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霞
【摘要】聋校学生由于存在听觉障碍,因此在理解抽象内容的时候会比较困难。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性特点,使得聋校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开始接受系统化的数学学习,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均比较差。听觉障碍使他们的抽象思维发展速度更慢,吸收知识的速度、分析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均比较差。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教师应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让数学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使数学学习难度降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本文主要探讨在聋校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聋校 一年级数学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105-02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形式科学,这些科学知识能够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多方面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教学的都是各类数学基础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尤为紧密。受到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果直接向他们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传授,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且学习过程枯燥乏味,难以建立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对于聋校低年段学生来说,他们的沟通力、理解力比普通学校的同龄学生更差,对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容易将精力分散到其他地方,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知识学习。针对低年段聋生的以上特点,开展生活化教学尤为必要。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被有效拉近,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本文以聋校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为例,对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聋校一年级学生缺少课堂纪律意识,如果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便很难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为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课堂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既能够想学、爱学,又能够学懂、学透。情境教学法是课程改革背景下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设置。在聋校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形式的生活情境,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堂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巩固学生数学基础,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聋生刚开始接触加减法,对相应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便可以给学生设置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小鸡吃食”的动画,结合动画中小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给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有较好的理解。而在教学数的认识的时候,则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排队领号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参与到排队的活动之中,每一纵队最多排列5名学生,教师按照每队学生排队的顺序发放写有数字1~5的号码牌。在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号码牌,熟悉自己在队列中所处的位置之后,教师将每个纵队的号码牌收回后打乱顺序,让各小队的学生随机抽取号码排,并根据自己抽到的数字,排在纵队的相应位置。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每一名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下吸收相应的数学知识。
二、合理使用生活学具,促使学生边做边学
聋生无法通过听觉进行沟通,在数学学习中主要是通过直观感知去接收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其他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全身性投入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方面。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少一些硬性的规定,解除学生在心理上的束缚感,使他们保持更为轻松、积极的情绪状态。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知。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用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物品作为学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带领学生认识数,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比多少)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铅笔、橡皮等文具作为学具。若学生个人的文具数量较少,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几名学生将铅笔等文具混在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之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对数的大小有更好的掌握。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教具,如长方体物品有文具盒、黑板擦、课本、橡皮等,正方体物品有魔方、骰子、正方形积木等,球形物品有各种球类。利用这些实物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转一转,充分调动视觉、触觉、运动觉、思维等,让学生轻松顺利地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学生边做边学,能够感受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信心得以增强。
三、挖掘生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除了提升学生文化水平,发展学生思维素养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较好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能够使他们的生活更为便利,让聋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社会化能力,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多给学生拓展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这样能够建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吸收相应的数学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明显降低,并且可以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方式发展,还可以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在信息化时代,移动支付成为了当前比较流行的支付方式,这使得很多一年级学生较少接触货币。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认识人民币,除了让学生使用货币学具建立对人民币的直观感知之外,教师可以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拿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形式,了解用于流通的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样子。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人民币辨真伪的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另外,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多种生活中常见物品,让学生猜物品的大概价格。在学生给出自己的猜测之后,教师将真实的价格展示出来,使学生了解生活常见物品的价格。这样的教学之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都会得到有效发展。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活技能
对于聋生的教学,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直观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生活技能。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的时候,教师拿一个真实的钟表,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建立对“钟表”的熟悉感。在教学生读钟表上时间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作息时间进行教学。由教师进行钟表时间的调整,学生根据相应的时间进行生活内容的表演。例如起床、吃饭、上课、放学等。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读时间。之后,由教师在黑板上写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钟表学具调整到相应的时间,提升学生钟表认读的速度以及准确性。在教学加法知识的时候,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购物”活动,准备一些物品作为“商品”,标明价格,让学生在“购物”时计算两个商品的价格之和。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会在轻松的氛围之下得到较好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实践活动是聋生比较喜欢的学习形式,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玩中乐,在做中学,促使全体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相应的培养。
总之,在聋校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特点有较好的认知。根据低年段聋生的数学意识和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课堂注意力的特点,教师应当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用合适教具,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被有效拉近,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有趣、熟悉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娟.盲校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特色分析与教学思考——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0(21):26-28.
[2]陈佳肖.聋校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教材生活化特点解析及教学建议[J]. 现代特殊教育,2021(7):53-55.
[3]文宇.关于聋生数学课堂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8(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