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永胜,杨立峰,张 彪,黄燕倩,黄小兰
(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 广州 510663)
蚤蝇是一种双翅目,蚤蝇科的小型昆虫,蚤蝇中胸背板明显隆起,形似驼背。翅膀无横脉,前缘3 条纵脉明显发达。足基节长,骨节粗壮,类似蚤目昆虫,所以称之为“蚤蝇”。蚤蝇中的大多数分为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所以在法医学上,法医通过对蚤蝇的发育情况作为判断死亡时间的参考,通过对实验动物粪便和腐败饲料检测,大致判断出蚤蝇的发生规律。2020 年进入秋季以来,我科室普通级豚鼠和兔饲养室的饲养环境中出现很多小飞虫,该飞虫体长1~6mm,繁殖速度快,在粪污较多的普通级豚鼠饲养房飞虫密度更大,通过对成虫的采集与形态学观察,并且对实验动物粪便、饲养室饲料残渣腐败的有机物进行采样,将采集的样品置于试管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用滴管滴在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幼虫和虫卵,最终鉴定这些虫子为蚤蝇,并且确认了其繁殖和传播途径,制定出防控对策。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动物饲养室有大量小飞虫,起初用粘蝇贴捕获,进行肉眼观察和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见图1和图2)。
将采集的实验动物粪便、饲料残渣和腐败的有机物,分别装入3 支试管内,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用滴管吸取液体置于载玻片上,分别用5×(10)与10×(10)显微镜检,三支样品内均观察到幼虫与虫卵(见图3)。
蚤蝇的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虫卵:为椭圆形。幼虫:无足,为蛆形,无明显头部,前端内有一对游离咽骨,上唇在2 个口钩下向前突出,口钩直伸,幼虫体有11 节痕。蛹:为围蛹,腹面平面背面隆起。成虫:为微小蝇类,体长1~6mm。前翅透明,翅脉仅前缘基部3 条粗壮,中脉及其他翅脉细弱。背部呈黄褐色和黑褐色,腹面呈黄白色。头部小呈黑褐色。后足长、发达,径节前端有毛。胸部背板上呈驼背形。触角分为3 节,暗褐色,触角较长。雌性三角形复眼,雄性圆形复眼,向两侧突出。
成虫一般在粪便,腐烂有机物上产卵,有趋光性,每只雌性成虫产卵100~300 粒,成虫期在20d 以上。幼虫在25℃左右条件下由卵发育为成虫周期大概为37d,15℃条件下周期为56d,10℃条件下需要102d,发育时间与温度相关。
实验动物粪便和一些有机物腐生质物质的富集给蚤蝇提供了繁育场所,而温湿度偏大加速了繁殖周期,而且成虫飞行能力强,可以飞到适宜繁育的场所,另外腐败有机物质的转移也造成了虫卵,幼虫,蛹的扩散,成虫在16℃以上活动力强,在低于13℃后活性降低,另外如果环境干燥,幼虫也容易死亡。
5.1 控制环境卫生,减少粪污堆积,有机物垃圾及时清理,减少适宜其生长繁育的场所,控制温湿度,另外切断传播途径,及时关好房门,防止蚤蝇进入新的饲养房。
5.2 物理防控,蚤蝇也是蝇类的一种,可以采用粘蝇板控制成虫,蚤蝇密度大的房间多放置。蚤蝇有一定的趋光性,可以采用高压静电灭蝇灯,蚤蝇严重的饲养房可以适时关掉照明灯,只开灭蝇灯。
图1
图2
图3
5.3 化学防控,使用杀虫药物,如有机磷类,拟菊酯类,大环内酯类。有机磷类使用时要注意对动物的毒性,杀虫药物参考使用说明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