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研究

2021-04-13 12:48刘芳芳夏露王云微涂晓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高校

刘芳芳 夏露 王云微 涂晓玲

【摘要】2020年初,我国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袭,虽然在全国上下一致努力下逐渐走出阴霾,人民工作、生活也逐渐回归正轨。但是,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学院科研项目和经费到款情况分析,找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科研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应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高校  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162-02

2020年初,COVID-1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武汉暴发,随后在全国其他地区有散状发病,通过全国人民上下动员,共克难关,如今,中国的情况已经得到控制,人民的工作、生活也逐渐回归正轨。但是国外却大面积暴发,COVID-19引发的危机及次生危机正冲击着全球的政治生态、经济形势和社会秩序,同时对高校科研工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在当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面对哪些挑战,高校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一、关于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工作影响的必要性

高校长期在科研工作上处于生力軍的地位,从锐科技2018年推出的《科技统计报告汇编》可以看出:2017年,全国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中,高等学校占46.6%;高等学校R&D经费1266.0亿元,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54.4%;高等学校发表SCI论文27.3万篇,占全国SCI论文的比重为84.4%;高等学校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8.0万件,发明专利授权7.6万件;高等学校作为卖方在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7.0万项,占全国技术合同的比重为19.0%;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355.8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比重为2.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成果产出方面都保持长期的活跃度。

国内外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主要内容均侧重于应急事件的防控,对于高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主要体现在机制建设的研究: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直至2003年8月波及32个国家(地区),同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了明确定义。2008年赵宗更在《从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看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处置》中认为,现阶段,高等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然有一定的经费支持,目前国家对整个高等教育的绝对投入一直在增长,但是国家投入所占高校经费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因此,高等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多方筹集资金,“以技术求支持”已经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强化激励,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分类改革,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目前国内高校的科研工作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科研管理模式,这种直线型组织结构容易形成程序化、机械化的管理,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和有序进行。

COVID-1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的重要行业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势必对高校科研工作也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对于COVID-1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文献大多是对于本身和治疗的研究、公共卫生体系的研究或者相关新闻报道,鲜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行业领域等产生影响的数据分析。

某985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某工科学院作为学校经费排名第一的大学院,又是试点学院,研究某学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下科研工作产生的影响和对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以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二、学院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学院是某985高校科研工作具有代表性的工科学院,也是试点学院,科研经费连年全校第一,以2019年科研项目经费为例:2019年科研项目到款经费7.31亿,校外基地公益性经费1.34亿,总计科研经费8.65亿。纵向科研项目到款占总经费的70%,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50%以上的纵向项目都是来自国家部委和省市的厅局。校外基地承担的社会公益纵向项目,年度到款达到1.34亿,也是学院纵向项目的重要来源,另外,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及设备费拨款,年度经费从1千万到5千万不等,也是学院科研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

横向科研项目到款占总经费的30%左右,是高校科研经费的重要补充。大部分的横向科研合作来自大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横向项目到款的1/3;中小企业的横向项目虽然占比不大,但是可以看出单个项目的合同金额较小,投入产出比小;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很少,但是到款金额占到横向到款金额的5%,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重要途径;国际合作横向项目占横向项目到款的14%,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跟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是高校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三、学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影响下开展科研工作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纵向科研到款经费大幅减少。学院科研到款中的70%来自纵向科研项目,金额超6亿。因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大多处于结题或者验收的阶段,项目尾款比例较低数量较少,学院纵向科研经费受影响较大,到款大幅减少。

第二,学院承担的大项目数量少。学院科研组织模式的核心作用不明显,教师和教师团队单打独斗的多,有组织策划大项目的能力偏弱。学院2019年新增承担1000万以上的项目仅有5项,合同金额6785万。

第三,企业合作横向科研项目和经费减少。学院的科研到账经费中,横向科研到款占到了30%,金额近2.6亿,其中民口横向到款超2亿。因民口横向项目中,大部分的项目合作来源于企业。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受“防护物资短缺”“员工复工率低”“经营成本上升”“原材料采购受阻”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已经部分面临生存难题,学院从企业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和到款都受到影响。CB87EC1B-9CDF-496D-A100-470E5751C675

第四,国际科研合作横向项目及经费大幅减少。首先,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的影响,国际航班数量大幅减少,人员流动性大幅降低,给国内学者与国际学者的学术沟通交流造成一定障碍;其次,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的一些重点行业及经济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国际科研项目资助的数量减少。

第五,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费和设备费拨款都有所减少。受2020年部门预算收紧的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费和设备费拨款都有所减少,许多设备购置不得不调整设备参数,另外,有些设备由于调整参数达不到使用目的,就只能由老师通过横向经费来补贴。

四、学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影响下科研工作的应对措施

第一,加大中央基本基金匹配的力度。对于国家重点投入并快速发展的领域,例如智能制造、机器人、航空航天、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健康、海洋、核电等领域项目大项目策划,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先期启动资金,为重大项目策划提供资金支持。在科研“放管服”政策下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性和政策支持,力争在国家最近投入发展领域出成果、出成效。

第二,促学科交叉,进一步优化科研组织架构和评价机制。为抓住科学研究变革的机遇,学院积极营造学科交叉的环境,优化科研组织架构和评价机制,成立了前瞻交叉科学中心建设,对若干个优先发展学科领域进行优先孵化;完善科研组织架构,打破院内教师间合作壁垒,形成院内教师主动交叉的良好氛围;建立自由开放的跨单位合作机制,有效推进学院教师和外单位教师的交叉合作,并完善合作研究的绩效认定机制,建立鼓励跨学科人才引进和研究生招生机制;完善各类人才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明确发展途径。

第三,积极策划国家重大项目。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教师研究领域和成果的数据库,根据重大项目指南撰写与推荐工作的要求,积极谋划对接国家重大项目;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领域专家,鼓励教师团队参与项目申报,学院在职称评审、聘期考核、学生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提高教师申报的积极性;申报前组织专家团队,对申报人对口指导、会议评审、预答辩,形成长效推进机制。

第四,优化横向科研项目的结构。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小企业受到的生存危机对比,大型民企和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学院应加强与大型民企和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积极对接需求,寻求更多的项目合作机会。特别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寻求对口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需求,利用互补优势为企业提供利润增长点,为院所提供技术支持,在经费引进的同时提高社会声誉、提升社会价值。

第五,促进产学研合作。2017年国资委、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并推进中央企业重大项目落地上海,上海良好科技基础为我校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良好的创新及政策氛围对中央企业独居吸引力,同时,其他省、市、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机会也应把握。学院积极开拓,倡导走出去,引进来,将高校的科研与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形成1+1>2的产业链,促进成果的转化,真正实践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攻关体制。

第六,着眼未来布局,引育并举,培养能打、能攻、能战的科研团队。科技部、工信部、上海市等相关部位均公布了2025、十四五等相关规划方案及征集意见,其中的意见指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技术瓶颈,培育一流队伍。立足于高校,整合队伍,组建攻坚克难的团队,以变求发展,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大院”,应形成独具特色、勇担社会责任的科研生态。在科研人员培养中注重新领域的拓展,避免重复资源过剩,有意识、有共识地建设科研队伍。

五、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还是经济稳定的局势下,高校的科研工作都应从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加强科研团队交叉学科合作,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能力,优化承担科研项目结构,促进产学研合作、整合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付出努力,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快速、稳定发展,同时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性非典性肺炎预防控制培训教材[M].2003-09-09.

[2]王郅强,麻宝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探讨[J].长白学刊.2004(2):36-41.

[3]潘正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以L市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5.

[4]何祖新,张建磊.依法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93-95.

[5]刘馨桦.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D].中山大学,2008.CB87EC1B-9CDF-496D-A100-470E5751C675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高校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献礼建党100周年
——昆明理工大学科研工作纪实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