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一茹,郭 嘉,佟 杰
(中日友好医院 病理科,北京 100029)
患者女性,65 岁,因左乳疼痛半年余,以左乳肿物性质待查于2019年11月收入中日友好医院。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触及质硬肿物,大小约3cm×2cm,界欠清,活动度欠佳。超声检查:左乳见一低回声结节,形态欠规则,大小约2cm×1.7cm×1.3cm。
病理检查: 肉眼观察术中送检乳腺组织一块,大小4cm×3.5cm×2cm,切面见一灰粉色实性肿物,大小2cm×2cm×1.5cm,质硬、界欠清(图1,见封底)。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乳腺浸润性癌,倾向腺样囊性癌。遂行左乳改良根治术。
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排列呈管状-小梁状、筛状、实性,浸润至周围脂肪组织(图2,见封底);肿瘤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基底样细胞构成,围绕形成真腺腔和假腺腔,真腺腔由腺上皮细胞构成,假腺腔周围围绕肌上皮细胞 (图3 见封底); 可见神经侵犯 (图4 见封底);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胞浆嗜酸性;肌上皮/基底样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胞浆较少。
图1 乳腺肿物,切面灰粉色、界欠清;图2 肿瘤细胞排列呈管状-小梁状,浸润至周围脂肪组织(HE×40);图3 肿瘤细胞形成真、假腺腔(HE×100);图4 肿瘤细胞排列呈筛状,可见神经侵犯(HE×100);图5 肌上皮细胞表达p63;图6 腺上皮细胞表达CD117。
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 均阴性,肌上皮细胞表达p63(图5 见封底)、Calponin 和CK5/6,腺上皮细胞表达CD117(图6 见封底)、CK7 和CK8/18,Ki-67 阳性指数15%。
最终病理诊断: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BACC),可见神经侵犯;乳头和皮肤未见癌累及,15 枚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癌。术后电话随访7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目前健康生活;术后周期性化疗4次(多西他赛+环磷酰胺),未行放疗。
讨论BACC 病例不足0.1%[1],通常发生在绝经后女性,中位年龄60 岁,男性罕见,双侧乳腺均可发生,好发于乳晕下[2],少有血性乳头溢液;大多病例为单病灶,少数病例为多病灶;部分病例可出现疼痛或压痛。结合本例分析,该患者为65 岁老年女性,伴乳腺疼痛且无乳头溢液,这与文献报道一致。
BACC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形态学特征为:肿瘤组织浸润性生长及真、假腺腔的形成。真腺腔内含有中性PAS阳性黏液。假腺腔内含黏液样物质或嗜酸性基底膜样物质,这些物质由肌上皮细胞产生。BACC 免疫表型属于三阴性乳腺癌-基底亚型,其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大多为高级别癌(如浸润性导管癌3 级、髓样癌、化生性癌等);少数为低级别癌(如腺样囊性癌、分泌性癌等)。因此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应包括在病理报告中以指导临床决策,制定个性化治疗[3]。结合本例分析,若只关注分子分型而无正确组织学分类,具有惰性生物学特征的BACC 将被认为是侵袭性较强的三阴性乳腺癌,从而导致过度治疗。
BACC 依据实性比例分为3 级,无实性成分为Ⅰ级、实性成分≤30%为Ⅱ级、实性成分>30%为Ⅲ级;由于实性成分与生物学侵袭性更强、复发风险更高相关,因此推荐Ⅰ级局部切除、Ⅱ级单纯乳腺切除、Ⅲ级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若采用Nottingham 组织学分级系统,大多数BACC 属于Ⅰ级或Ⅱ级。该病例依据实性比例或Nottingham 组织学分级系统,均属于Ⅱ级,但由于该疾病较为罕见、外科医生对其认识不够充分,及术中冰冻取材有限不能全面评估实性成分比例等原因,采取了较为激进的乳腺改良根治术。
BACC 鉴别诊断取决于主要的结构模式。以筛状结构为主时,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①筛状导管原位癌:是导管内病变,肿瘤细胞在腺腔内增生呈筛状且弥漫强阳性表达ER、PR,不表达CD117,导管周围有肌上皮细胞围绕,肌上皮标记物阳性;②浸润性筛状癌或小管癌:肿瘤细胞由单一腺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呈筛状/小管状,浸润性生长,缺乏肌上皮细胞,ER、PR 阳性,CD117 和肌上皮标记物阴性。③胶原小体病:通常在病变周围可见形状不规则的胶原小球,空腔内无黏液样物质,无浸润性生长,不表达CD117。以管状-小梁状结构为主时,需要与腺肌上皮瘤鉴别。以实性(基底样)结构为主时,需要与小细胞癌、实性乳头状癌、化生性癌和恶性淋巴瘤鉴别[2]。
BACC 是低度恶性肿瘤,10年生存率为90%~100%,罕见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2]。基于此,BACC 推荐保乳手术/单纯性乳腺切除和/或前哨淋巴结活检,若前哨淋巴结为阴性,则不必清扫腋窝淋巴结[4,5]。研究证实,辅助放疗能显著提高BACC 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6],而辅助化疗的作用目前存在争议;激素治疗通常无效。由于BACC 发病率极低及形态学多样性,术中冰冻诊断具有挑战性,但病理医生术中冰冻的正确诊断及外科医生对该病的充分认识,可帮助外科医生制定最佳手术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因此正确认识该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