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利 张欣 邵华 李留安 宋淇淇 于晓雪 胡烨
【摘要】《兽医生物制药学》是动物药学专业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是动物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贯穿于动物药学专业必修课整个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通过构建应用型人才实践性基础知识体系、创建新的课程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兽医生物制药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项目编号:教高厅函〔2020〕20号,序号69);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编号:B201006102);天津农学院高校教师创新引导资金项目“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研究”(20170903)。
【中图分类号】G642.423;TQ4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195-02
兽医生物制药学作为农林院校动物药学类的专业核心课程,近年来在不断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馈,部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待加强,生物制药技术理论知识与就业实践衔接不紧密,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教学效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文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
一、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前《兽医生物制药学》专门教材,主要选用的教材为《生物制药学》以及《兽医生物制品学》结合使用,教材更新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速度较慢,会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生物制药学理论教学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多媒体电子课件+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操作,通过“讲授+板书”讲授相关知识点,传统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因素,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在本专业的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实施环节薄弱
在《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相关农业院校的教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的教学环节开展了一定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基础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知识不足,发现和分析解决的专业创新能力不强,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师课堂注重知识传授,启发、讨论和互动环节较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培养有待加强。
(三)实践教学占比有待提升,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的教学由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两部分组成,实践和理论同样重要,但教学过程多数是围绕理论知识展开的,其课程内容没有紧紧围绕“理论+实践”进行建构和设计。比如,在讲授兽医生物制药的工艺过程时,着重点在制药工艺过程的特点、注意事项,即使讲到工艺过程中的操作时,也重在对其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这些仍是在理论层面探讨与分析,缺乏来自兽医生产企业的案例,缺乏结合应用型岗位的培养来设计教学内容,缺少具有贴近产业实际的场所变迁的应用。
(四)课程目标、授课内容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这就要求兽医生物制药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契合人才培养的实训实操层面,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教学中,无论是在课程目标设计上,还是在授课内容的选择和讲授上,农业院校动物药学专业《兽医生物制药学》专业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推出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物制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融合,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策略
(一)打造双师型教师,构建应用型人才实践性基础知识体系
培养“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将具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执业资格证)或双经历(教师和兽药生产企业工作经历)作为要求,实行理论与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以动物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选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团队开发或校企合作开发模块化、项目化的教材。同时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在课堂中扮演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以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创新兽医生物制药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凝练课程思政要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懂得兽医生物制药学“学什么、为谁学、怎样学”,使其能利用生物制藥学的理论为健康养殖提供专业的临床用药指导,激发其促进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动物源性产品安全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改革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积极关注兽医生物制药方面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将最新的内容取代教材中老旧的内容,努力让学生学到先进的知识技术,不落后于时代。加快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建设,及时更新相关教材内容。
其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校内课程实验转向体验式、验证式、探索式、求证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坚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依托校内外实践实习平台,明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角地位。实践性教学是许多高校的优势教学环节,是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多年来许多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研究。林峰等构建了“三层次、两模块”实践教学新体系,创新了实践教学理念。刘喜雨阐述了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生产教学体系的策略。
(三)构建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深化兽药企业与本专业的进一步合作,扩大实践教学的教育资源,吸收合作企业的硬件、师资、项目、资金,在实习实训、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就业优先互选等方面加强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为高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借鉴。通过“学校+科研机构/企业+项目合作开发”的开放、互利、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以此打通“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的知识技能传输路径,帮助学生了解兽药产业现状,体验生产一线案例,全面检验和评判实践教学成效。帮助教师改进授课方式、丰富授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兽医生物制药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门课程总学时60,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20学时,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考核均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因此,针对兽医生物制药学的课程特点,在课后布置一些探索性实验或开放性实验,让学生独立或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完成实验,从而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教学进行多维度的评价,调整教学评价体系,以便全面掌握教师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信息及时反馈在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严格检查课程考核的命题和评分质量,做好考试结果和试卷的质量分析,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引导教师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学业评价的过程性管理,加大“应用型知识和技术”的考核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是一门多元化的交叉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和教师则要对这些不足进行改革,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应用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构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完善课程考核体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学习,从技术原理到技术应用,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的效果。
以上是我校动物药学专业对《兽医生物制药学》课程教学所做的一点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是进行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义不容辭的责任。但动物药学作为新兴专业,对于兽医生物制药学的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舒宁,张阔,张旺倩,张伟,张英起.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之初探[J].药物生物技术, 2018,25(2):157-159.
作者简介:
赵瑞利(1979年-),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子病原细菌学。
李留安(1979年-),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畜禽营养生理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