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星空
如果关注2020年的A股市场,会发现各行各业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产化替代”运动。不仅仅是芯片,新能源、医疗器械甚至软件等领域,也都加快了国产化进程。
长期以来,中国的软件业比较依赖国际巨头。比如操作系统以微软为主,数据库以Oracle、MSSql为主,无论是底层工具还是开发平台,大多都是国外软件。
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供应链安全的需求,开始使用国产软件,最差也要用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开源软件,这带给了国产软件公司腾飞的机遇。
3月29日,中国软件(600536.SH)发布了2020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8亿元,同比增长27.30%;实现利润总额1.84亿元,同比增长20.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10.34%。
2018年至今,公司的营收分别为46.13亿元、58.20亿元和74.08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2亿元、1.4亿元和1.65亿元。虽然净利润率不高,但成长性看起来非常可观。
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一是自主软件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31.98%,平均毛利率74.55%,同比增加4.48个百分点;二是行业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46.19亿元,同比增长38.76%,平均毛利率为10.02%,同比减少1.26个百分点;三是服务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72亿元,同比增长4.65%,平均毛利率为61.02%,同比减少2.28个百分点。
从数字简单看,虽然有些合同的执行延期推迟,但公司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并不太大,几大业务线条都在平稳增长。
年报显示,中国软件旗下多达52家参控股子公司,合计营收额74.08亿元、净利润1.65亿元,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
但有趣的是,公司仅子公司麒麟软件一家的净利润就接近1.65亿元,其营收只有6.14亿元。
换言之,公司其余51家参控子公司的净利润盈亏相抵基本为零。
如果中国软件只把麒麟软件剥离出来上市,不仅净利润不变,还能大幅优化财务指标,成为一家“小而美”的精致公司。
当然了,就这为数不多的净利润也有一定的水分。因为这部分净利润并非全靠经营获得,2020年,中国软件收到的政府补助为1.3亿元,占据公司大部分利润。
麒麟软件的主打产品是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包括通用操作系统、云端操作系统、前端操作系统三类产品线。其中,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作为国产可控操作系统的重要软件之一,支持多款国产CPU,已在众多国家部委、金融机构及大型央企等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了关键行业的欢迎,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广。随着国产可控的进一步加强,该系统的市场空间还会有更大的提升。
麒麟软件净利润虽高,但营收占比很低,不足10%。
而中国软件的营收主要来自中软信息及其相关子公司,如中软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营收额27.45亿元,净利润只有300多万元;中软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营收额12.2亿元,净利润也是300多万元。
由此可见,中国软件不同的业务线条创效能力相去甚远,大部分业务是不赚钱甚至亏钱的。
国产化替代需求最强烈的,是国家部委和央企等单位,但这些单位都有个共同点:回款不及时。
看中国软件年报的表面数据,营收增幅可观,但资产负债表显示,2020年,公司的应收账款从上年的13.43亿元激增到20.94亿元。
这些营收的质量高不高?和上年相比,下滑严重。
其现金流量表顯示,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锐减到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足足8亿元。
而中国软件2019年的净利润只有1.4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是如何做到9.8亿元的呢?
这和公司的经营模式有关,其净利润以麒麟软件的贡献为主,而经营性现金流的主力并非麒麟软件,是行业解决方案板块。
比如公司参与大型集团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国产软硬件产品改造升级等业务时,需要提前采购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会占用巨额资金。
客户会提前支付一部分款项,这部分预收款,就形成了经营性现金流入,导致了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较大的差距。
但是到了2020年,公司新增的销售额中,赊销比较多,疫情影响下,往年赊销带来的收入回款也不太好,经营性现金流入相对较低,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账面货币资金出现了下滑现象。
现金流量表显示,为了缓解紧张的资金链,公司2020年发生新增借款4.6亿元。虽然还款比较及时,最终账面余额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利润表上的利息支出从上年的2251万元增加到了2589万元。
而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显示超过25亿元,资金链怎么会紧张?
其实从公司购买理财的情况可以判断,公司账面现金基本都是生产经营周转必须资金。上市公司经常会拿闲置资金去买理财(体现在资产负债表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司账面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仅有243万元,可见“余粮”并不多。
公司旗下52家参股控股公司,大部分为并表子公司,25亿元货币资金总额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分摊到各子公司日常使用,平均一家还不到5000万元,就非常捉襟见肘了。
那么中国软件的这些赊销,以集团型大客户为主,最终都能形成回款吗?
利润表显示,公司的信用减值损失接近1亿元,较上年增加了一倍多,据年报披露,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增加较多导致。和1.65亿元的净利润相比,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比例,可见公司源自大客户的营收质量不佳。
很多投资者会有一种误解,看到上市公司的大量的应收款、合同资产的对方单位是大型央企集团的时候,就以为这笔款项不用担心了。
事实上,这种大客户导致坏账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型集团企业内控机制非常严格,签署的合同里设置了太多保护性条款,系统开发完毕上线后,可能部分功能需求发生了变化,无法严格按照合同履约,从而形成资产减值;二是一部分订单来自常态性亏损企业,有可能会因为预算未过审而发生坏账。
中国软件年报就显示,对大客户淮南矿业(集团)和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均计提了坏账准备。
这也反映出,公司2020年的营收增幅虽大,考虑到带来的应收款太大,背后的回款质量还是一个未知数,存在着不小的坏账风险。
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大到五年,会发现自2016年以来,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基本在4000万-5000万元左右。
什么原因让公司的业绩如此“稳如泰山”?
是政府补助,每年“恰到好处”的政府补助弥补了公司的业绩缺口,实现稳健的增速。
2017年,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9964万元;2018年为6326万元;2019年为9104万元;2020年为1.32亿元。
简单推算,是每年足额的政府补助成了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
在营收规模冲击百亿大关的同时,公司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不赚钱的,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这是严重缺乏成长性的表现。
笔者认为,涉足国产可控领域的软件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并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度依赖政府补助是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
尤其是将诸多徘徊在盈亏平衡线的业务打包装入上市公司,来“虚增”经营规模,占用大量资金,拖累了现金流等核心指标,堆出来的财务数据既不美观,也很难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为了响应证监会的号召,上市公司应该梳理杂乱无章的多种经营业务,剥离无序发展的子公司,尽可能的保留高质量的业务板块,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