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洁 徐亚兰 岳素伟 剡晓旭 邓夏
【摘要】深化课程改革,建设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标准的“金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文章分析了“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课程的教学现状,以“两性一度”為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几个部分进行了反思,为后期课程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两性一度”标准 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Y190302、JY190304);2020年梧州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yjg 2020A005);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1JGB35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108-02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本科课程要以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为目标。“金课”的标准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本文以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对宝石鉴定专业核心课程“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通过教学改革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专业技术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1.“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现状
“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课程是宝石学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以教授常规宝石鉴定仪器的构造原理及测试方法为主,该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为主要特点,理论教学涉及较多物理基础知识,实践教学主要为各类宝石鉴定仪器的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
1.1培养目标死板,不顺应个体差异
因为涉及到仪器的构造及原理,“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课程需要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不同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人格、认知方式、性格等都是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较快、学习效率高,有的要多次反复灌输才能理解,有的学生积极性高、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学习被动且爱开小差,有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强烈,有的学生却迷迷糊糊不求甚解。这些个体的差异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同一个课程会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人才,有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熟练运用,有的却只能够达到基础水平。传统的培养目标是单一死板的,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宝石鉴定类型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但实际能够达到该要求的学生微乎其微。
1.2课程内容及教材陈旧,不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单纯的知识型人才不再是企业的争夺对象,能够满足时代需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才具有更大的竞争力。然而,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比较小众,课程相关教材的选择较少,如宝石专业学生必备的书籍《系统宝石学》,目前市场上发行的还是2006年出的第二版,内容已不具有前沿性了,特别是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其中许多鉴定方法及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某些宝石的检测环境了。同时,该门课程多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课程内容单一、重规范、轻创新,信息容量小、形式呆板,课程内容陈旧,学生的思维也容易受到教师的讲授和现有教材的约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长期以来,该门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多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讲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例如在讲授到光的折射知识点的时候通常都是老师讲,学生通过PPT或者板书来理解,不够直观,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这种形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客人,客人紧张拘谨、过于安静,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互动,学生课堂参与感较弱,从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
1.4 考核评价方式机械化、程序化,不利于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前,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平时成绩和试卷考评成绩来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30%,只要平时考勤都在,每个人的区别也不会太大,因此试卷考评成绩还是决定最终分数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考定终身”是传统考核方式的标志,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习惯了将分数作为能力高低的唯一评判标准,但大学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学习的过程是动态进行的,“学习—反思—运用”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能锻炼到我们不同的能力,而试卷成绩只是其中“运用”能力的部分体现。
1.5 课程任务安排缺乏层次性,缺乏阶段性、探索性任务的设置
该课程理论课部分是单纯的知识点讲述,教给大家仪器的原理及测试方法,为后期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而为了学生能够快速使用仪器,每次实验课教师都会提前将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实验结论告知学生,例如进行正交偏光镜实验课的时候教师先告诉学生会出现的几种现象,如出现四明四暗代表宝石为非均质体宝石,全亮表明宝石为多晶集合体。结果发现,这样虽然会提高学生的鉴定速度,但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任务,学生大都是机械性的记忆和操作,并未将现象和因果关联起来。缺乏层次性的教学任务的设置,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空间,阻碍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此外,该门课程实验课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使用一种仪器验证一个实现现象,得到一个相关结论,不同仪器间的关联性探讨较少,缺乏批判性、联动性、综合性知识探索的过程。
2.“两性一度”标准的启示
自“金课”概念提出以来,国内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如何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成为教改的终极目标,教育专家们对于如何引导学习者有效参与,如何将学习内容精准聚焦,如何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丰富性、思辨性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2-4]。
根据“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对“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课程改革进行思考,文章具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學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调整。
2.1 教学目标层次性
教学目标应该顺应个体差异,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课程情况,将培养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能力人才,第二层次为专业能力人才,第三层次为综合性专业能力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要求自己,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为能力问题而产生畏惧或自我放弃的情形。
2.2教学内容高阶性
教学内容高阶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结合“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课程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创新思维,“以赛促学”“以研促创”是实现珠宝鉴定专业教学高阶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举办院系的珠宝鉴定大赛,努力营造技能学习的氛围,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的知识技能大赛,如“天目杯”珠宝鉴定专业技能大赛等鉴定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借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性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结合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宝石学知识点设置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努力转化学习成果,积极申请相关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学生探索及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教学方式创新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正在发生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也在快速共建共享,因此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线上教育有着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的极大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例如可以使用超星泛雅、腾讯课堂等SPOC平台,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手机APP来实现线上课程的构建,教师将课件、知识点视频、阅读资料、作业等资源传输到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在电脑端或手机上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掌握学习进度,不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反复观看,加深印象。学习内容结束后可以进行在线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方便查漏补缺。教师也可以实现教学监控,了解学生观看视频及测试的情况。同时,手机APP在课堂教学中还能实现签到、抢答等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
2.4 课程设置挑战性
根据“金课”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勾起学生好奇心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太平稳,应当有起有伏,有着轻松就能走过的大路,也有需要花点力气才能越过的山坡,这样才能勾起学生自己去探索的动力,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可以采用一些引导性的方法,如可以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实现,弱化老师在课堂的主讲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与探究能力。课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测试分数、提问情况等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对日后的课程设置进行改进。
2.5考核方式多元化
将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点考核变为“学习—反思—运用”整个动态过程的考核,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的学习状况、思考情况、课堂积极性、知识点考核情况及综合运用能力都会影响最终成绩。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因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实现改革目的,达到改革效果,本项目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如何将“以赛促学”“以研促创”融入该门课程,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如何高效利用现代科技方式,例如超星泛雅SPOC平台,学习通、雨课堂APP等来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成为课堂的主人。
(3)如何引入大量国内外书本外案例分析,合理设置课程的难度及挑战性,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性。
(4)设立怎样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将学生探索性及创新性纳入其课程最终成绩。
4.结论
课程教育是连接学生、教师和知识点的纽带,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格、能力、智力的发展,一个好的课程不仅能够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因此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如何建设“金课”显得尤其重要。“宝石鉴定原理与方法”课程根据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出以“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为标准的课程改革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积极建议和现实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3]崔佳,宋耀武.“金课”的教学设计原则探究[J].中国高等育,2019(05):46-48.
[4]余文森,宋原,丁革民.“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22-28.
作者简介:
罗洁(1989年11月-),女,湖南省湘乡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珠宝玉石的鉴定及教学工作。
徐亚兰(1989年6月-),女,湖北省洪湖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