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人大积极探索镇街人大规范化建设的新路径、新举措,在建平台、抓队伍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按照《淮安市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建设指导文件汇编》和市人大“326”等相关要求,先后指导全县16 个镇街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络点”,开启了代表履职的全新“窗口”。
群众联系更为密切。按照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台账等“七有”标准,全县16个镇街共建成人大代表之家16 个,人大代表联络站25 个,人大代表联络点91个,2020年准备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工作室2个,逐步形成“家—站—点”三级网络模式。通过固定接访时间和场所与弹性接访、“流动”下访相结合,让代表深入社区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推动基层代表联络平台触角向下延伸,实现了与群众沟通“零距离”。
代表对接更有效率。为方便群众识别和联系,各个“家站点”都把制定好的工作标准统一制作、统一上墙,并在醒目位置设有“代表信息墙”和“代表信箱”。部分人大代表之家还专门设有代表意见筛查员,定期对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筛选,“建议镇区道路增设红绿灯”“严厉打击河道盗采河沙行为”“希望开通镇区公交”……这一件件、一桩桩反映群众的心声和迫切希望的建议都得到了解决。有村民说:“平时很多只能去政府部门反映的问题,现在有了更好、更快的反映渠道,而且问题解决起来也更高效了。”
活动开展更显特色。平台建成后,不仅活动的实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让更多的人大代表有了“家”的归属感。各镇街人大定期在“家站点”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和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不断增强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部分镇街人大利用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会前视察、回选区见选民、“人大代表在现场”等活动,认真听取和收集选民关于经济建设、城乡环境、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和“助推脱贫攻坚 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活动,在“家站点”开展扶贫宣讲、慰问帮扶、技术培训,让基层人大各项活动开展得更加贴近民生。
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县人大常委会把镇街“家站点”建设工作纳入人大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定期对平台建设和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实行人大代表活动考勤、履职承诺和履职登记制度,年底统一考核;进一步规范活动开展,制定完善代表小组活动记录及档案管理、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建议办理以及代表接待选民日等制度,要求每位代表要按规定参加“家站点”各项活动及年度计划等任务。每个“家站点”配齐一名负责人和一名管理员,推选素质好、热情高、能力强的代表担任负责人,发挥他们联系代表、组织活动、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建立代表联络员制度,每个代表固定联系若干联络员,由联络员负责收集意见建议、反映社情民意。
涟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规范化建设,让“家站点”成为代表提高素质的“加油站”,社情民意的“搜集站”,方便群众的“服务站”,进一步发挥了代表作用、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让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人们群众的代言人、知心人,为推动全县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