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建妮 赵拥军 宋明洋 黄小敏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态度,为医学院校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方便抽取山东省某医学院校的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入选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5名大学生开展深入访谈。结果:共调查312名大学生,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主要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84.62%的同学认同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不同(P <0.05)。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较好,但对思政元素的理解相对比较偏面。
【关键词】课程思政 医学 态度
【基金项目】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21-SZZX-5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9-0041-02
“課堂思政”是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强调所有课程都应承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任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积极健康观的提出,医学教育不仅要求传授专业的技术知识,还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自然学科是医学院校医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精神,这是一般思想政治课中比较缺乏的。然而传统的医学教育一般侧重于专业技能教育,学生对人文学科和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降低自然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融入思政内容的积极性。本研究主要探讨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对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态度和认识,为医学院校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山东省某医学院校所有参与社会医学课堂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所有的调查对象均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身体健康,自愿参与调查。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定量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社会学特征和对课程思政的态度,如是否认同专业课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对思政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等。
定性研究:采用深入访谈法对5名同学进行调查,访谈内容主要为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对思政融入专业课的认识等内容。
1.3 统计方法
定量研究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软件录入,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分析等;定性研究主要采用分类、归纳的方式整理和分析资料。
2.研究结果
2.1定量研究
2.1.1一般情况
共调查312名大学生,其中男生占32.05%;大三的学生最多,占47.44%;专业主要为临床医学专业,占41.35%;政治面貌主要为共青团员,占82.69%,具体见表1。
2.1.2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
2.1.2.1对思政教育的理解
图1结果显示,97.44%的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为爱国主义教育,86.54%的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教育,而仅有63.78%的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应包含专业自信教育。
2.1.2.2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情况
本次调查中,241名(77.24%)同学认为一般的思政类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足够的;264名(84.62%)同学认同专业课授课中融入思政教育,认同的主要原因为认为思政教育能将专业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23名(7.37%)同学明确表示不认同专业授课中融入思政教育,不认同的原因主要为认为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很难融合,课堂时间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会耽误专业知识的学习。
2.1.2.3对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关系的认识
225名(72.12%)同学认为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同样重要,二者可以做到有机融合;57名(18.27%)同学认为思政教育是第一位,28名(8.97%)的同学认为专业知识教学应放在第一位,还有2名同学(0.64%)认为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没有关联。
2.1.2.4 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对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大部分同学(76.92%)表示很重要,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17.95%的同学表示无所谓,课程学习有这方面的要求,听听也可以;1.6%的同学认为不重要,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对自己的实际生活没什么影响,还有3.53%的同学表示不太确定。
2.1.2.5不同特征的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情况
具有不同性别、专业或政治面貌的医学生对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74,P =0.079),其中91.67%的大一同学认同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而大四或大五的同学对思政教育的认同稍低。
2.2 定性研究
对5位来自不同年级的医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大家对思政元素的认识基本相同,普遍认为思政元素就是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讲专业课的同时穿插着思想政治的内容,例如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而对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关系,大部分同学认为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内容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专业课开设的意义及对社会的价值。例如有同学说,社会医学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学习中,老师介绍了我国各行各业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所作的努力,既加深了大家对“全社会参与的大卫生观”的理解,又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對于专业课以何种方式引入思政内容,大部分同学认为以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导入更好,认为通过大家的认真思考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内容所传递的意义。例如关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的介绍,让大家小组讨论我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强大、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活上的富足和幸福感。
3.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主要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范围实际上是非常丰富和广阔的,其不仅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高尚的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及健康积极的生活观等也属于思政教育的范围[3]。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比较狭隘,这不利于开展思政教育的评价,容易否定教师在思政教学中所作出的努力,从而降低教师积极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因此,实施课程思政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同时还需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4]。
研究中发现84.62%的同学认同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但同时又有77.24%的同学认为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足够的,这说明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进一步说明学生对思政元素认识的片面性。专业课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职业素养教育相比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更具有实践性,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家未来的职业生涯,这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较难实现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对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认同感不同,主要体现在毕业班(大四或大五)的同学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毕业班的同学面临着考研或找工作,危机感较强,比较容易焦虑,课堂上更期望专业教师能重点讲解专业知识。毕业班的这种特点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最好能从社会实践出发[5],理论联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李晓,曾媛,袁立军.在临床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进展,2020,34(3):10-12.
[3]马丹戎.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SPOC教学模式的方式[J].陕西教育(高教)2019,12:40-42.
[4]杨丽娜,高丽.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3):29-30.
[5]刘振泽,孙吉,李新波,等.高等学校专业课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以“电机与拖动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