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双导向”资助育人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2021-04-12 08:28黄帅宋开春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校

黄帅 宋开春

【摘 要】根据新时代的资助工作要求,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的物质资助,只是帮助困难生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手段,育人才是工作的核心。所以,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进行“显性资助”的同时,发挥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重视精神上的“隐性资助”。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双导向”资助育人工作为例,以“显性资助”为载体,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创新开展“隐性资助”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达到育人成才目的。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显性资助;隐性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026-03

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及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工作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1]。高校的资助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大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并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育人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目前,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帮扶上,忽略了其因为经济压力过大而可能出现心理上、思想上的“精神贫困”现象。因此,新时代的高校资助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完善并创新“显性资助”手段,为学生提供完成学业的经济保障;构建全面的人文关怀“隐性资助”体系,提供精神上的有力支撑,从而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效结合,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人成才。

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显性资助”:奖、助、贷、补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双导向”资助工作为例,该校的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比近35%。该校在“显性资助”工作中,结合国家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奖、助、贷、补”等方式,从物质和资金上对他们进行资助,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在实施扶困的“显性资助”过程中,该校在传统帮扶基础上创新了物质帮扶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奖、助

目前高校奖、助学金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这一方式仅是“输血”,并没有达到“造血”这一层面,所以要多渠道增设奖、助学金,扩大辐射面积,帮助更多的学生。该校一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客观、公平、公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采用“四级认定体系”,即个人申报—班级初审—二级学院复审—学校终审,按照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宏观上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及时跟踪和完善困难生的相关信息。从个人申请到出具证明、班级评议公示、接受督查、调整、复审、终审认定,认定体系是动态的,期间学生要主动接受师生的督查,这样可以提高申报者的诚信度和认定工作的精准性。另一方面,该校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建立“专项帮扶基金”,针对不同年级量身定制多种奖、助资助形式,满足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困难生的实际需求,实施“以奖代补”的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风建设。

(二)贷

由于大学生助学贷款申请手续比较繁杂,贷款下发时间也比较晚,所以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愿意申请,也有学生认为国家助学贷款虽是免息贷款但仍需自己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不算国家对困难生的资助,甚至有学生在毕业还贷时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如毕业前在国家助学贷款系统进行确认时随意填写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毕业后逃避学校、银行的催款,不按时还贷;变更就业地点和联系方式后不在国家助学贷款系统中及时修改等。在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过程中,该校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一方面,宣传国家有关助学贷款政策,帮助学生认识到国家在向学生提供贷款时给予的“隐形补助”,即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了解助学贷款的用途,树立诚信还款的意识。另一方面,营造诚信氛围,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

(三)补

在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补助方面,学校设立专项困难补助基金扩大帮扶面。一方面,学校开展一系列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活动,如伙食补贴、车票补助、春节补助等。另一方面,学校针对一些刻意隐瞒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学生,积极采取“静悄悄”的资助策略,如每月为其饭卡补贴一定的伙食费、寒暑假时走访入户送温暖、送冬衣送棉衣等,让“高调资助”变成“无痕扶持”,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

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性资助”:提、

育、护

经济资助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梦想,但经济资助解决不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上的“贫困”。育人才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贫困”是与“物质贫困”相对的,主要体现在思想认知的偏差、情绪波动、道德价值观模糊、人际关系不佳等方面,这不仅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也将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扶贫”,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也能为其搭建更广阔的“圆梦舞台”,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提升资助育人的实效。该校以学生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从“提、育、护”三位一体角度出发实施多维度的精神资助。

(一)提

“提”是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其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意志。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等实际情况定期开展能力培养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和改变现状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

(1)勤工助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合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该校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分服务性岗位和专业性岗位,学生可通过“申报—面试”竞聘“图书馆助理”“大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助理”等服务性职务,或者竞聘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勤工助学岗位,从事专业性的工作。此外,学校另辟蹊径与校友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到企业工作既可锻炼、提升专业技能,又能获得一定的报酬,解决生活难题。在实施系列“自立自强”勤工助学活动时,该校建立了双向反馈考核機制,一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自强的精神,督促学生踏实工作,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态,并不断完善勤工助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助力学生成长。

(2)创业意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彻底摆脱贫困,就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和竞争能力。该校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创业意识教育。一方面,搭建专业技能训练平台,通过开展创业培训、社团活动、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供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园等地进行创业实战演练,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能力。该校的“新禾”创业基地、“新禾”创客空间,采用“先承包后结算”“免租金”“导师制”的方式,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报创业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后,学生即可带着项目进行实战演练。

(3)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方面设立企业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定期组织他们到资助企业回访、交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完成学业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感恩意识。另一方面,与知名企业合作办学,企业承担学生的学费,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既能解决学费问题,又能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这样有偿的资助形式,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前熟悉企业文化和岗位工作要求,为就业做好准备。

(4)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职业期望、家庭资源、综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对此,从新生入学起到毕业前,学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就业技能大赛、模拟招聘等,让学生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提高就业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该校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互助机制,通过QQ、微信、网站等发布相关就业信息,实现助学、就业政策的信息共享。

(二)育

“育”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思想引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资助育人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达到育人目的。这一方面主要是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牢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念之基,培养他们坚强、自信的积极心态,铸就其卓越品质。

(1)诚信教育。以国家助学贷款为载体,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诵读比赛等多样化教育活动,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及國家资助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知识,营造诚信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并积极履行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计划。

(2)感恩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通过主题演讲、志愿公益服务活动等形式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学会感恩、回报社会,最终养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该校开展了“五个一”工程,即班主任(辅导员)每月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入交流一次,开展一系列团体辅导,组织一场“励志成才,回报社会”典型人物事迹汇报会,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志愿公益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学习汇报。其中,实行积分制激励学生参加志愿公益活动,最终的积分将作为下一年资助评定时的考核参考条件之一。

(3)励志教育。学校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借助励志典型事迹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自己解决生活难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学校开展励志强能讲座,“自强之星”“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励志典型的交流分享会,借助榜样的力量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进取,勇于面对挫折。

(4)社团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周围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该校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凝聚作用,丰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其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也能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三)护

“护”是指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机制,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有效的心理帮扶活动,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对有“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适应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与指导,全方位地呵护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心理教育。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学校在新生入学之初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传授、课后教师的关心和引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正确心态。此外,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月为契机,开展“心理情景剧”“心理游园会”等心理特色教育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2)心理档案。学校在新生入学时,给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档案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教师通过定期访谈、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3)心理辅导。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拓展心理服务平台,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帮扶。如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就业心理指导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理性认识压力源,调节情绪。

(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师资水平十分关键。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精神帮扶队伍,定期开展专兼职心理教师系统的培训和与外校的交流,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心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升心理教师的职业能力,使心理教师能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最直接、最专业的心理帮扶。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理想、有学识、有抱负,但是家庭经济问题给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造成了诸多影响。所以,在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实现“显性资助”和“隐性资助”齐头并进。在“双导向”资助体系下,一方面通过创新资助手段,扩大受资助面,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得到经济上的最大帮扶。另一方面,通过多维度的精神帮扶,发挥资助工作引导、育人、约束等作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正确自我评价、重建自信、积极进取。通过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双导向”的大学生资助工作,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李义波.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

[2]趙安勇,高校贫困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2(8).

【作者简介】

黄帅(1985~),女,江苏海门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宋开春(1981~),男,江苏句容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Dual Orientation” Funding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stering Moral Character through Education

Shuai Huang1, Kaichun Song2

(1. School of Horticulture,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Zhenjiang, Jiangsu, 212400; 2.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Zhenjiang, Jiangsu, 2124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unding work in the new age, the material support is just a mean to help poor students solve the financial difficulty as a part of funding education work, while the core of the work is education. Therefore, while conducting “dominant fund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moral character through education”, playing a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unding work and emphasizing on the “recessive funding” in spirit. Taking the “dual orientation” funding education work in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ollege work should put emphasis o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nduct innovatively the “recessive funding” in multidimension by using “dominant funding” as a carrier to solve students financial difficulty, so tha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an be fully improved and the purpose of talent cultivation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y; dominant funding; recessive funding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