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亚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的音乐教育文件,对教师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需要重视预设功能来达到音乐教学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生成性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互动的多样化,且能够丰富教学环境,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转变,在新课标下构建新型课堂师生关系,以此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其能够达到初中音乐教育目标。因此,本文将以生成性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基础,探讨初中音乐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生成性教学的策略,提升初中生的音乐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7-0167-03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社会教育的发展。2011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需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音乐文化多样性进行理解,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实践与创造,相对于原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音乐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欣赏音乐,还需要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在预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个性发展情况来为学生留下预设之外的发展空间,不能将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完全控制在教师预设范围之内,这就需要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教学模式进行良好的应用,以此来改变预设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重发展。
二、生成性教学的相关概述
以下将主要对生成性教学的内涵进行相应的阐述,对生成性课堂模式下的音乐教育类型进行区分,并阐述生成性教学下音乐课堂的特征,以此来对生成性教学进行更好的认知。
1.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生成性教学”属于教育词汇,在教育界不同学者对该词汇的认知和理解存在一定差异性,最早对生成性学习模式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认为学习应当是主动而非冰冻地对信息进行接受,学习者主动学习才能够使其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国学者从生成性教学出发,对此发表不同观点:比如叶澜教授认为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面性加以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采取多样化教学互动手段的教学方式属于生成性课堂教学:罗祖兵教授则将生成性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思路与教学形态,基于生成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师需要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根据互动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思路的调整工作,与预设教学方式极为不同:顾冷沅教授在对生成性教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从教学中的偶发性事件给学生带来的教育意义出发进行探讨,并将偶发性事件给学生带来的教育意义称之为“附加值”:郑金洲在其主编的作品中认为生成性教学并非是教师先行预设而学生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需求与兴趣对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使得教育发展过程更加有效。
笔者认为,生成性课堂教学并非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随心所欲,不用进行课堂预设,而是仍需要教师结合教学资源、学生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进行弹性预设,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合作等方式来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并将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作为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资源对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动态化的调整,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与学生能够通力合作,创造充满班级色彩、助力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成性课堂。
2.生成性课堂教学下的音乐课堂类型
(1)问题型课堂。问题型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向学生提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且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或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回答,以此来达到推动课堂教学进度的目的。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会不断地受到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结构会不断地优化,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问题性课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且在问题调动下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同学展开积极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思想碰撞而灵感迸发,该种课堂模式下会增加预设之外的情况,有利于教师的生成性课堂教学。
(2)探究型课堂。探究型课堂是以问题型课堂为基础,由教師提出或由学生发现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信息来进行交流探讨,并得出问题的答案。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拥有探究能力之后才能够实现自我创作,且在探究过程中还能够让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从而更愿意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来,有利于生成性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体验型课堂。体验型课堂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发展与认知情况来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音乐内涵情感,发现音乐之美,以获得音乐认知能力来实现审美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将主观感受与音乐融合,能够更好地借用音乐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且每个人体验之后的主观感受不同,教师对学生个人感受均无法预测,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无疑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生成性教学下的音乐课堂特征
(1)开放性。开放性是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多元且开放的方式来面对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使得最终教学结果对学生能力水平成长具有正面效果,且不会彻底打乱自身教学顺序。同时,由于音乐本身就与其他学科具有较大差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艺术学科,音乐创作自由性较高,所以音乐教育本身就是多元且开放的,加上生成性教学模式更能够发挥音乐教育本身的特点,使得学生真正实现多元化、开放化以及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2)情境性。在生成性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认知能力与情境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应当在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类似于真实的语言、生活、问题以及游戏等各种情境之中,以生活为基础来让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理解学习知识。对学生而言,音乐脱离情境后便无法感受音乐中所含有的情感。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要结合生活来设置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与音乐产生内心共鸣,从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
(3)偶发性。偶发性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能被教师所预测的事件。这是由于学生个性、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所引发的,即使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不可能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进行完全的预测。偶发性事件可以作为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资源,但这需要教师具有对偶发性事件中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及时发觉,并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获得高质量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4)对话性。生成式教学的音乐课堂中,对话是不可或缺的形式,对话不仅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发生在生生之间,通过对话来实现思维碰撞,从而解决问题,或使问题产生新的意义。对话也是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与学生进行对话,而是单纯地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则失去了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价值。因此,在生成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对话性的特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
三、新课标下初中音乐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对于生成性教学的认知不够透彻,所以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对学习资源的充分应用、缺乏对生成性教学情境的创设、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环节等相关问题,以下将对其进行相应的阐述。
1.缺乏对学习资源的充分应用
部分教师由于对于生成性教学的认知较为浅显,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并未充分地利用学习资源,仍然是通过预设课堂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部分教师在采取生成性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也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参考相关文献作品来开展生成性课堂,但缺乏系统培训与锻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应用学习资源。
2.缺乏生成性教学情境的创设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感性认识,若是全凭音乐教师的语言讲述,学生必然无法理解音乐内涵。部分教师在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创造有助于理解的教学情境,以至于学生逐渐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环节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在课堂互动情况较少,虽然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向自己提问有关课堂教学的问题,但是在面对偶发性问题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生成性教学思想,无法将偶发性问题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缺乏有效性。
四、新课标下初中音乐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改善初中音乐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将从利用学习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增加师生与生生互动几个方向出发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促进初中音乐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为提升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理解,学校应当组织研学活动,对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同时,音乐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师经验、学生生活经验、教材内容等作为教育资源,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音频、视频、乐器、多媒体等作为辅助来帮助生成性课堂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初中生已經具备基本艺术审美能力和个性化审美直觉,开始能够表达对音乐作品的喜欢或不感兴趣。因此,在欣赏与教唱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营造多变、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可将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进行结合,丰富学生其他感官的体验,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音乐文本的了解能力。
2.创设情境构建生成性课堂
(1)语言情境。语言是人类在世界生存的重要工具任何教学方法都需要语言的支持,教师通过精妙的语言来描绘音乐中所包含的生动情境,以此来让学生对音乐情境充满想象,从而引发学生内心情感共鸣来实现音乐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生成性课堂中需要善用语言情境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形象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对话交流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
(2)生活情境。新课标下的音乐学科被赋予“人文性”特征,在理解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下的文化背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境创设越接近生活,越具有真实性,学生对其理解也就越深刻。以往音乐教育的模式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但在新课标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要改变该种方式,让音乐联系现实与生活,赋予理论知识生活自然气息,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爱你,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当下中国建党100周年的契机,既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又能让学生将音乐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提升学生音乐创编能力。
(3)问题情境。问题是生成性课堂教学开展的保障,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转变自身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采取启发式、诱导式的问题方式循序渐进增加问题难度,让学生逐渐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此来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目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且环环相扣的问题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背后所蕴含的知识,通过回答的过程来得出最终答案,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目的。
3.师生、生生互动构建生成性课堂
新课标下的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强调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应当处于引导地位,通过引导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而后还需要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并在学习过程中将问题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丰收锣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有关鼓乐的音乐视频,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你最喜欢的鼓乐是哪种?”“为什么喜欢?”等。然后开展小组合作的探讨模式,让学生组成4~6人的小组进行讨论,给学生设置合适的讨论时间,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若是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渐让学生进入到音乐课堂学习的状态中来,也能够构建一种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后续的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来达到生成性课堂的构建。
五、结语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的重视度有目共睹,在深入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不可忽视。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育理念与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生成性课堂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且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所以需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对生成性课堂的重视度,并结合生成性课堂教学特点,利用教学资源、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与生生互动来提升音乐教育质量,提升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达到新课标的教育标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五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张敏,陆少明.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除静波.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⑦):104-105
[6]王永亮.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7):88-91.
[7王玲玲,刘元琳,宋春凤.探究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公关世界,2021(2):192-193.
[8]赵翠琴教师践行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7(6:176-178.
[9]成亚玲.智慧课堂生成性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32-37
[10]石一帆.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