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管理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道法自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法”自然中“大树发根,开枝散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春雨润物、敬待花开”,阐述教学之道,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管理学 道法自然 顺势而为 育人效果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高校游泳运动员个性化训练组织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371。
【中图分类号】G712;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5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列出了15种能“古”为“今”用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其中包括“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出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教师应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智慧用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本文以《管理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道法自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管理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陈传明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文所指的“自然”是自然界万物及其自作自营的生长规律。“道法自然”中的“道”指教学之道,即教学方法,“法”自然的精髓在于“顺势而为”,“强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中主动地、自觉地学习。”[1]本文“法”自然中“大树发根,开枝散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春雨润物、敬待花开”,通过三“法”带领读者体会教学之道,此三“法”皆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以下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描述和总结。
一、大树发根,开枝散叶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向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类似大树的主根、主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解答问题时,顺势提出下一个相关问题,由此进行问题发散。大树根脉不断深入沃土,不断汲取知识,开枝散叶,整个教学过程是不断发问与解答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达到“生生之谓易”(《周易》)的境界。通过问题,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问题而产生辩论或讨论。在此,本文用一个教学案例展现“大树发根,开枝散叶”的教学过程。在马工程教材《管理学》第五篇“控制”时使用该案例,案例如下:
A市林业局下属公园有人民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林业局近日频繁接到游客对公园的投诉,概括起来,有三个问题:一是接待人员服务态度欠妥;二是公园卫生状况差;三是园内座椅损坏失修。接着,教师提出控制的概念:“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向学生说明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园是为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
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林业局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决策是什么?”
学生:“林业局的决策是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公园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水平。”
教师:“制定决策方案后,林业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公园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例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职业道德与礼仪培训,督促各个公园加大清洁力度,确保公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督促公园按时修复损坏座椅。林业局负责对公园的整改工作进行检查。”
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林业局监督整改工作人员。教师说道:“你们去公园督查,发现有座椅损坏,工作人员向你解释说是刚在此休憩的游客损坏了座椅,但事实可能是座椅早已损坏。你看见园内道路上有许多垃圾,责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解释说垃圾是刚才在此游玩的游客所扔,但事实可能是工作人员没有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或没有及时打扫,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受罚而向你说了谎。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学生:“发现公园存在的问题后再去督查。”
教师:“用什么方法事先发现问题?”
学生的回答有三种:一是乔装成游客潜入公园进行调查;二是通过公园监控记录问题;三是让各公园之间互相督查,找问题。
教师:“你们以什么心态去各个公园开展督查工作?”
学生:“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心态。”
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教育引导学生:“督查人员要求公园工作人员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必须要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开展督查工作。”在此,教师引入传统文化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教师:“通过督查找到问题了,然后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罚钱、通报等。”
此时,教师引出“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周易·丰》)。教师:“运用惩治手段时要把握好“度”,过“度”则会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足则起不到整治作用。”在此,教师说明前馈控制的重要性,强调“上医治未病”(《黄帝内经》)。
教师:“怎样检测控制的效果,也就是怎樣检测游客满意度是否提高,公园为人民服务水平是否提升?”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是通过问卷调查;二是通过投诉电话和意见信的次数、内容。学生:“出现恶意举报怎么办?比如,各个公园为了争优,互相贬低对方。”
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督查人员接到投诉电话时记录投诉者的详细信息”
教师:“现实中,林业局接到投诉电话时,工作人员会记录投诉者的联系电话、身份信息、住址等信息。”教师接着说:“问投诉人要信息时,要注意说话方式,把为人民服务贯穿整个工作过程,例如:‘请提供联系方式,便于我们整改后第一时间通知您,做好回访工作。’”
使用“大树发根,开枝散叶”方法进行教学时,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道德经》),教师要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发问,从学生便于理解与接受的问题开始发问,循序渐进,逐渐深入,每一个较粗的枝干都会生出一片树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道德经》)。擅于应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二是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要具备“上善若水”(《道德经》)的智慧,需做到三点:其一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处的“不争”指的是教师要带着情怀去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要做到去功利化。教师的情怀源于教师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教师的情怀与高尚、美丽有关,与深情、博爱有关,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辛勤与奉献,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与深爱。其二是“海纳百川”,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具备与所教学科的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宜,如此,教师才能旁征博引,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游向知识海洋的深处。其三是“融”与“容”,“融”指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和合”关系,如此,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学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容”指包容、宽容学生,如此,教师才能服众,才能带领学生攀登学界更高的山峰,看更广的风景,教学方法的实施才能“细水长流”。
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仿佛带领学生经过一年四季,在春天与学生一起播种,感受春雨的滋润,感悟万物的初生;在夏季与学生一起感受烈阳的炽热,感悟万物的繁盛;在秋季与学生一起采撷累累果实,感悟万物的丰收;在冬季与学生一起感受漫漫冬雪,感悟万物沉寂中孕育的新生。在教学中,教师讲述案例的过程,相当于春夏秋冬四季的變换,而教材中的概念则如春雨夏日,秋风冬雪,在自然的状态中一一展现给学生,学生身临其境,理解知识并感悟知识。
采用此案例教学,教师需要设计、挑选合适的案例,教学案例须注意:一是要取材于真实题材;二是要尽可能多地与书本上的知识点相关,教师讲课时方能水到渠成,随着案例内容的展开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三是要求学生做好预习,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与教师一起探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会逐渐提升,源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索心理;源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源于学生不断地收获与感悟知识,这种收获感建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对于知识点相对较多且晦涩难懂的章节,采用此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本文用一个教学案例展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教学过程,案例如下:
教学内容包括《管理学》第三章第二节: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个体决策、群体决策、决策的特征(目标性、可行性、动态性、整体性、创造性)。第三章第三节:决策过程(识别问题、诊断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备选方案、评价选择方案、实施和监督)、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组织的历史、决策者的特点、组织文化)、决策的重要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第四章第一节:组织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自然资源、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管制机构、战略同盟伙伴、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共36个概念,计划课时135分钟,三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海尔集团,讲述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在讲述海尔发展历程时顺势引出教材中的36个概念。在此,本文从一节课的教学中,截取其中一段做演示,例如,用海尔“品牌化发展阶段”的案例讲解知识点“决策过程”,如下:
教师向学生讲解案例:“1984年,张瑞敏以青岛电冰箱总厂上级公司青岛家电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来到工厂,开始担任厂长职务。当时,张瑞敏面对的是一家破败不堪、濒临倒闭的亏损工厂。”此时引出概念即决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识别问题”,接着,教师讲述当时海尔工厂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得出原因是工人素质低、工作环境差、管理松懈等,引出概念即决策过程的第二个阶段“诊断原因”。并用教材中提及的“鱼骨图”诊断原因。诊断原因后,张瑞敏果断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品牌。”[2]教师引出决策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确定目标”。接着,教师讲述海尔制定方案的过程,此时体现了决策的目标性、可行性、动态性、整体性、创造性。决策过程的第五个阶段是“评价、选择方案”,教师在讲解“评价方案”时,讲到海尔“通过管理创新引领企业重点关注产品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创出品牌,成功实施名牌化战略。”教师讲述海尔如何利用责任价值券、《质量价值券手册》、自检互检专检来确保方案的实施,引出决策过程的第六个阶段“实施和监督”。
教师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要顺势带出教材概念,在讲解概念时,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对于简单易理解的概念,可轻描淡写。有些概念有相关性,例如,决策的影响因素之“环境”、“组织文化”,与管理学教材第四章中“组织环境”和其所包括的“文化环境”概念相关。教师应将其设计在同一时间内讲解,借助案例,有效避免学生混淆概念的现象。
三、春雨润物、敬待花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道法自然”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适时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教师“立德树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春雨润物、静待花开”,教师需要具备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是对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的感恩;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是对未来国之栋梁的呵护与期冀,正如《芥子园》画谱中的松树,有文配之:“松如端人正士,虽有潜虬之姿,以媚幽谷,然具一种耸峭之气,凛凛难犯,凡画松者,宜存此意于胸中,则笔下自有奇致。”教师教书育人何不像这画松呢?心中的爱党爱国之情,正是存于胸中的“此意”。“春雨”是教师的这种情感所化,有此情感,知时节而下,把握好思政元素的育人时机与育人方式,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若教师不具备这种情感,则需要通过教学督查的方式来弥补,是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但“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娜.“道法自然”思想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启示[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0.
[2] 许庆瑞,刘海兵.海尔管理创新发展历程(1984-2019)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张涛(1982年6月-),汉族,男,河南省杞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通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