分和项目考核内容设置评分项,并结合选手能力标准规范的7 部分权重,给出待评分的各项和分数分配见表2。
表2 分值指标分配
在评分项设计上,沿袭了国赛原评分细则中的样品制备、测定、数据处理等关键评分点,同时吸纳了世界技能大赛评分标准中的健康安全、撰写报告等标准。例如:模块C 的评分则将重点放在谱图分析和校正因子、产品回收率、产品质量评价、工作报告上,相应分值分配见表3。
表3 模块C 部分评分点分值指标分配
具体的评分方式采用客观评判(测量M)和主观评判(J)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观评判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值范围0~3 分表示:
0:表现低于能力标准;
1:表现符合能力标准;
2:表现达到并且在特定方面超过能力标准;
3:表现完全超过能力标准,并表现优秀。
本次化学实验技术赛项分为3 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和结果报告3 个部分,3 个模块合计评分点为84个,每个评分点最高分数为3分、最低分数为0.25 分,满分为100 分。其中,现场裁判只对实验准备和实验操作评判,分数为50 分;结果报告只由评卷裁判评判,分数为50 分。通过两天比赛,现场裁判“一看二”评判现场分,结果报告裁判评分分为两个组,每个组两人对30 名考生进行独立分项方式评判,所有成绩评判都进行了复核和审核,保证了评判尺度和标准的统一,体现公平公正评判。
经过统计分析,三个模块中A 模块样品中钴含量的测定总分数为30 分,考生平均分数为19.45 分、最高分数为28.80 分,最低分数为6.75 分;B 模块样品中铁含量的测定总分数为30 分,考生平均分数为20.23 分、最高分数为27.30 分,最低分数为7.65 分;C 模块乙酸乙酯的合成及质量评价平均分数为25.37分,最高分数为34.75 分,最低分数为13.00 分。考生3 个模块合计平均分数为65.05 分、最高分数为89.10 分,最低分数为34.30 分;考生3 个模块合计平均分数段为60 分以下分数段10 个队、60~70 分分数段为7 个队,70~80 分分数段为9 个队,80~90 分分数段为4 个队,呈正态分布。
比赛设一等奖3 名,二等奖6 名,三等奖9 名,获奖率为60%,由于18 个学校中第9 和10 名成绩相同,并列二等奖,因此三等奖减少一名,实际二等奖7 名、三等奖8 名,总共奖励数量18 名未有变化。
通过比赛现场裁判评定、结果报告评判和考生考试全部结束后电话联系部分参赛学校指导教师了解,总体看学生能够按照试题要求,独立完成审题、完成药品试剂溶液配制、完成实验操作项目的检测。结果充分体现出各个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中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和水平。
由于改革试点赛,每省出1 支队伍参赛,有些省市通过选拔比赛出来代表省市,成绩较好,还有推荐和指定代表,队伍报着重在参与其中,找差距,谋求进步与发展,为来年打下基础,也符合改革试点赛的大局观。通过比赛了解情况,再有针对性组织活动,给予一定帮扶,提高全国各地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和相关专业教学水平提高。通过试卷成绩分析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第一,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的内容,写出相应措施,看出各校教学有差距。3 个模块此部分失分人数占63 人次,占比70%,具体在以下4 个方面。
① 防护用具不能正常使用和操作;
② 对危险化学品危险性、职业防护和危险教育不够;
③ 环境保护方面废液处理两个模块有29 人次失分;
④ 场所干净、整齐、整洁有88 人次失分。
第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反应教学中忽视基础知识教育。
① 有效数字修约不正确;
② 缓冲溶液配制B 模块1 分,有29 人失分,1人正确;
③ 样品或基准物称量范围1.5 分,标准≤±5%不扣分、≥±10%不得分,有15 人有失分;
④ C 模块产品质量评价3 分,有29 人失分。
第三,审题不认真仔细,粗心。
① 原始数据记录错误,A 模块0.5 分,有13 人失分;
② 审题不仔细,C 模块内标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计算乙酸乙酯含量(用技术人员报告数据),用自己数据则0 分。有21 人失分;
③ 工作场所管理不到位,A 模块为0.5 分、B 模块为0.5 分、C 模块为0.75 分,有88 人次失分。
第四,基本技能不扎实,反应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反应滴定管读数,样品称量,移液管使用等器具不规范操作。
第五,忽视报告规范编制训练。C模块为2分3档,有28 人有失分,只有2 人未扣分。
第六,忽视心理健康、体质、英语、基础技能(特殊)专项训练。
第七,遵循规则是化学实验技术赛项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也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任何专业教学和课程教学改革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 如本次比赛中有1 名考生分数为89.1 分,其中C 模块产物收率失去3 分得0 分,不是考生无法完成,而是坚持科学原则完成实验,初心不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技能操作按照规程完成的精神;
② 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训练相辅相成,没有千锤百炼是找不到某些技能形成技术的规律,否则很难取得优秀成绩;
③ 为了拉开分数的差距和区分度,增加试题一些难度、设置一些障碍。B 模块pH=4.5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制备、内标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选用给定数据、标准物有杂质从谱图观察等。
本次大赛淄博职业学院在赛场的硬件: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各种实验量具等,都达到了实验技术要求的计量性能,辅助设备满足要求,通过不同时间两场学生分析结果平均中位值分析,上午:ρ(Fe)=750.2 mg/L,下午:ρ(Fe)=749.4 mg/L,基准标准:ρ(Fe)=750.0 mg/L,学生测定结果与基准标准值准确度偏离小,体现检测设备计量性能好、学生检测能力水平高,保证了大赛公平竞赛基础条件,体现职业学院实验室设施设备也能够达到对外检测能力。
化学实验技术赛项是各个学校基础课程实验技术能力反应,也是多个专业教学水平在生产实践中动手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的综合能力体现,是能够检验出各校在专业教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赛项应设计出与1+X 证书制度对接的能力证书,也是专家组考虑赛项对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的引领。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发展的精髓要发扬光大。
“检验检测”行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新冠疫情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在一系列精准施策和全国上下的努力下企稳回升,各部门发布着力推进“高质量外贸”“高质量发展”“复工复产”等系列文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检验检测”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疗防疫物资、大宗产品的生产及进出口贸易中很好地发挥了质量保障作用,保障了国内外防疫物资、工业产品、产业链体系的稳定供应。
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教学需要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支撑,大赛要精彩,职业教育水平要提升是必须的,指导教师培训、学校间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须的,需要有专业的平台和机制,要依靠大赛办高瞻远瞩,顶层设计的引领。
赛后资源转化,赛项对课程基本技能、专业教学的专业技能、培训教材的开发、试题库、相关操作评分点和专家点评等视频整理出版发行,体现大赛推动规范教学和科学教学,引领课程和专业发展。
化学实验技术赛项前期准备充分、组织服务到位、裁判执裁公平公正、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成绩公布后未收到对各个方面的任何投诉,顺利完成比赛任务。
建议比赛结束后,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办公室的指导下,通过线上或线下在承办校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赛项总结会、经验交流会,推动推动本赛项成果转化。
为今后做好试点赛化学实验技术项目,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更多化学实验相关课程实验水平提高、各行业检验检测专业发展,为企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建议如下:
第一,网上样题发布内容和评分点的评分信息量增加。
第二, 结果报告编制表格和书写太繁琐,增加选手通过计算机处理结果报告。
第三,执裁裁判由于能力差异,虽然现场实战操作培训了一天,现场个别裁判评判时还是出现尺度把握有偏离现象,建议增加替补裁判数量,发现裁判水平不达标即时更换。
第四,一方面,参赛队可以増加为两名选手,A和B 模块1 名选手完成、C 模块另1 选手完成,成绩相加作为排名成绩;另一方面,同一省市增加为两个队,使更多优秀队伍参赛(全国各地往往存在谁承办选拔赛谁获得第一,不能真实反应省、区、市水平)。
第五,大赛技术资料等内容,组织人员尽快完成发布,增加透明性,推动赛事促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