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潮流中的青春梦

2021-04-12 11:23曹霞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鹭鸶悲剧丈夫

一个曾经吸引无数人抛家去国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盛极一时,尤其是在当时的上海,那个与外来文化接壤最为紧密、洋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人们纷纷学英语、考托福、找门路、在美国领事馆门前苦苦等候签证。出来的人欣喜若狂或沮丧痛哭,都会强烈地拨动等候者的心弦。

在那时,“出去了”就是成功,“被拒了”则是标准的失败,这些场景在《鹭鸶姐姐》中得到了典型体现。“我”的远房表姐鹭鸶(英文名Rose)在被拒签八次之后,终于通过结婚拿到了移民签证。所有追求过她的男人都到机场为她送行,一点儿也不伤感,反而很兴奋,仿佛鹭鸶帮他们提前实现了梦想。这是小说的开头,它简洁而富有意味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绚丽如虹的“美国梦”,展开了一代人的命运图卷。

小说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将鹭鸶在上海和美国的生活进行交叉讲述,呈现出了一段各怀心事的异国姻缘的来龙去脉。条件优越的鹭鸶目标明确,就是要出国,绝对不会在国内“谈朋友”。刚好大洋彼岸有这么一个华裔青年医生,渴望在家乡上海找一个性观念保守的纯洁貌美的处女,两者一拍即合,没想到鹭鸶曾经恋爱过,有过性经历,导致青年医生痛苦不堪。但经过多轮比较,他痛定思痛,最后依然选择了文静有教养、有医学背景的鹭鸶。这样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但是对上海人来说,离婚不算什么,被拒签才是丑闻。“唯有坐上赴美航班,才算完胜。”

鹭鸶在离沪去国之后,发现美国生活完全不同于想象,她在几个星期见不到人的偏僻小镇和枯燥的生活中苦熬着。或许有人说这写的是“美国梦”从灿烂到破灭的过程,不过,我以为这只是叙事的外壳,作者真正想展现的是女人在无爱婚姻里的种种不甘、辛苦、付出、挣扎以及被忽略和责难的绝望。唐颖在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婚姻可以不需要》,那是鹭鸶故事的简缩版,虽然篇幅短小,但已具备了鹭鸶的核心悲剧:一个漂亮优雅的女人,结婚赴美后,只能把所有才华都用于家庭装潢和厨艺。育有两个孩子,因为没有帮手,她没有坐月子。孩子大了以后,她去丈夫的诊所上班。下班后丈夫可以休息,她却开始了一天中最忙乱的时刻。由于诊所一天都不能关门,她从未度过假,从未去过大城市。即便如此将青春、时间和心力全方位付出,她依然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认同,丈夫的口头禅是“你有什么本事?你能做什么?”

女性读者对这样的场景相当熟悉,它发生在哪儿并不重要,这是全世界的女性之痛,是性别战争中永恒的焦点:家庭妇女的劳动被视为理所当然。我想,当唐颖对看似不起眼的家庭琐事进行细致展现时,她未必没有代入感。在高负荷的生活运转下,为了节省时间和力气,便于操持家务,鹭鸶每天只穿T恤和牛仔。曾经的时髦衣服、亮闪闪的梦想、心高氣傲的美貌,都被压榨为无。她的悲剧是所有放弃自我的贤妻良母的悲剧。

但是,小说并没有让鹭鸶止步于悲剧中。十年后,当她回到上海,惊讶地发现国内在飞速发展,她借故留了下来,最终与丈夫离婚,并运用自己的才智,过上了自由独立的生活。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八十年代去美国还是九十年代回中国,鹭鸶都有意无意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踩对了节奏。在她看似“精明”的选择中,其实藏着一个永远不灭的青春梦:那就是她曾真正地爱过,在1984年的游泳池边,只是时间不对,地点不对。“青春梦”败于“出国梦”,一对相爱的人命运从此被改写也是理所当然。

上海作家唐颖擅长描写人情世相,对情感形态的拿捏颇为到位,这在《丽人公寓》《红颜》《瞬间之旅》等小说中都有所呈现。在《鹭鸶姐姐》中,她为主人公的故事设置了去国/归国、过去/现在、历史/现实、本土/异国等多重维度。小说以特殊年代的历史境遇为背景,赋予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生实践以合理性。比如,鹭鸶之所以能够在美国熬下来,得益于她中学毕业时被分去郊区农场的经历。在农场,她兢兢业业地打扫厕所、忍受中年女支书的苛刻找茬,练就了隐忍强韧的本事。同时,在鹭鸶的故事之外,叙述者“我”的故事也在同步展开——“我”的女儿丝毫不留恋国外的生活,硕士毕业后立即回国,哪怕工作差房间小,一家人也其乐融融。两相对比,似乎更确证了鹭鸶在“时代的龙卷风”下的“错误”选择。

《鹭鸶姐姐》为我们镂刻出了一幅典型的时代肖像。它以复调叙事和克制而丰富的笔调,演绎了一段被梦想拖拽的支离破碎的岁月挽歌,一段真情爱意永逝不可追的深切悔悟,以及时代可逆流、人生却不能重来的种种悲惋慨叹。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猜你喜欢
鹭鸶悲剧丈夫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狼与鹭鸶
傍晚
安慰
画家的悲剧
这一夜的风箱,或雪隐鹭鸶
增加角度写具体
鹭鸶
近视的悲剧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