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
【摘要】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管理工作,随着高职学生规模扩大,生源结构多元变化,教学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针对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引入PDCA循环管理理论, 建立一套循环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重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以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PDCA循环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YB02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181-03
教学管理是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合理协调配置教育资源,保障教学活动按秩序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行为。它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等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提高,教学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由于教学管理有涉及面广、内容繁琐、重复性强、协调难度大、持续变化等特点,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探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对策,使教学管理工作合理化、高效化、科学化开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PDCA相关理论
PDCA叫戴明环[1],是由美国学者休哈特提出,戴明进行推广应用,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质量管理保证理论。它主要由四个阶段构成:(1)制订计划P(Plan),指制定方针、目标、活动规划等。(2)执行计划(Do),指根据上一步制定的计划,开展具体工作。(3)检查(Check),对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与评估,明确哪些管理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分析原因。(4)总结处理(Action),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行动,对于正确的行为加以肯定和推广,对于错误的行为进行总结和纠正,并吸取教训,引起重视,防止再犯相同的错误。这四个阶段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环状结构,周而复始地进行,上一轮循环未解决问题,进入下一轮循环进行解决,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管理质量。PDCA理论具有循环性、完整性、持续性、关联性等特点[2]。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使教学管理工作按PDCA模式循环进行,不断解决管理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分析研究学院的教学管理现状,为学院的“双高”建设提供对策,助力学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近年来,广西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支持的力度也不断增大,各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很猛,一方面新增了几所高职院校,另一方面,原有的高职院校规模也不断扩大。例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规模从2018年的15000多人扩大到现在的20000多人。高职院校的生源机构发生变化,由原来单一的普通高中生源,演变成普通高中、中职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失业人员等多元化生源。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成功获批“双高计划”建设高校,是区内4所获批高校之一。“双高计划”为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突出院校特色、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地域特色,大幅提升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是高职院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线,也是高职院校必须深刻把握的时代要求[3]。
(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教学管理理念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的行动指南,它决定管理的价值判断和行动取向,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当前,高职教学管理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存在机械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未贯穿管理全过程。教学管理手段落后,缺乏针对性。造成教师的积极性降低、授课效果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学管理体系不科学
目前学校教学管理由“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团队”三级管理模式体系构成。其中二级学院是负责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是教学计划、教学日常运行、教学监控的重要执行者。在学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教学计划、教学日常运行、教學监控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然而,目前二级学院仍是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存在管理不到位、监控不力的情况。
(三)教学管理目标不清晰
教学管理过于表面化、形式化,没有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在办公流程上只有一部分能够进行信息化办公,在教学管理中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手段[4]。没有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没有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致使在教学管理目标制定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也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就业[5]。
(四)教学管理内容过于繁杂
目前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许多管理内容存在冗余拖沓的现象,有许多管理内容彼此之间是相互交叉的,这也是高校无法对这些管理内容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致使教学管理内容重复完成,这不仅浪费了管理成本,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造成了不利影响[6]。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教学管理工作机制, 将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三、基于PDCA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一)计划阶段——宏观谋划,制定教学理工作计划
这个阶段主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教学管理计划是整个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始,为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行动指引。这个阶段,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团队等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从专业特色、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校层面需要从管理层的角度,结合学校实际,分析教学管理的宏观问题,探索新的教学管理计划和目标,多方面精准施策,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定宏观的教学规划。二级学院层面要从组织层的角度,使用多种手段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投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二级学院作为教师、学生的管理者、带动者,在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时,需要与行政人员、专任教师等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分析当前教学管理工作哪个环节出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对策等,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计划执行的问题等都进行充分的考虑,全面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执行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将计划付诸行动
这个阶段是将计划阶段规划的任务和目标付诸行动。为了达到计划阶段制定的目标,学校、二级学院应尽最大努力,协调各方面资源,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服务,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环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首先由学校制定宏观的计划,各职能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二级学院、教学团队做好全面落实教学活动的过程。学校、职能部门之间形成教学管理的大循环,二级学院、教学团队形成教学管理的小循环。在教学环节方面,主要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提高教学效果,包括加强教师业务能力训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这些环节进行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多方面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不断改造,才会使教学环节朝着好的方面有序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将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联系在一起,让教、学、管三方各司其职,为教学活动提供快速、精准的服务,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检查效果——多样化的过程监控,保证管理质量
这一阶段主要检查教学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是否按计划有序进行,通过监控教学运行过程的各个因素,评估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及时作出反馈,进一步改正。如通过同行听课、督导巡查、学生评教等了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通过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抽查试卷、检查学生出勤率、检查学生作业等,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問题,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教学质量是否达到目标、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课程内容之间是否有交叉等。定期召开教学例会,了解听取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反馈,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通过走访企业、在校生访谈、检查学习顶岗实习、组织学习参加专业竞赛等了解教学质量。通过多样化的监控手段,全方面检查教学管理执行的情况,评估教学执行效果,使教学管理朝着良好、稳定、高效的方向前进,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处理再优化——加强效果评估,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这一阶段主要对检查阶段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反馈。如对制度执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学质量问题、人才培养方案问题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记录在案,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二级学院、教学团队等。各二级学院、教学团队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借鉴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团队,让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并及时进行调整,或规范化、制度化,避免问题再次出现。对于问题严重的环节,需要深入调研分析,重新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防止在下一轮PDCA循环过程再次出现。对于执行效果较好环节,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PDCA理论就是通过环环相扣的循环模式,将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总结四个环节贯穿在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形成良性的长效机制,使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提升。学校、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形成大小循环的二重PDCA管理模式,各自做好分工,学校注意使用PDCA理论做好宏观规划、科学谋划、科学决策、做好大方向的引领。二学级注意使用PDCA理论做好目标的执行和落实,讲究方法、策略的施行,做好监督、检查、总结反馈,保证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实现教学质量在PDCA循环中不断提高。
四、小结
教学管理工作繁杂、琐碎、涉及面广,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化复杂为简单,化低效为高效。将基于PDCA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使教学管理工作按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四步循环进行,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使教学管理工作朝着正确、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对提高高职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裴小琴,沈文君,刘冬梅.基于PDCA理论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3):17-19.
[2]孙佳佳,米振强.PDCA法下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以通信网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62-64.
[3]蔡新职.“双高计划”视阈下湖北省高职院校同质化现象分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5):10-14.
[4]张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创新实践研究——以吉林工程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 24(8):83-84.
[5]乐传永,王清强.202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概况——基于对202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J].职教论坛,2021,37(2):6-16.
[6]李长保.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重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