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沃克小说乔西人物形象解读

2021-04-12 11:23靳爱心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解读人物形象

靳爱心

内容摘要:乔西(Josie)是爱丽丝·沃克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The Third Life of Grange Copeland)的女主人公。本文从父权制、性别主义及生活、心理和精神方面阐述乔西的悲惨命运。与小说中其他女主人公相比,乔西是一个更加悲情的黑人女性。

关键词:《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 乔西 人物形象 解读

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在众多女性作家中,爱丽丝·沃克独树一帜。[1]  她著述丰富,1968年出版诗集《一度》(Once)以来,沃克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近30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短篇故事、儿童文学和长篇小说。沃克以小说创作最为成功。她的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享誉文学界,赢得了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沃克以她惊人的文学成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完全有代表性的作家”。[2] 《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以下简称《第三次生命》)是沃克第一部小说,以20世纪中期美国南方佃农生活为背景,以男主人公格兰奇(Grange)的三次生命状态为中心,揭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乔西是《第三次生命》女主人公。与其他女主人公相比,乔西衣食无忧,有经济来源,在当时美国黑人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她应生活更舒适,尤其与玛格丽特(Margerate)和梅姆(Mem)相比。后者深受丈夫虐待,为基本生存问题苦苦劳作,都因生活困窘而失去生命。玛格丽特因丈夫离家生活无望携子自杀;梅姆因生活困顿被丈夫枪杀。乔西开了“露珠客栈”,生活无忧,还有余钱接济家人。但实际上,乔西更加痛苦、孤独和悲惨。无论在生活上、感情上还是在心理、精神方面,乔西都更加悲情,命运更加悲惨。

一.深受父权制毒害

乔西的悲情首先表现在原生家庭。乔西出生在一个男权至上的黑人家庭,父亲享有绝对话语权,母亲无条件服从。在父权制压制下,乔西感受不到童年幸福。她16岁被父亲强暴。为了摆脱父亲,乔西离开了家。此后父亲再也不让她进家门,也不再承认这个女儿。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乔西被迫成为妓女,靠卖身挣生活。尽管如此,乔西百般讨好父亲,为他购买各种礼物。父亲礼物照收,对她仍是极度冷漠暴虐,甚至当众羞辱她。父亲生日时,乔西买好礼物,安排生日会,召集亲友祝寿,对父亲极尽讨好,换来的却是他的鄙视冷漠。乔西为父亲敬酒,却由于心情忐忑,又身怀六甲,重重地摔倒在地。父亲不但不允许扶她起来,还一脚踩在她肩上,让她直挺挺地躺在湿凉的地板上。她母亲在旁边默默哭泣,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乔西躺在地上,恶心呕吐,呼吸不畅,处于危险之中。有人恳求她父亲让她起来,他却无情地说,“就让她躺那儿,她可会装了。”[3]在父亲脚下和众目睽睽之下,乔西无比羞辱地生下了女儿劳伦(Lorene)。

父亲的所作所为,给乔西造成了极大心理创伤。她每天生活在被父亲残暴的噩梦里,无法解脱。她常常被噩梦缠绕。她总是被噩梦惊醒,感到窒息般地恐惧。她向别人诉说,别人嘲笑她;她找人解梦,又羞于启齿。父亲的压制和暴虐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占据她的思想,让她不得安生,对她身心造成了极大摧残。

二.性别主义牺牲品

爱情婚姻方面,乔西成为被人玩弄利用的工具,沦为性别主义牺牲品。

首先,性别偏见使乔西错失婚姻。乔西与格兰奇的爱情是性别主义的绝好注解。他们青梅竹马,视对方为结婚对象。可是,格兰奇却娶了自己并不中意的玛格丽特。这是性别主义在作怪。因为乔西被强暴过,不再符合男方家庭的传统要求。但格兰奇却仍到乔西那里去,把乔西当作他艰难生活的安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乔西的感情。玛格丽特虽生活艰难,但她还有一个家;虽然丈夫经常与她争吵,但他还是努力地养家糊口。乔西只是格兰奇虚无的精神寄托,格兰奇既给不了她一个家,也未曾为她努力,反倒是经常利用她。玛格丽特自杀身亡后,格兰奇与乔西结了婚,主要是为了用她的钱买农场。婚后他对乔西并不关心和尊重。

第二,乔西成为了男人的玩物。乔西16岁被父亲强暴,逃离父亲却成为一种罪过,被父亲从亲情上抛弃,不再把她当女儿看待。乔西也被其他男人们使用。为了生存乔西成为妓女出卖身体,专门为男人们服务。男人们时常光顾她的客栈,利用她的身体。他们嘲笑她,鄙视她,歧视她。

第三,乔西成为布朗菲尔德利用的工具。首先,布朗菲尔德为了生存问题才与乔西交往。初遇乔西,布朗菲尔德父亲格兰奇北上,母亲自杀身亡。他在寻父过程中,生活没有着落,误入乔西客栈寻找生存出路。乔西为他提供食宿,他成为乔西的情人。但他并不喜欢乔西,与乔西在一起就是为了生存。遇到乔西的外甥女梅姆后,布朗菲尔德马上与乔西撇清关系,搬离乔西住所,与梅姆结婚生活。其次,乔西是布朗菲尔德的一种尉籍方式。与梅姆结婚最初几年,布朗菲尔德租种白人土地,梅姆当教师,二人互尊互爱,生活温馨幸福,他就不再理会乔西。几年过后,由于入不敷出,债务缠身,布朗菲尔德生活困窘,对改变现状无能为力,开始变得暴虐、悲哀和痛苦。又加上没有文化,不如妻子能干,他扭曲的男性尊严让他走上心理变态的境地。他又投入乔西的怀抱。乔西成为他回避生活、找回所谓“男性尊嚴”的工具。更可悲的是,乔西后来主动成为布朗菲尔德利用的工具。布朗菲尔德杀妻入狱后,格兰奇照顾他的女儿露丝。格兰奇对露丝倾注了所有精力,冷落了乔西。为了得到格兰奇的关注,乔西挑唆布朗菲尔德夺回抚养权。布朗菲尔德本就对父亲恨之入骨,听说父亲和露丝在一起非常快乐,从不关心女儿的布朗菲尔德顿生夺回抚养权的念头。在乔西一次又一次的挑唆下,布朗菲尔德下定了争夺抚养权的决心。布朗菲尔德一出狱,乔西就撺掇他争夺抚养权,幻想着露丝离开,自己就能得到格兰奇的关爱,却酿成了更大悲剧:为了不让露丝落入暴虐的布朗菲尔德之手,格兰奇开枪打死了他。等待乔西的是更加凄惨的生活。

三.精神、心理孤苦无依

虽然生存无忧,有经济来源,乔西却是一个更加孤苦无依的女人,在生活中、精神上和心理上都是如此。

首先,乔西失去了家和亲情。乔西出生于男权至上的黑人家庭,因违逆父亲的强暴而被父亲控制的家庭抛弃,失去亲情,成为身体和心理上无家可归的孩子。乔西想重新融入家庭,获得亲情。可是无论她如何努力和弥补,都不再被承认和接纳,从而成为真正精神上的弃儿。这对她身心带来极大伤害,她从此噩梦缠身,生活在恐惧和精神飘忽之中。虽然有了女儿劳伦,可是女儿是她当妓女的产物,原生家庭的伤害和妓女生活的无奈使她无法像一个正常母亲那样赋予女儿正常的爱,以至于她与女儿的亲情极其淡薄,有时二人还因某个男人的青睐争风吃醋。心理和精神上的无依无靠让乔西生活在不安和焦虑中。

其次,乔西没有真正的爱情和婚姻。乔西身经无数男人,可是没有哪个男人真心爱她,只不过视她为玩物而已。格兰奇爱过她,可是他的爱附加了很多现实条件。知晓她被强暴,便不再娶她;生活困顿、家庭矛盾时,才去她那里寻求“安慰”;在她那里逗留,也是为了平复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无奈;答应带她走,却溜之大吉;最后格兰奇与她结婚,还是为了用她的钱买农场,满足他自己的心愿。乔西为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付出所有,也没有得到格兰奇的尊重和关爱。这种爱情和婚姻于乔西而言,除了付出和牺牲,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

第三,乔西无可诉说。这是最大的伤害,也是乔西最悲情之处。身心遭受巨大屈辱和伤害,却无可诉说。父亲的强暴她不仅要全部买单,而且无可诉说,还成为家人抛弃她的理由。被迫当妓女,被人奚落、嘲笑和侮辱,她也无可辩驳。噩梦缠身,梦到自己无数次地被强暴,她更无可诉说,哪怕是对牧师和上帝,她都无法揭露父亲的恶行。所有身心负担和伤害她都独自承受。爱情婚姻方面,她付出所有也换不回格兰奇的关心和尊重,她也无可诉说。被布朗菲尔德利用,她亦有苦难言。无可诉说,无人相信,乔西的悲情无以言表。

可见,乔西的生活更加悲情。她少女时期即被父亲强暴,失去家庭和亲情,深受父权制毒害;她是性别主义牺牲品:她的爱情和婚姻附加了许多现实条件,她成为男性的玩物,她被布朗菲尔德利用。乔西生活在恐惧担忧、不安焦虑中。身体被玩弄,钱财被利用,人格被践踏,却不被同情和关心。她没有真正的倾听者,也无可倾诉。她是精神、心理和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孤独者。她时常被人鄙视、嘲笑和侮辱,也看不到自我价值,时常感到自己“毫无用处”[3]。与小说中其他女主人公相比,乔西是一个更加悲情的黑人女性。

参考文献

[1]徐立红.愛丽丝·沃克早期小说的妇女主义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Bloom,Harold. Blooms Modern Critical Views:Alice Walker—New Edition [C].New York:InfoBase Publishing,2007.

[3]Walker,Alice. The Third Life of Grange Copeland [M]. San Diego,New York and London: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197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爱丽丝·沃克小说妇女主义思想演变研究”(资助性计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ZJH-072.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解读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