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妮
【摘要】在音乐课堂中,常有教师陷入这样的僵局:忽视情绪、偏离需求让课堂缺乏温度;活力不足、缺少童趣让教学变得枯燥;浅层体验、单一表达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浮于表面。如何让音乐课堂有活力、有人文,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既能提高音乐素养、获得审美体验,又能健全人格,成了音乐教师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运用小学音樂“游戏力”教学,让师生重建“联结”、让“倾听”更加有趣、让“轻推”逐步入心,学生在逐渐的自我突破中,实现生命生长。
【关键词】游戏力 音乐课堂 联结 倾听 轻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9-0152-02
德国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确,课堂不只是冷冰冰的教育场所,课堂教学应是快乐的、有爱的、活跃的、合作的学习乐园。游戏之所以深受儿童喜爱,在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原因是它不仅有趣,而且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它能够极大地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游戏中能够释放天性,但仅此而已吗?《游戏力》的提出,让我们对游戏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善用“游戏力”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懂得道理、提高审美、愉快合作、富于创造,得到身、心、智的全面发展。
一、“游戏力”的定义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提出“游戏力”的概念,他主张“以游戏和理解情绪的方式与孩子联结”,用“玩”代替“说”以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提高教育的效能[1]。“游戏力”是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亲子沟通,它在亲子的沟通中被称为“双向翻译机”,即通过游戏唤醒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在亲密的沟通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换言之,就是通过游戏将隐藏在儿童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及时而精准地翻译出来,并将我们的关爱、鼓励、期望等翻译成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愿意接受的语言。笔者感受到了“游戏力”教育方式的价值 ,努力在教学中践行“游戏力”。
二、“游戏力”教学与“游戏化”教学的区别
“游戏化”教学,注重游戏本身在增强趣味、激发兴趣、调节情绪、促进理解的功效,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音乐知识,提高音乐审美[3]。“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作为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取音乐知识,还能提高音乐审美。但“游戏化”教学更多的只是把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枯燥乏味感,更好地引起注意、激发好奇心、调节情绪,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游戏力”教学,作为教学方式注重满足学生内心更深层次的需求,关注学生在体验与表达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丰厚的人文底蕴,其内涵比“游戏力”教学更为丰富。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在体验游戏的乐趣和感受音乐知识魅力的同时,也能在音乐实践中与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同伴之间互动交流、在老师的适度引导下突破自我,这不仅是提升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也能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游戏力”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游戏力”教学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重塑师生关系,营造人文课堂,丰富音乐体验,促进音乐理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此,笔者提炼了“游戏力”教学的三大要素:建立联结、互相倾听、适度轻推。接下来,笔者将以人音乐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母鸡叫咯咯》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力”教学。
(一)“趣”创情境,建立联结
“联结”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积极关系,能被彼此感受到的情感纽带。师生建立联结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游戏,游戏元素的引入,弥补了师生缺乏交流的遗憾,成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让师生的联结更加深刻。课堂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如创设情境“超级模仿秀”“我是歌手”“节奏大师”等,用游戏的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其建立联结。
游戏一:“母鸡啄米”——体验节奏“X X X”
在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时,笔者设计“母鸡啄米”的游戏让学生在“X X X”处体验节奏游戏。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教师的范唱朝逆时针方向走动,当听到教师演唱“叫咯咯”时,学生停下脚步,用“母鸡啄米”的动作与同伴或老师进行互动。
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这不仅优化课堂氛围,也让师生间的关系由“被动教学”到“主动教学”,此刻,联结便已建立起来,师生间达成了更好的沟通及共识。一旦建立了这一良好的关系,在接下来时间里,就可以让他们更愿意倾听,这也是顺利开展教学的第一步。
(二)“趣”设教法,互相倾听
“倾听”是《游戏力》书中提到的“向内看”,即教师带着反思与觉察,关注学生内心的声音。游戏有着打开孩子心扉的功能,即便是简单的游戏也能发觉孩子的情绪暗流,关键是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游戏中用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在教学中,有两种关系的“倾听”,即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相倾听。
1.师生间的倾听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倾听者,从学生的表面行为,倾听他们真正的感受和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各种情绪、情感,关注他们真正的感受和需求。
游戏二:“母鸡做什么?”——听辨相同乐句,发现规律
在歌曲“旋律学习”这一环节中,学生已能够听辨乐句特点,并能为相同的乐句设计动作,笔者设计“母鸡做什么”的游戏,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第二、第四两个相同乐句。学生有的将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头靠在手上作休息状代表“母鸡休息了”;有的学生想到两两配合做握手的动作代表“和同伴道别”;有的两人配合下蹲做拥抱的动作表示“天黑了,母鸡带着小鸡回家了”。
在有趣的互动游戏中,教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倾听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2.生生间的倾听
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需要耐心、全情投入。如对他人的演唱进行倾听并做互相评价,或者在合唱歌曲时声部间的倾听。《新基础教育》提出“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教师可以按需要增加学生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小老师”等多种游戏活动,还学生时间和空间,促进其倾听与交流的能力。
游戏三:“母鸡躲老鹰”——感受力度变化
学生能够完整演唱歌曲后,笔者设计“母鸡躲老鹰”的游戏,请一位学生“小歌手”上台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台下的学生用动作表现。当演唱的力度强,代表“老鹰来了”,台下的母鸡或小鸡做出动作保护自己。当演唱的力度弱,代表“老鹰走了”,台下的母鸡或小鸡用动作表现快乐地玩耍。孩子“自导自演”后,通过小组交流,对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将游戏融合在音乐课堂中,使得学生有更多“倾听”的机会,师生在互动和体验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交流中对问题的理解达成共识,最终以动态循环的方式推进,促进师生的“共生效应”。
(三)“趣”换主体,适时轻推
“轻推”即引导,教师推动孩子向前一步,但力度不能过大。轻推的原则是:1.给予支点,始终陪伴。2.速度放慢,耐心引导。3.经常暂停,允许反复。如通过“情景表演”,教师有步骤地放手,让学生一步一步实现自主创造,指导学生走上自我突破与发展的道路。
游戏四:“母鸡的同伴”——情景编创
在歌曲的拓展环节中,笔者设计“母鸡的同伴”这一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情景编创,我主要轻推了以下几个步骤。轻推1:确定角色;轻推2:创编歌词,熟唱歌曲;轻推3:根据各组角色确定动作元素;轻推4:在动作元素上加入方位和空间变化;轻推5:创设故事情景。
第一小组的情景编创主题为“小鸟捉虫”,其中一位音准好的组员演唱歌曲;一位性格内向的男生扮演“大树”,随音乐节奏在空中摆动;在小组中有一位性格比较活泼好动的孩子,“虫子”的角色交给他来扮演,孩子犹如释放天性,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钻来钻去;还有三位女生扮演可爱的“小鸟”自由飞翔,画面感十分丰富。再如第二小组创设的情景——“小鸭游泳”,两位男生用手臂撑起了一座“桥”,两只“小鸭”在桥底快乐地游来游去,一旁还有“螃蟹”“小鱼”“海藻”陪伴,生机勃勃,创意十足。
在笔者逐步地“轻推”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显现,并极大地调动其头脑中的“创新小能手”,提升其创造性思维潜能。
“游戏力”教学是一种顺应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游戏力”教学中,充分体验游戏的趣味性,在松弛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丰富对音乐内涵的感悟,提升音乐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生命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俯视孩子的姿态,而是需要具备一颗“游戏力”的童心,懂得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在关键时刻,“轻推”一把,与其建立“联结”,这是一种教育的纯真与智慧。在我看来,“顺势而教,彼此成就”,就是教育最好的状态。
参考文獻:
[1]劳伦斯.科恩.游戏力[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11.
[2]张蓓.浅议“游戏力”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A].高职教学的研究,2017(3):65-68.
[3]王雪静.游戏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A].课程教学,2020(1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