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博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状况也在稳步增长。大部分的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稳定后,对于精神层面的提高越来越重视。阅读可以让人有效的提高精神境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生的阅读量应当增大,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应当快速的提高。所以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应当重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增长课外知识,并且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生在课堂阅读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教育 语文课堂 群文阅读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29-02
一、引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都在于书本中,这些年来提倡的书香社会,书香学校以及书香家庭,更加让阅读的社会地位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是一个难题,各个学者和教育工作研究者也在深入的积极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浮于表面
尽管当前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贯彻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还是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由于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节设计教学不够高效。大部分教师的多元化教学仍然采用单一的授课模式,对于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刻板的课堂教学方法无法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这样便造成了学生无法从内心深处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让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堂目标不明确
当前的阅读教学课程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对学生的情感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培养。部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迅速作答,这样固化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课堂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目前,尽管大部分学校对阅读课程有所重视,但是在阅读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依旧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一节40分钟的阅读课,就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课文的内容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缺乏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表达感情的时间,长此以往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缺乏长远的教学意识,让学生长期处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导致阅读课堂的效率不高,培养效果无法达标。
三、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转变教学模式
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的阅读情绪,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更加专注和用心,这边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课堂的效率。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可以转变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对阅读课堂充满兴趣。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保证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其次,转变传统的阅读课堂模式。传统的阅读课堂沉闷枯燥乏味,导致部分学生无心看书。所以可以采用情景带入法、阅读比赛法、知识竞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阅读《水浒传》这一本书时,在学期前的几节课,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与课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播放《水浒传》电视剧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水浒英雄好汉的气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电视剧情节引导法,可以让学生对于剧情的求知欲望更大,然后通过阅读去寻找后面情节的答案。在学期末可以举行水浒知识竞赛。每个水浒人物的称号,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以及提问书中章节的具体细节,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阅读书时可以进入深度阅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和阅读记忆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设情境教学,创新授课方法
在进行情景教学时要注意两点。首先要结合阅读内容来创造真实情境的阅读,在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的阅读感情,保证阅读情景的创设真实,有一定的吸引力。骑车要注意结合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情景的设定。阅读课的最终任务就是要完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情感的目标。所以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40分钟阅读课的时间,给学生留足时间去充分的自主思考,保证课堂的高效性。
例如,阅读四大名著《西游记》,这本名著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在课前教师分小组分情景来布置情景对话任务。通过每个小组来给我演不同的剧情和每个人饰演不同的角色,不仅让学生对《西游记》的剧情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名著中的主人公有同样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情感。在学生表演三大白骨精著名片段时,就是强调学生不仅要有感情的去表演,而且要带有相应的动作。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孙悟空当时的无奈以及白骨精的阴险多变。在表演完成后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总结人物情感的变化和人物性格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加强阅读文本的有效性
上课前教师一定要加强全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上课前,一定要将课堂材料和内容积极准备,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能力以及阅读兴趣精心课堂材料的选择。要通过阅读文本来科学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并且有层次的材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繁星》这一课时,就是要首先对作者冰心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写作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解。其次,通过列举法,让学生对诗歌这种体裁有认识,同时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诗歌体裁加深印象。再次把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和文章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在反复的理解和回味中,明白这篇文章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然后对文中的知识点和关键诗词句进行重点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本文所表达的三个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对文章写作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采用与以前学过的诗歌对照的方法,通过与我国古典诗词进行比较,让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背景有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兼具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并且通过清新和简单的字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最后,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仔细的回味全文。教师:大家对“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句话有哪些独特的见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哪种情绪?学生:首先,第一句是对母亲的赞颂。其次,躲到了怀里,表现出孩子的本性,对母亲和家的依赖。最后,风雨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們要多去观察和爱待我们身边的一切。通过这样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发出学生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受,进一步达到了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四)提高阅读问题设计质量
合理有效的问题引导能够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起初教师要从一篇文章入手,对整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以及情况表达进行透彻详细的分析,然后将这些问题引入到其他文章的阅读当中,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思路和方向去积极的思考。在这其中群文阅读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注重整体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针对阅读的主题和关联度,从而逐步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喜欢阅读。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可以教会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好的习惯,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今后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提问时,不能只考虑到程度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将问题设置太深,而重点关注优等生。要将问题难度适中,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培养。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童年》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对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进行介绍,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并且《童年》是一部长篇小说。其次,小说中的剧情推动以及剧情发展在于人物,所以在进行通篇阅读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对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等人物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人物的故事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篇文章。然后就是要将文中的经典名句进行引用,例如人生是苦难的,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颗无日无耻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激情中展开的斗争。要求学生首先对本句说出个人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身边的故事和实例进行阐述。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和人物的故事来进行理解。最后让学生以本句为主题,写一个简单的阅读随笔,加深学生阅读印象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能够明白,即使生活再苦再难也要勇敢向前,在孤独与寂静中去涅槃重生,勇敢的面对困难,做一个不甘平凡的人。
四、结束语
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需要不断地改进,这需要一线工作者的不断付出和实践,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浮于表面,课堂目标不明确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等情况。第一,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转变教学模式。第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创新授课方法。第三,加强阅读文本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第四,提高阅读问题设计的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课堂的效果,达到全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邱泽宁,毛萍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现代交际,2019(5):209+208.
[2]陆登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20(11):46-47.
[3]訾珊珊.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9.
[4]岑琬.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30.
[5]梁苏健.初中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踐[J].师道:教研,2019(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