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意识形态、目标指向上高度统一,相得益彰。不失时机地将红色资源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厚植爱国情怀具有独特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红色资源 高校思政课教学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059-03
一、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历史耦合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并能够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开发利用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意识形态、目标指向上高度统一。
在意识形态上,红色资源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它贯穿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始终,见证了中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浴血奋斗,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可能被开除“球籍”到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历史飞跃。红色资源中的历史承载以铁一般的事实鲜活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同时也成为在新时代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确证。高校思政课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课程。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激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来自诸如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想观点的挑战。因此,在高校以红色资源的历史确证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摆脱了空洞的说教,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二者相辅相成。
在目标指向上,“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目标越是远大,实现起来就越是困难。它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因而红色资源承载的鲜活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追求的探索史、奋斗史。高校思政课则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其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是围绕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进行的,离开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二者是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因此,用蕴含着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的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让他们在认清历史脉络、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激活红色基因,进而强化使命担当。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红色资源贯穿了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始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昨天、今天,也必将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明天。将承载了这样厚重党史、国史的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定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与号召力,进而引导大学生立鸿鹄之志。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学史增信”的最好营养剂。近代的中国风雨飘摇,众多仁人志士历经多次尝试,都没有找到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正确道路。此时,“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共产主义也由此成为了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无数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民族独立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留下了众多动人事迹,这也逐渐形成了红色资源。因此,用这种包含了崇高理想信念的红色资源,以信仰之光照亮青年学生的前行之路,以信仰之力开辟青年学生的奋斗征程,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信念、砥砺品格,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二)继承革命传统,铭记初心之源
红色资源内涵了无数革命先烈在长期的实践中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形成的实事求是、敢于斗争、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的革命传统,这些革命传统是我们党取得伟大胜利的不竭动力。一路走来,无数共产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了不同的抉择。无论是革命时期的生与死,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的顺境与逆境,亦或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支撑他们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正是继承加践行的传统。因此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优良革命传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砥砺品格,凝聚力量,做党光荣传统的忠实践行者和传播者。
(三)厚植爱国情怀,笃行报国之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资源中包含的一个个红色地标、红色故事、红色传统、英雄人物正是这段伟大历史的最好见证,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正是源于对祖国的热爱,一批批革命者、建设者乐于斗争、不怕牺牲,坚持国家至上,将个人的全部精力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蕴含于红色资源中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充分挖掘出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1]”,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一)精心设计,理论教学深度融合
以红色资源厚植理论认识,在注重说理性的同时使理论教学更有情怀、更有温度,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1.丰富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红色资源中的非物质形态,如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统、红色故事、英雄事迹等融入到高校思政课课程中。将变化讲清楚,将故事打动人,以今昔的对比、详实的数据、客观的事实,吸引学生、说服学生。同时,借助网络的力量,以优秀文艺作品为突破口,加强理论的阐释,展现理论的逻辑,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提高课堂质量,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在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使学生在红色资源的感悟中增加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拥护,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合理考虑学生的认知、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特点,科学编排、选用红色资源经典案例。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地采用讨论法、参观教学法,激活其内在动力,更深层次的领悟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实现教育主体供给与教育对象需求的高位对接[2]”。
3.革新教学手段
课程理论再深刻,缺乏好的教学手段,理论也难以被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我们革新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参与性、体验性。课前,可利用“雨课堂”“超星”等平台,提前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与下节课相关的红色案例。课中,可选取学生来分享相关案例,并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说心得、谈体会,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课后,通过微博、公众号、QQ群及时分享红色资源的经典案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二)创新情境,实践教学协调联动
1.以課堂实践教学为基础
课堂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在对课程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设置相关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与课堂理论教学互为补充。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达到寓教于思、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育人效果。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主题方向可突出引导、感悟,可结合我们党的奋斗历程、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的巨大变化等,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采用情景剧、演讲、拍摄微视频等实践形式通过实际的参与切身感受。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主题方向可突出成长、思考,可结合社会热点时政问题,让学生采用调查报告、方案策划的实践方式。
2.以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为主体
学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使红色元素多角度、全方位渗透于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既可强化红色文化引领的感染力,同时也夯实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成立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社团,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红色文化的校园宣讲会、专题研讨会、微视频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特定的红色纪念日设立宣讲点、张贴海报;也可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校报,开设特色红色育人专题等。而遍布全国各地的历史遗存、纪念设施与纪念场所是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也是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实践平台。利用实践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遗迹,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为了追求理想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实践心得体会,使实践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与地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搭建红色育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使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红色资源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各个高校红色育人实践基地之间可互相考察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沉浸感。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非一时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去探索、去总结。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用心、用情、用力运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最鲜亮的底色更鲜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2]张丽,肖盈.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
作者简介:
石曦(1988年-),女,汉族,湖北十堰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