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

2021-04-14 17:03刘春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刘春荣

【摘要】大学博物馆负有辅助大学教学科研和开展社会教育的双重职能,大学生志愿者在大学博物馆具有开展教育服务与被教育服务的双重身份。在新时代全面强化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指引下,尊重社会主义教育规律,从“三全育人”视角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养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学博物馆的人才培养基地作用。

【关键词】三全育人  大学生志愿者  大学博物馆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人教育视角下的大学博物馆志愿服务”(19XNE003)成果。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6-0017-02

一、从“资源”中的人到“教育”中的人:大学博物馆志愿者概念的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其中,以价值观培养为着力点,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以博物馆为依托的“理想课堂”;让学生用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等等多种方式把握世界,不断提升知识传授的宽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也离不开以博物馆为依托的“知识课堂”;要激活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思想和行动,全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也离不开以博物馆为依托的“能力课堂”。

大学博物馆在人才培养和“三全育人”中肩负重要责任,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与发达国家和国际高水平大学相比,国内大学博物馆还起步较晚,普遍存在人力不足,投入短缺,资源保障较为匮乏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比较流行的观念是“人力资源论”,将大学生志愿者视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在志愿者的培养中比较关注投入产出。对于大学博物馆这样的公益性服务组织来讲,在人力资源比较短缺的起步阶段这样的现实考虑无可厚非。但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走向大众化、现代化的今天,“人力资源论”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理念已稍显目光短浅,以“教育”为道,以“资源”为术,“道”“术”结合,才能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大学博物馆学生志愿者培养与管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对学生志愿组织的指导思想是,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者在大学博物馆的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博物馆开展教育服务工作的主体,也是博物馆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对象。目前人大博物馆指导运营包括校史讲解团、考古系展厅服务队、古代文书修复组、家书学社等多种学生志愿组织。上述学生志愿者组织各有特色,但在招募和培养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是开门办团,保持高流动性和周转率,比如在校史讲解团志愿者招募中,不设门槛,只要对博物馆讲解工作有兴趣并能保证一定的时间精力投入,均可以进入该组织。而考古系展厅服务队也是博物馆与历史学院考古系合作建设,考古系全体学生均可参与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如果单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考虑到博物馆讲解员培养过程中的时间、精力、人员及经费投入,以及讲解员对博物馆的服务和回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这种做法似乎并不可取。但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这种做法又有可圈可点之处。以校史讲解团为例,该团成立8年,已培养500余名志愿者,考古系展厅服务队自2007年以来,也已培养近200名志愿者。大学博物馆见证了大部分志愿者在这里的惊喜蜕变,而博物馆的成长和历练也为这些志愿者的学业、事业和人生开启了更多可能。

二、从“教”到“育”:大学博物馆志愿者培养路径的转化

教育本身包含“教”与“育”两重内涵。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教”是一个上行下效的过程,从教育的外部性入手,强调知识、技能和规范的培养,而“育”的侧重点是受教者,注重教育的内在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道德意识、学习欲望和潜能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从“教”走向“育”要求我们,构建新的育人模式,营造新的育人生态。教育不是工业流水线,人才不是千篇一律的加工品,大学要成为人才培养的热土,为不拘一格的人才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充分遵循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将最优质的资源配置给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可选择的教育,让学生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提倡对学生进行“浸润式”教育,利用丰富的校史资源和革命文物资源进行展陈和策划活动,全方位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包括选题策划、展陈方式和展陈手段、布展实际操作,以及后期的講解词撰写、讲解实操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志愿者开放,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的亲密接触,形成对特定历史文化环境的深刻理解,从内心深处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同时博物馆还提倡对学生志愿者进行民主化、人性化管理,在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志愿者团队酝酿形成了必要的章程、健全的组织结构、规范的规章制度、多层次的互动和团队建设活动,为组织良性运行和自我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校史讲解团在民主推选的基础上,实行层级管理架构,有序的晋升和新老更替机制确保了讲解团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生长。除此之外,还赋予志愿者团队更多的自我管理权限,形成了内部定期培训考核制度、考勤制度、例会制度等,在志愿者招募、内部选举、工作分工、考勤考核、经费分配和办公场所使用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权。“自我管理,自主自律”培养了大学生自愿者良好的工作习惯,激发和培养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三、“三全育人”重心在“全”:构建全方位保障培养体系

“三全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育人过程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育人渠道要求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人大博物馆在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中,注重“三全育人”工作的整体性,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配合”,构建协调育人的全方位保障。

一是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通过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实施教育创新项目等联合育人模式,建立博物馆、学生工作部门、基层院系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指导体系。完善的制度保障、关键时刻的思想指导和智力支持、合理、持续的物质支援和精神激励,这是激发成员热情,打造高效团队的几个必要条件。数量庞大的大学生志愿者从事义务性活动,要有效维系和发挥其创造力和战斗力,必须对他们进行内外相结合的保障、支持和激励。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还积极争取国家、地方对志愿者组织的支持,目前已经成为“志愿北京”注册团体,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志愿服务工作将被北京市计入志愿服务工作时长,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和付出得到了社会官方的认可。

二是多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建立稳定持久的支持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每年利用北京市共建经费,支持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多渠道为学生志愿者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和经费补助,这些经费一方面使志愿者个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利用这些经费有声有色地开展了一系列团队建设活动,包括举办讲座、组织参观、交流、制作配备标志、服装和装备等。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还为志愿者提供了独立的固定场所用于志愿者值班、学习和日常交流,使志愿者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三是对志愿者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训和精神激励。主要包括少而精的专业培训、专项能力培训和任务型学习、个性化展示平台等等。大学生志愿者,尤其是本科生學业负担较重,为避免培训过多占用大学生志愿者过多时间和精力,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在专业培训中采取少而精的原则,行业的基本培训比如博物馆的基本信息、讲解技巧、基本礼仪、常设展览和重要藏品的背景知识,基本在一到两次培训中完成,重要信息由学生在日常实践的耳闻目濡中消化吸收。

专项能力培训和任务型学习一般采取项目的形式进行,针对博物馆特定服务对象制定培训方案。比如针对英文讲解项目、新生入学教育项目、党政干部轮训项目,由志愿讲解员成立项目服务组,串讲出有特色的讲解词,在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的同时,锻炼了讲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专项能力培训和任务型学习等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加了志愿者的成就感和信心,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在展厅之外,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还创造机会为志愿者提供个性化展示平台。比如以内部竞赛的形式考察基本功;参与高校和同行间的业务交流;通过树立团队核心人物,实现朋辈间的榜样激励;在两微一端开发志愿者模块,对每个志愿者进行个性化的介绍等等。大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很强,来自观众、朋辈和师长的关注、认可、赏识增强了个体的自信,使志愿者获得荣誉感、责任感、个人价值实现等精神上的激励和情感满足。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青年是志愿服务参与度最高的人群,大学生更是其中最优秀的一支群体,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即将迈进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教育规律,通过大学博物馆教育场域,在“三全育人”思想指引下,重视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过程参与者与被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引导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自愿服务获得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感悟人生真谛,收获人生快乐,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曹宏.高校博物馆志愿者管理模式探讨[J].博物馆研究,2010(3).

[2]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三全育人[N].光明日报,2019年02月14日.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校友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