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2 19:45史君如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法

?史君如

【摘 要】任务驱动法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本文以“Flash多图层动画”为例,具体论述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运用,进一步探究和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法;Flash教学

在构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有效地使用技术、创新技术。由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采用多元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任务驱动法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将做、学、思结合在一起,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和建议,是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概述

任务驱动法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并将教学内容巧妙地放置在任务中,然后把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且有梯度的小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小任务为线索,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自主探究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完成进阶挑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任务驱动法包涵四个基本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其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环节可以进一步拆分,包括“分析任务、规划设计”“交流讨论”和“实践探究”。同时,完成任务后,为强化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师可以设置内容帮学生巩固知识,达到扩展知识维度的效果。

2   任务驱动法在“Flash多图层动画”教学中的实践

教师在“Flash多图层动画”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多图层动画制作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动画制作任务展开学习,能在学生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分析多图层动画的能力,掌握制作多图层动画的技巧,进而独立分析、制作多图层动画。

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习过补间动画,有一定的动画制作基础,并在七年级时已接触过图层的概念。本节课中学生需将两个学过的内容结合,制作多图层动画,这对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除了掌握Flash图层的操作,学习多图层动画还要让学生学会分解问题,将一个动画分解成若干个图层中的动画,让学生的观念由整体转向部分。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师搭的“梯子”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内化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而独立完成任务。

2.1  创设任务情境,引出教学主题

展示多图层动画创设情境,教师提问以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大家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都是经历漫长的生长才变成我们看到的那样。现在老师运用Flash软件简单模拟植物生长的过程,请大家在观看中思考,这和我们之前制作的动画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后会发现教师播放的动画中有多个部分在变化。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提出“图层”概念,进入本课主题“多图层动画”的教学,并将制作该“植物生长”动画定为本节课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

本环节为任务驱动法实施的第一步,需“开门见山”,也需“先声夺人”,将学生带入教学主题,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2.2  设计教学任务,制订教学方案

教师首先应讲解图层和多图层动画的基础知识,说明使用多图层的必要性和优势。其次介绍制作多图层动画的思路——“在每个图层上进行一个元件或者形状的补间动画,将多个图层叠加,同时进行补间达到动画中的效果”,为学生探究制作多图层动画奠定理论基础。最后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台阶”,让学生一步步分析动画、制作动画。

对新课的内容,学生一开始会比较陌生,本环节教师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为学生分析问题的主要解决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为学生后续的自主研究、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打下基础。

2.3  实施教学方案,合作实践探究

教师可提供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思考以下四个

问题:

(1)“植物生长”动画中哪些部分是静止的?哪些部分是运动的?

(2)制作“植物生长”动画需要几个图层?分别放什么内容?

(3)哪几个图层需要做补间动画?是同时开始补间吗?

(4)如果不是同时开始,先后顺序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通过这四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该动画的大体形成过程,将完整的动画解剖成一個个图层的叠加。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抽象到具体规划任务,定量设计每个图层,确定动画的总帧数,再将运动部分的图层按帧数进行划分,从哪帧开始补间到哪帧结束。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划分进行操作,完成任务。最后学生根据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多图层动画制作步骤的总结归纳,并尝试独立分析一个动画,以此巩固提升制作动画的能力。

2.4  进行教学评价,总结课堂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可通过下面的自评表来评定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如表1。

另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任务驱动法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此环节往往容易被教师淡化。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自评表中的评价项目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的。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打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也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对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课后反思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评价总结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怎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知识和动手操作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和研究的,也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重视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引导教学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任务分解,层层递进,由抽象任务到具体操作步骤,根据自己的规划完成任务,充分融入课堂,投入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2017年修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总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与基本操作,尝试解决生活中数字化表达的常见问题等。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不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反馈进行课堂反思,修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寻求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既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参考文献】

[1]陈伟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以《表格信息加工》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

[2]耿春梅.Flash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设计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1).

[3]王德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型学习教学案例解析[J].成才之路,2018(34).

【作者简介】

史君如(199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改进。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法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