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六”聚焦 推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创新

2021-04-13 19:38林耀佳许斯华李迪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聚焦痛点职业院校

林耀佳 许斯华 李迪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化水平,促进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着力解决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和评价,结合学生学情、学生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对广东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调研和探究,于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优化创新,通过一“中心”六“聚焦”,以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创新。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改革创新  聚焦  痛点

【课题项目】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慢就业”现状分析和对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WQNCX132)。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8-0171-02

一、绪论

通过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以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进行探究。“一”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六”聚焦:聚焦多层次、差异化分类教学理念思路,着力解决学生层次水平层次不齐问题;聚焦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解决教学实践与课堂理论问题;聚焦全过程全方位融入课程,解决学生新旧知识有效链接的问题;聚焦专业元素、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改革和设计,解决炒“大锅饭”“一刀切”的问题;聚焦“教”与“学”有机结合,解决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问题;聚焦课程教学效果,解决课程“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的问题。

二、“双塔”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多层次、差异化分类教学

因材施教,着力解决学生层次水平参差不齐,上课接受程度不一的痛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样化,随着扩招,有普高、三二分段、“3+X证书”、自主招生、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多种模式,同个专业里面出现了多种生源,学生在知识水平和学习态度、学业规划等方面认知不一、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双塔”结构的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多层次,差异化进行分类教学。

通识教育——针对所有学生。生涯规划知识启蒙,主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观。梳理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以职业能力测试为脉络,结合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大学生做好自我管理和学业管理,掌握职业规划当中的工具和方法。

延伸拓展——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通识教育基础上,采用选修辅助,可以由校内外导师开设相关选修课,如《财商管理——职场小白如何理财》《防护罩——女性职场安全》《心心向上——就业心理调适》《避开就业陷阱——就业法律法规解读》等课程,作为主修课程的补充,弥补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空白,除此之外,通过情景设置、企业融入架构仿真求职环境,专业带头人结合行业发展阐述职业准备,学生自主动手准备求职材料并在仿真环境中开展求职,第二课堂等进行延伸拓展。

精英培育——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开展“育苗”计划,青年“研习”计划,参加职业规划大赛、技能竞赛月、科技文化节、能工巧匠、创新创业大赛等。各个职业院校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其不同的培育,例如结合专业开展的“创新班”、实践课程等。加深学习深度,拓宽知识宽度,引领思想高度,培养又红又专的准职场人士、能工巧匠。

三、打造“双师双向双融合”教学科研团队,聚焦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打造“双师双向双融合”的创新型就业创业教学科研团队。双师为“企业导师”+“校内导师”的双导师制,双向为企业导师进校园授课讲座,校内导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双融合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相融合。

目前職业院校可以利用“职教”的优势,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以“校企产教融合课程”为切入点,通过聘请校内外导师,对学生进行授课和实训指导。

打造企业背景、专业教育、梯队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为最大特色。成立二级学院就业创业教研室,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下,开发特色鲜明的“学院派”课程,成立二级学院就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结合学校培养计划,与企业共同编制教材、设计对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无缝衔接,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场景等进行革新,真正在就业领域实现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做好项目化教学设计;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同时,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需要,吸收更多有社会责任感、有教育情怀的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学生打通便捷的就业实习通道,“一院一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尝试作为新的范式推广。

四、探明教学起点,落地教学终点,聚焦全过程全方位融入课程

学生的学习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教师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将知识有效处理与转换,帮助学生在新旧认知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自由地完成自我意义的建构。

教学前,通过课前交流、课程问题导入、问题提问设置、作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原先知识,探明教学的起点。教学中,通过小任务、小作业、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课中巩固。教学后,通过作业以及跟踪,群内互动,实训室仿真训练、课后一对一咨询,促进教学落地。

五、解决炒“大锅饭”“一刀切”教学问题,聚焦专业元素、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改革和设计

将专业作为课程最大的特色,将思政元素作为课程最新的因子。职业院校导师团队相比本科院校,虽然学历上、理论上可能稍微欠缺,但是大部分有专业背景,且每年都安排到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等企业挂职锻炼,对专业和行业具有相当多的经验,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进行教学、结合行业进行分析,结合职业岗位进行剖析。在设计每一个章节内容时,二级学院教研室组织研讨,利用专业背景和企业背景,充分发挥“双导师”作用,结合学情和课程思政,对目标、内容、活动进行精心研讨和设计。

六、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聚焦“教”与“学”有机结合

建立共享资源库,根据专业学期情况设计教具,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和评价。结合目前00后喜欢使用手机、互联网搜寻信息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利用雨课堂、易班等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学情,制定《“职”等你来 无限精彩——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修炼手册。制定“职”等你来闯——职业素养提升闯关卡。

利用实训室,进行情景设置,求职环境模拟,学生自主动手准备求职材料并在仿真环境中开展求职。

七、从学生当中来,回到学生当中去,聚焦院校学情和教学效果

(一)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经过调研,结合实际职业院校学情作出创新

原本部分职业院校参照本科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一年课程将32个课时进行照搬或者压缩。通过深入调研和试点实践,可以由原先一个学年的课程,调整为贯穿三学年的阶梯式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情、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

(二)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实习进行跟踪

建立顶岗实习平台,撰写实习日记,由课程教师和校内导师进行对接,充分关注学生职业认知吻合度,职业幸福感。课程教师赴企业指导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职场体验,更好反哺课程。

通过“一”中心“六”聚焦,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注意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痛点,助力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提升,凸显“学院派”教学特色成果。抱好职业院校的团,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杨娟.基于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营销界,2019(21)

[2]陈锦.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9)

[3]尹兆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

[4]王珠凡等.就业价值取向变迁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7(2)

猜你喜欢
聚焦痛点职业院校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直击“走出去”痛点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解决痛点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