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俊 郭鑫 王红云
摘 要 2020年春季學期,高校在线课程广泛开展。结合制导技术课程线上教学实践,总结出良好教学必须满足的四个要素。针对这四个要素,对比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发现线上教学的优点,在未来教学中可以借鉴利用,为开展混合式教学做好铺垫,也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 线上教学;制导技术;金课;核心素养;混合式教学;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5-0096-03
0 前言
制导技术是笔者所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门新课,授课对象为大三学员。在2020年春季,因为疫情的影响,开展了第一次线上教学。面对这样一门新课程、新内容,又遇到网络授课这样一种新方式,对授课教员是一个新挑战。从2020年2月中旬提出线上教学要求,开始学习熟悉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准备线上教学课件、资料,到3月下旬正式开课,开始线上实践,再到5月底课程结束,整个过程持续近四个月。这门新开课程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了第一轮教学,这样一种线上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线下教学相比,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是否达到这门课程在建设之初立下的打造金课的教学目标?离这种要求还有多远?这次线上实践对以后的线下教学有什么促进作用?线下教学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这些都值得思考。由于每门课程性质和特点不同,因此,接下来的思考有通用性也有特殊性。
1 良好教学不可缺少的四个要素
金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推进,其中要特别聚焦在“让学生的学习、思考真实全面发生”这个命题上,在“课堂革命”中确保金课建设的正确方向。要实现建设金课的目标,课程要满足四个要素[1]。
教师讲授课程内容 这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素。笔者一直认为课程讲授,内容为王。教师首先要提炼各门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知道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学。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就是一门课程教学之后留在学生身上,影响或伴随学生一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即该门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要求每位教师准确提炼所教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明白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究竟要给学生留下哪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学科本质和独特育人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明确了这一点,就会增强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感,这也是立德树人工作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落实的关键一环。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做充分的教学准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入、学习目标、前测、讲授、后测、总结六步教学法要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一堂课要有深度、有广度,信息量要足,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覆盖面提出很高的要求。要上好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探索,还要考虑精讲留白,不能满堂灌,要启发、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学生做作业 如听名师讲一个小时,如痴如醉,讲完就完了,学习并没有发生;看一个高手打拳,而且讲他怎么练拳的,讲完之后不练,学习也没有发生。这样就只是欣赏了一个过程,很表面很肤浅,如果把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看作10分,只听教师讲授,只能达到3分,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与学是两个方面,教师教了之后,还需要学生去学习,去复习回顾、消化、扩展、写作业。没有这个学,就不是教学。教师不能讲完之后就不管了,要设计作业、布置作业,要督促学生去完成作业,实施学习的过程。还要检查学生的作业,确保有效地开展了学习活动,这样才具备了教与学两个最基本的元素。
教师答疑,师生互动 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一些困惑,做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做得好与坏,教师要批改、要答疑,这就是师生的互动。所以,答疑环节就是教学第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讲授、做作业、答疑就是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与解惑。授业是给学生作业,让他去实践、体会、感悟、总结和反思,最后把疑惑交由教师解答。韩愈所说的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
讨论交流[2] 这是良好教学的第四个要素。学生做作业时和完成作业后要进行反思,要发现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提出问题、聚焦疑点。首先思考自己的收获,通过一讲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是什么?其次是自己学会了什么?最后就是学习中遇到的疑惑,不太明白的地方,记下来交流。这三步是非常好的反思方法,可以实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提炼和凝结。学生完成反思之后,关注点就非常聚焦了,就可以进入小组讨论,互相答疑、指正、凝练共性问题,大家都解答不了的,由教师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有思考、有总结、有交流互动、有思想碰撞。一个人的思维是狭窄的,大家的思维是宽阔的,经过一番总结交流,可以大大扩展思路、开阔眼界、共享好的学习资源、共同研究某个问题,就有了团队的力量。
以上四点就是良好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讲授、作业、答疑、反思交流,就是把韩愈的传道、授业与解惑再加一个讨论,构成良好教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所以,一个教师如果固执地认为教学就等于讲课,讲课就等于教学,他就不可能教得好,因为教学不仅仅是讲课。
2 线上教学可借鉴之处
课程内容讲授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线下教学,一种是直播,还有一种是录播[3]。对比而言,线下教学效果是最好的,面对面,情感等体验都特别好;但是不太方便,因为教师和所有的学生要聚到一起来,同一个时间到同一个地点。录播最方便,教师把技术环节克服之后,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学生都可以看,学习变得很灵活。直播居于两者之间,只要求同一时间登录,没有同一地点和聚集的要求,并且直播课的视频可以保留,课后可以回放,复习时再利用。这是线上线下在课程讲授方面的优缺点对比,基于此,在未来的线下教学中可以吸收线上教学的优点,对某个知识点、课程难点、学生的共性问题拍一段视频,作为录播课,推送给大家自行学习。
做作业这个教学要点,线上教学实现更简单便捷,可以通过平台建立班级群、发送学习资料、发布作业,可以给学生发送测试题,给后进生单独定制试题、单独发送;学生提交作业也很方便,随时完成随时提交,提交情况系统自动统计;教师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改作业、反馈评价。这种作业的发送与反馈更方便快捷高效。
课堂上利用雨课堂发送题目,及时检查课堂效果,也能督促学生学习,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和打瞌睡的现象能大大改观。这个功能在地方大学和军队院校的基础课程中应用起来很好,为混合式教学做了一个铺垫。
在线上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这就要求课中互动设置多一些,最长每隔十分钟就要有一个互动,可以是对所讲内容的总结或对学生接受情况进行考查,也可以是对即将要讲内容的启发、思考和对学生现有水平的掌握,有点对点的连麦互动,也有互动板留言交流,这就保证了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交流,课堂气氛比線下教学要好。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发言、表达思想、积极思考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思考、交流的内动力。这一点在未来线下教学中要继续保持。
3 线上教学的不足之处
线上教学,师生没有目光的交流,缺少情感的投入,教师不能时刻感知学生的反应。而线下教学,教师可以实时通过表情观察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他们的好奇、专注、愉快、不耐烦、犯困等都反映在表情上,教师可以实时地调节课程节奏和课程内容。并且线下教学,教师的教姿、教态、板书、表情都可以影响学生。
线上教学只能课后抽出专门的时间组织答疑活动,没有实时性,缺乏广泛性。相比而言,线下教学答疑可以随时发生,课中看到学生疑惑的表情时、课间休息时、课堂互动时都可以进行。
线上教学不便于开展讨论交流。线上只能逐个学生连麦,由于网络延时、卡滞,比较费时间,互动板打字交流的效率也比较低。而线下教学,可以每节课留出十分钟左右,教师抛出问题,大家讨论交流,实时性好、频次高、效率高。
以上总结了良好教学的四个要素,针对这四点,对比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缺点。对比看来,线下教学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更有利于金课的建设。通过线上教学实践也发现了线上教学的优点,在未来教学中可以借鉴利用,也是对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一个铺垫,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1个教师+n个学生的事,让教师去点燃这n个学生中的每一个,是非常累、非常辛苦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彼此点燃,这必将焕发巨大的力量。
4 线下教学改进方向:以制导技术课程为例
通过这次线上教学实践,发现很多不足,在下一步的线下教学中要不断优化,重点从四个方面改进。
课程内容仍需优化迭代,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制导技术课程以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教学效果、研究关键技术、紧跟发展前沿为目标,力争教学内容先进,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并体现部队训练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优化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查找不足,不断优化迭代,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围绕实践教学要求,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目前正在筹建导弹制导技术实验室和导弹系统原理与制导技术实验室,后续将围绕导弹制导建设多种原理性实验系统、结构仿真系统、仿真实验软件系统,覆盖制导系统关键技术的方方面面。实验室建成之后对抽象的工作原理开展实验教学,为教学提供完善的条件,为制导相关理论与技术实验实践教学提供重要支撑。
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未来2~3年充分利用两个实验室,围绕导弹制导系统和导引头仿真工作原理与基本过程开展实验教学,加深学员对导弹各分系统的感性认识和对工作原理的理解,包括导弹制导、红外导引头目标跟踪、雷达制导半实物仿真、成像制导、光电遥控制导、激光驾束、光纤图像传输等多个实验系统,设置光电定向原理、激光编码原理、电视/红外测角、光纤传输、导引头目标识别与跟踪等各个层次的实验。
将平时考核做得更深入一些 考评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要建立起以真实、深刻、完整学习为导向的考评体系:一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行为纳入考核对象,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二是大力推进表现性评价,教员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至少布置一个表现性作业,如理论讲课、课外拓展,其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53-658.
[3]邬大光,沈忠华.我国高校开展在线教学的理性思考:基于6所本科高校的实证调查[J].教育教学,20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