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背景下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改革

2021-04-13 10:37沈烈隋江华孙鹏衣正尧杨烨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教育

沈烈 隋江华 孙鹏 衣正尧 杨烨

【摘要】自从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各高校积极推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厚理论、重人文和突出创新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规范,这也是航海类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探讨了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与工程教育核心理念相融合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改革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程教育  航海类专业  质量管理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2020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程教育背景下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0-2022年度交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交通强国建设视域下高校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0-2022年度交通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课题《轮机工程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106-02

一、引言

“工程教育”,其核心思想是“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至今被认为是追求卓越的未来教育发展方向。1989年由美国牵头签署的《华盛顿协议》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其核心理念就是基于OBE教育的认证标准[1]。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说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2]。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引入到现行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中,将有利于我国航海类专业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二、国内外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美国目前本科层次的航海类院校共有7所,其中船员培养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政府直属国立学院美国商船学院。以该校轮机工程专业为例,学生通过 4 年的学习后通过相应考核,可获得轮机员适任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士学位[3]。

英国目前高等航海类专业基础学位培养方案,同时要符合多个机构和法规的要求:首先要符合英国高等教育有关准则和规定,其中主要包含《高等教育资格框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规则》等标准;其次还要满足航运行业的管理规定要求,其中主要包含英国海事与海岸警卫署发布的《培训和发证指南》及教学大纲、英国商船培训委员会和海事技术联盟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国际海事组织IMO 发布的 STCW 公约。其中STCW 公约中对航海培训和教育的相关要求是基础学位培养方案的主骨架,此外基础学位还要求包含管理学和领导技能方面的课程。

2004年欧盟14个国家在德国牵头下成立了“欧洲工程教育认证项目”(EUR-ACE)[4]。EUR-ACE认证体系的建立,形成了欧洲范围内各国工程教育的“互认”网络,形成了区域性的“可比较的”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目前EUR-ACE和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协议成为世界共存的两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德国的航海院校一般分别由各州管理。但由于航海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受到国际公约STCW的约束,同时又受国家联邦政府法令的约束。参考德国不来梅应用科学大学航海类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情况,培养方案中凡是与STCW有关的专业课都要以联邦政府(運输部)的要求为准[5];在教授其余课程时,又要以州政府的相关政策为准。这两方面的要求可能会有相互冲突的地方,为解决这些冲突问题,地方和联邦政府需要共同协商解决、开展航海教育。

目前我国有航海类专业的高校共有70多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置[6]:第一个因素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第二个因素是国家海事局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该体系是我国在IMO框架下的对国际公约的具体履约,体现了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国际性和技能性标准,具体到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和实操环节的学分都要符合海事局2019版船员培训大纲的要求。此外,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厚理论、重人文和突出创新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规范,这也是航海类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以上因素共同约束着高校航海类专业培养方案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

三、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改革方向

自从加入《华盛顿协议》后,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工程认证工作已经发展出了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认证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国241所普通高等学校共计1353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但迄今为止一直走在国际化、同质化教育前端的航海类专业仍无通过的案例。航海类专业现行质量管理体系都是依据STCW国际公约相应要求制定,具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同质化”培养特征。但STCW框架下的培养体系属于典型的“过程控制”评价体系,这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成果导向”的评价方法存在根本性差异[7]。

如何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三大基本理念与航海类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认证体系,对推动航海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十分重大意义[8]。

1.“成果导向设计”引导质量体系改革方向

成果导向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最后取得的学习成果。其内涵包括能力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中心思想为“反向设计”,设计路径为“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设计:《华盛顿协议》中毕业要求框架是根据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构建的[9]。下面我们以美国航海类专业培养体系为例,美国商船学院轮机工程与船厂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如下:

(1)使学员为担任美国商船持证轮机员做好准备,并有能力晋升到轮机长职位;(2)为学员提供工程教育,使其为在造船厂或类似设施中负责船舶建造、修理和改装,或在航运公司负责船舶工程操作、维护和修理的职位做好准备;(3)为学员提供工程教育,使其为海事行业的各种专业职位(包括但不限于船舶设备制造、船舶操作、维修、检验和市场营销) 做好准备;(4)为学员提供工程教育,使其可以选择工程管理或类似学科的研究生学习或成为专业的注册工程师。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航海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仍是按“知识、能力、素质”这三分逻辑层次建立的。这种培养体系一般将培养目标与培养定位放在等同位置,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也基本混为一谈。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目前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具备STCW公约要求的专业技能毕业后持证上船从事航海事业,二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制造技术管理工作,三是继续深造学习从事科研工作。因此航海类专业培养目标应具有航海技能培养,兼顾研究发展型和管理服务类人才的培养。未来航海类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方向一是应明确学生在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的何等高度的职业和专业成就,二是应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建立合理的预期和规划。航海类专业培养目标,需依据“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和会共处”逻辑结构来构建[10]。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将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分为12条要求,并在专业认证实践中强调要“全覆盖”这12条要求。这些细化要求与《华盛顿协议》中的毕业要求高度相似。但同时为了避免教育同质化,发生各航海类高校使用相似的培养方案乃至教学大纲的情况,航海类专业毕业要求应体现专业特点和学校特色。研究者提出,各高校航海类专业毕业可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6个认知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来体现毕业要求的特色化[10],这也不失为一个考量方法。

2.“学生中心教学”对质量体系改革要求

在现行高校航海类教学管理体系框架内,要实现学生为中心这一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一是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二是需要从教与学两方面的深刻变革。

教学方案的实施,是靠具体的多门课程支撑,如果成果导向理念不能进课堂,那专业认证教育只能停留在培养方案等文件上。目前航海类专业老师已经习惯了“教材导向”的教学大纲,即海事局大证考试大纲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从“教材导向”的大纲到“产出导向”的大纲的转变相对传统专业培养方式是个重大颠覆[11]。这意味着要由以往“教为中心”教学方法向“学为中心”转变。“教为中心”通常是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而“学为中心”则是将学生列为主体地位,力争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对学习活动有充分的决定权。“学为中心”教学方法的转变需要课堂颠覆性转变:(1)课堂任务由低阶向高阶转变;(2)课堂由单方面知识输出向师生对话转变;(3)课堂向多元开放式转变;(4)课堂向协作、自我评价与批判转变。

教学评价则要从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向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角度转变。如果评价机制不从根本上改变,则“学为中心”就是空中楼阁。这种转变要求将学生发展需要放在首位,改变以往着重于强调知识,弱化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其次,要由以往“教材”为中心转变为学生需求为中心,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基础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活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探索精神,实现自我驱动、主动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创造能力。

3.“持续改进”对质量体系的改革影响

“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三大核心理念之一。现行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也有类似要求,例如体系中明确要求:针对上次评估审核结果,应有整改行为的体现。但是现行整改措施的“持续性”不强,主要体现为海事局评估审核—整改 —下次审核的阶段性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的持续改进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内外部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并将评价的结果运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结合现行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可分为校外机构或专家、校内质量管理体系和课内评价体系三个体系单元。校外机构或专家促进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校内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培养方案持续改进;课内评价体系推动课程大纲及课程目标持续改进。

另外,可以考虑加入校友评价这一参考指标,学生在步入社会心理更加成熟,看待问题比在校时更加客观、实际,结合自己毕业后工作或继续求学发展的情况,能更加全面反思在校求学时教学质量的优劣,其评价的参考价值和可靠性更大。综上,基于三个体系单元的持续改进模式,可以建立3个产出的评价与改进机制。针对每一个循环,确定出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等。

四、结束语

我国每年航海类毕业生数量庞大,2019年航海类专业本科层次毕业生6000余名,高职1万余名。探索新的航海类教育模式,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和教育满意度有很强的社会价值。构建并应用兼容工程教育理念和现行航海类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专业认证体系,对推动航海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航海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的海事事业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0-15.

[2]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3]袁本涛,郑娟.博洛尼亚进程后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研究——以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1):28-33.

[4]《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

[5] 孙培廷,文元全,张世平.英国航海类专业基础学位教育制度及启示[J].航海教育研究,2013,30(2):1-7.

[6]孙培廷,邹玉堂,徐素繁.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大连海事大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15周年的探索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3,30(3):1-6.

[7]胡志武,金永兴,陈伟平.上海海事大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回顾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9,26(1):16-20.

[8]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 版,试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和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2019版).

[10]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11]李志义.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后一公里”[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3).

作者简介:

沈烈(1981年-),女,辽宁大连人,任职于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教育
浅谈输变电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基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开放实验室管理与探索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