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人才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1-04-13 16:37:52王志换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商务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根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特点,提出商务英语人才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策略,以课程思政为契机、以知识传授为基石、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着力解决人文素养教育指向性、基础性及应用性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  人文素养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人才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193-02

一、新时代背景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其核心关键词“高素质”属于人文素养教育范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文件提出的立德树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奠定基石、指明方向,德智体美劳是人文素养的五个维度,从五个维度培养学生,此外,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是人文素养教育的一部分,从职业角度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二、人文素养特点及商务英语人才定位

(一)人文素养教育特点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技能、能力方法、精神品质,广义人文素养是集体概念,狭义人文素养是个体概念。知识技能是人文素养养成的基础,包括通识类及专业领域知识,通识类知识包括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道德、语言等学科领域,专业类知识以中职、高职、本科等专门职业院校及高校开设的专业为参考;人文素养养成的能力方法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工作岗位及其他公共场所,对人的教育引导,其中以学校含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为主要场所,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实施,依托教学主要场所及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系统地分层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逐步形成个人在工作及非工作场合的个人品质与行为,以及由个体组成的集体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包括“商务”和“英语” 两大知识能力体系,从商务层面讲,商务英语涵盖商务活动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商务活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跨文化交际等;从语言角度讲,在商务情境中,主要训练学生商务英语领域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商务”和“英语”通过岗位需求、职业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相融相通。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标准新修订强化了职业教育所开设专业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适应性,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对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贯穿人文素养教育,其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涵盖以下层面:一精神道德层面,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二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际层面,培养学生中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在商务情境中,促进业务达成,体现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商务沟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三知识和技能层面,扎实学生语言学习基础、强化语言学习技能,使得国际贸易、外贸业务操作、商务管理与沟通、写作翻译等技能结构化、体系化;四就业层面,面向商务服务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的涉外商务专业人员职业群输送人才;五综合岗位技能层面,要求学生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涉外旅游等涉外领域工作,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商务英语人才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策略

(一)以课程思政为契机,着力解决人文素养教育指向性问题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建设方向,要解决好人的培养问题,要调动好教师队伍、设计好课程体系、规划好课堂教学,通过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学习、技术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使商务英语人才立足国际视野,能够正确理解多元文化,有一定的国际合作与沟通意识等素质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课程体系衍生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思政元素融构架,使整体课程思政的融入体系化、结构化。

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目标分解表

(二)以知识传授为基石,着力解决人文素养教育基础性问题

按照课程性质划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公共通识类、专业技能类及选修类;按照学习内容划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语言知识技能类、商务知识类及外贸业务技能实操实训类。根据商务英语课程知识特色及优势,以知识构建为主线,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从专业层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掌握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跨文化商务交际和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商务翻译、进出口业务、跨境电子商务、涉外商务事务相关知识、必备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熟悉主要英语国家概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况。在商务英语知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是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商务基本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具有体系性强、凝练度高的特点,为人文素养提高奠定基础。二是要掌握知识学习的基本规律,重塑学生对高职阶段知识学习的认知,专业知识及语言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知识学习为职业岗位应用奠定基础。

(三)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着力解决人文素养教育应用性问题

通过商务英语专业实践类课程,促进学、思、行的有机统一,提升学生解决工作情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实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涉外商务事务处理、涉外商务活动组织协调能力。高职层面学生的培养必须依托校企合作机制,一是有效推荐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整合校企资源,校企发挥双主体育人作用,制定校企合作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动协同的长效机制;二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创建基于真实业务的教学模拟情境,拓展网络平台实训实践资源;三是修訂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企业真实业务环节,基于岗位能力标准,评价学生职场综合素养,侧重评价岗位实操技能、职业素养,以促进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长足发展。

四、商务英语人才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课程融入案例

以英语视听说类课程为范例,课程贯彻“语言+技能”的培养理念,以交际教学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则,通过引入情境话题,运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视听资源,围绕主题开展听说训练活动,通过课堂具体仿真项目教学任务,使学生熟悉商务业务开展的主要流程与环节,培养学生終身学习的理念及终身学习能力,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课程一般涵盖问候、介绍、就餐、购物、电话、约定、邀请、节日、参观、交通、旅游、住宿、求职、面试等真实商务情境主题,通过设置仿真任务情境,明确训练项目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提供文字、视听等多种形式语言输入材料,为学习者创造理解语言交际的功能和意义的条件,搭建语言应用平台,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策略、学习策略、学习内驱力,将课堂教学与岗位任务对接,确保教学效果;基于商务情境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为进入职场奠定基础。

课程模块与思政元素融入示例(一)

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系统化、体系化,贯穿各典型模块任务,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融入思政元素,有效引领学生价值观,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育人,不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在课程思政的融入过程中,逐渐推进教学评价改革,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指标多维化,细则化评价指标,在商务情境模拟演练环节,评价指标细化到功能句型使用、对话结构基本流程、非交际要素使用、思政要素体现、商务礼仪礼节等,教师及时管理评价数据、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促进教学实施,保障教学效果。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人文素养融合的过程中,要实现职业能力与支撑课程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职业教育阶段的培养体系中,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分层次、分模块实施进行,利用隐性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内在精神品格,在商务跨文化交际中,体现良好人文素养,提升对外沟通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

王志换(1981年10月-),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商务英语课程思政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0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04:14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9:42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48:06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