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 血 丹 心 扶 社 稷胼 胝 甘 为 劳 动 人
——深切缅怀百年党史里的酉阳人赵世炎烈士

2021-04-14 03:03白明跃
世纪风采 2021年4期
关键词:酉阳

白明跃

1922 年6 月,赵世炎等留学生在法国。 前排左二赵世炎,左六陈乔年,左八陈延年,左十一王若飞;后排左九为周恩来

赵世炎,四川酉阳人。在赵世炎出生前后的几年间,他们家已经是一个每年收获百多担干谷的小地主,在龙潭镇上还拥有一间店铺,出租少部分土地,常年雇佣两三个长工和一个女佣人。在“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真可谓是殷实人家。赵世炎的父亲经商往来于龙潭到常德,主要从事桐、茶、漆、棓(五棓子)生意,并且是常德龙潭商会的会长,加上赵世炎的父亲赵从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八贤王赵德芳的32 代孙,在酉水河主要支流的湄舒河岸的龙潭镇上,也算得上名门望族了。

让赵世炎走上革命道路的,不是“官逼民反”和“迫于生计”的需要,更多的是一份家国情怀,“因受当时民族危机的刺激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急于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自觉地站到了旧时代社会秩序的对立面,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李大钊的“一把好手”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从南宋末年开始,经过600 多年的土司统治之后,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酉阳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汉不入境、蛮不出峒”的禁令,大量流官进入酉阳,使酉阳的经济和文化得以对外广泛交流。特别是清乾隆中晚期,一大批包括赵世炎的曾祖父在内的江西和湖南客商通过黄金水道酉水河进入酉阳,冲击酉阳人的观念,使酉阳的经济和文化焕发出格外不同的生机与活力。

1912 年秋,赵世炎入龙潭镇高级小学堂读书,这时正值辛亥革命刚刚过后,全国各地革命宣传更为活跃。学校有一位地理教员王勃山,是同盟会会员,经常在讲课时向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有一次在讲到香港被割,九龙、澳门被租,大好河山支离破碎时,王勃山边讲边哭,泣不成声,同学中也有跟着哭起来的。赵世炎怒目切齿,默坐不语。此后,他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出来了,经常唱岳飞的《满江红》来倾诉拳拳报国之心。

赵世炎三哥赵世炯当时在北洋政府的交通邮电部工作,他把赵世炎和四弟赵世琨一起从四川酉阳龙潭镇接到北京。1915 年8 月,两兄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当时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是一所有名的实验学校,许多有识之士和革命先辈从这里走出。赵世炎在写给家乡亲友的信中曾说:“进这所学校是一种幸福,岂可白白放过!”

赵世炎在中学时期,他那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就崭露头角,露出锋芒!在四川同乡青年学子中,赵世炎有很高的凝聚力。他经常出主意改善大伙的饮食,对外交涉事宜也多由他负责办理,而且总是办得圆满周到,有困难找到他,他总是很乐意地提供帮助,所以同学都称他为“外交大臣”和“及时雨大哥”。

1917 年,赵世炯因为工作调动要离京赴陕,嘱托同学周太玄和王光祈等友人照看弟弟。

当时,王光祈、周太玄和赵世炎的三哥赵世炯等人和李大钊正在筹建少年中国学会。李大钊希望在中学生中发展优秀的青少年作为储备会员。于是,王光祈专门介绍了正在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附中读书的赵世炎。李大钊专门约见了赵世炎。

数日后,李大钊请毛泽东、赵世炎到米市胡同便宜坊吃烤鸭,从此开始,赵世炎走上了革命道路。

后来,李大钊经常说:“世炎脑子灵,反应快,是我工作上的一把好手。”在李大钊影响下,赵世炎的思想逐渐由工读主义转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5 月7 日,赵世炎被全票推选为北师大附中学生会干事长,成为五四运动领导核心之一。

蔡畅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世炎和恩来全身都是聪明”

在五四运动时期,赵世炎就一直践行“奋斗”二字,“以为人生第一要义”,并且把火热的革命热情投入到伟大的革命实践当中去。他始终认为“天下事不患知之不多,惟患行之不力”。

赵世炎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首先跑到书店买了好几本马克思的书籍,每天必读3 小时,厚厚的《资本论》,靠着词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啃”,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了。因为在法国的铁工厂做工,每天工作8 小时,但是他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工读主义、无政府主义、达尔文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中走出来,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去检验。他在给陆惟一的信中写到:“我现在‘穷’得很,因此连写信的时间都受到了影响。”

1922 年6 月,在赵世炎的统筹下,旅欧青年中的共产主义组织诞生了。

在巴黎西郊,旅欧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布伦森林中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的代表18 人,其中包括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萧子璋、刘伯坚、傅钟、佘立亚等。会场布置在布伦森林中的一块空地上。一个经营露天咖啡茶座的法国老太太租给他们18 把椅子。

会议由赵世炎主持。周恩来最初提议组织的名称是共产主义青年团,但多数人不赞成,主张叫少年共产党。会议开了三天,确定组织的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 人: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工作,李维汉负责组织工作。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办事机构设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 号的一座小旅馆内。经常在那儿工作的有赵世炎、李维汉和陈延年,由于赵世炎和周恩来在旅欧革命青年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坚定、机智、待人诚挚,富有组织才能。当时也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畅曾多次这样说:“世炎和恩来全身都是聪明!”

赵世炎(1901-192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在法国北方有10多万华工,在那里做挖战壕、抬尸体、埋炸弹等工作,因为北洋政府把华工当作奴隶卖给了法国政府,并且与法国陆军部签订了合同,所以华工终生不得自由。

1921 年11 月,赵世炎来到了华工聚集的法国北方。工人吃黑面包、住破帐篷,时有触及地雷和引爆炮弹造成人身伤亡的危险。赵世炎来到这里就和工人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通过给华工做饭、读报和讲课,赵世炎深深地体会到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后来他给他的三姐赵世兰等讲述这一段经历时,感慨地说:“对工人,你只要能深入下去,和他们共同生活,帮他们做事,体贴他们,一旦他们相信了你,心肝都可以挖给你。”正如吴玉章在《忆赵世炎烈士》里评价所说的:“从他生命里放射出来的光和热,却永远温暖着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的心。”

赵世炎以此为契机和其他同志多方奔走交涉,为部分华工解除了合同,使他们获得了人身自由。这一果敢行动,不仅让赵世炎等赢得了普遍信任,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华工参与革命活动的积极性,创办了由赵世炎任编辑的油印刊物《华工周报》。赵世炎用很多笔名为《华工周报》写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

聂荣臻元帅后来在回忆中深情地写道:“世炎同志的特点是聪明、活跃、很能接近群众,我们都很崇拜他。在法国的时候,开会总是选他当主席,他发言能抓住中心,有条理。接近过他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合得来。他和蔼可亲,在重大问题面前又显得严肃,原则性很强,在艰苦的时候总是表现坚决勇敢,不怕吃苦。”这是对赵世炎同志朴实的性格最直接的描绘。

“赵世炎是上海工会的灵魂”

少年立志出乡关,是因为赵世炎饱含着对中华民族的深情,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赵世炎少年时期就知道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看到辛亥革命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在他少年时期就萌生出“长大我要到洋人生活的地方去看看”的想法。加上酉阳县地处湘鄂川黔四省结合部,深受军阀割据之害,更加激发了赵世炎的报国救国之志。

赵世炎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1919 年7月以后,赵世炎在附中发起组织少年学会,12 月,创办了少年学会自己的会刊——《少年》半月刊,目的就是为了“变转贵族的学风,普及庶民的知识,打消阶级的专制政治,以实现平等的自由社会”。在他创办的天津《工人日报》的发刊辞中,他说:这是“天津几十万工人共有的一张小报,日报上说的全是工人自己的话,为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担任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期间,在北京办《政治生活》周刊,他刊登启事,欢迎群众投稿,欢迎批评和讨论,尤其欢迎提不同意见和见解。赵世炎认识到,办报和宣传就是为了人民,编辑和记者的出发点就是要成为人民公仆。这是因为他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亲力亲为,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正如吴玉章在诗中赞扬赵世炎所写的:翱翔四海求真理,胼胝甘为劳动人。

1924 年秋,赵世炎回国工作,被任命为北京地委书记,后又担任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他经常到北大三院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秘密党校——北京党校去讲课或者作报告,讲得深入浅出,善于联系实际又内容新颖,非常受学员们的欢迎。李大钊曾赞扬他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有启发。”

1927 年3 月21 日,赵世炎和周恩来等一起领导和发动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赵世炎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率领几千名工人纠察队员,与武装到牙齿的北洋军阀的反动军警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激烈巷战。工人纠察队用150 杆破旧枪支、3 颗炸弹,血战30 小时,共缴获敌人长短枪4000 余支、轻重机枪100 余挺,击败3000 名守军和2000 名警察,取得了轰动中外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完全胜利。《救国时报》评价赵世炎说:“人们公认他是上海工会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天才领袖,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英雄。”

“他是为主义而死”

赵世炎一直是劳动者的知心人,他时时刻刻惦记的都是工人阶级和基层劳动者,和大家生活、战斗在一起。在开展工人运动时,他认为:“凡是口号,都要具体,要易懂,才能深入群众。”这些观点务实而接地气,对于今天的工作,一样具有指导意义。赵世炎还认为:“世界上最可靠的,只有工人、农人的党。因为工农阶级是最后一个阶级,工农的党担负世界未来政治改造、经济建设的最后责任。”从赵世炎的《世界第一名帝国主义者——英国》《京津战争与农民》等文章中可以看出,赵世炎心系最基层的劳动者,为的是建立一个没有自己私利的共产主义组织,为的是服务于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这就是以赵世炎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的初心。

赵世炎同志始终牢记民族复兴的使命,对党忠诚,时时处处体现出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1927 年7月2 日,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徒的供词,闯进了赵世炎在上海的住所——北四川路志安坊190 号,带走了赵世炎。此时赵世炎在中共五大上刚当选为中央委员,代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后来,由于叛徒韩步先的指认,敌人认定了他就是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施英(赵世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时化名施英),就是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赵世炎。赵世炎身份暴露以后,他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不仅没有屈服,而且把法庭当成讲坛,滔滔不绝地历数共产党对于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的功绩,大骂国民党卖国无耻。赵世炎在狱中鼓动同志们说:“不要害怕,越怕越没有希望。”“改造社会就是要付出代价。”“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有了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战斗,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1927 年7 月19 日早晨,在上海龙华枫林桥畔,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这位年仅26 岁的优秀党员。赵世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振臂高呼:“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新军阀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他的头颅被敌人残忍地砍下,但英雄的身躯久久不倒,吓坏了刽子手。

赵世炎的三哥赵世炯在赵世炎牺牲后,委托中学同学魏时珍(留德学生,时任同济大学教授)打听赵世炎的情况,当时魏时珍为赵世炯专门找来程远(程远是淞沪警备政治部主任陈群的机要秘书)。程远将真实情况告诉了赵世炯:自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抓了很多人,但是还没有抓到一个共产党的首领,最后叛徒供出施英(赵世炎在上海的化名),捉到施英,并在他的箱子里搜出几万块钱,他说他姓夏,叫夏仁章,后来找到会计和秘书对证,证实他就是共产党的首领施英。

由于不准收尸,三哥赵世炯便到赵世炎墓地看望,大哭一场,在附近茶馆少坐并请人立碑自书碑文:亡弟世炎之墓。当时茶馆里有人纠正说:他不叫赵世炎,他姓夏,是湖北人,好了不得,杀头时还喊“共产党万岁”呢。

魏时珍为此事专门曾对赵世炯说:共产党人有为卢布而死,有为主义而死,你兄弟是为主义而死。

赵世炎牺牲后,10 月24 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布尔塞维克》第1 期发表《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的悼词。悼词说:世炎同志和陈延年同志的牺牲,“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使“中国无产阶级从此失去了两个勇敢而有力的领袖,中国共产党从此失去了两个忠实而努力的战士”。

赵世炎短暂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他为党的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光辉篇章。

猜你喜欢
酉阳
浅谈关于农业企业对酉阳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国家认同与土司文学关系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及传承保护研究
酉阳桃花源一游
驯服酉阳河
哪里才是“桃花源”
酉阳旅游品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