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南
摘 要:STEM领域基于性别所形成的差异问题已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领域的性别差异归因于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成长型思维模式、树立女性角色榜样、削弱STEM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支持STEM专业人员的工作与家庭平衡可以帮助缩小该领域的性别差距。
关键词:STEM 性别差异 影响因素 干预方法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即STEM)领域基于性别的差距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进入和留在该领域。但是基于一些权威性统计数据可知,STEM领域性别差异依然存在[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对于STEM领域女性代表性不足的问题,需要分析影响女性进入该领域的可能因素,并通过采取相应的举措来改善这一现状以达到性别的均衡发展。
1 STEM领域性别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
1.1 认知能力
一些学者提出认知能力来解释该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现象。研究表明,尽管女孩的数学成绩比男孩高,但男孩在高风险的标准化测试中比女孩得分高。比如,在2006年至2010年间,美国SAT和ACT数学测试的前0.01%的排名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分别约为4:1和3:1。可以看出,女性在数学密集型领域的能力不如男性。此外,男性在空间和机械推理能力方面也存在相应的优势,而这两种能力同样对该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男女性在认知能力上所形成的性别差距,是女性在该领域代表性不足的原因之一。
1.2 相对认知能力
又有研究表明,相对认知能力对STEM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提供了比绝对认知能力水平更强的解释。有天赋的人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拥有多种不同方面的能力,这可能会对个体职业的选择产生影响。在比较数学方面有天赋的个体时,那些数学比语言能力高的人更有可能从事STEM职业;而数学和语言天赋相当的个体则更有可能选择非STEM职业。当这一能力模式是基于性别进行划分时,女孩更有可能同时拥有同等的数学和语言能力,而男孩更有可能表现出比语言能力更高的数学能力。由于女性比男性在语言和数学领域拥有同等较高水平的能力,这就可能使得女性获得更多种不同类别的职业选择。在这一情况下,更多的女性会基于兴趣和价值观,选择从事非STEM职业。
1.3 归属感缺失
归属感一直成为该领域女性代表性不足的重要心理因素。归属感已被证明与学生在该领域中的坚持性、学业成就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归属感不确定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影响,也更有可能放弃学业。在STEM领域,女性感到“格格不入”的一个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该领域是“男性化的”。持有这种刻板印象的女性往往在数学密集型领域表现不佳,并且存在较低的归属感。归属感越低,女性更有可能离开这一领域。因此,对女性来说,STEM=男性的刻板印象的认识可能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1.4 性别刻板印象
在东西方文化中,数学和科学属于男性领域的刻板印象普遍存在。除了個体自身外,父母和教师对孩子STEM专业的支持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差异。例如,比起女孩,父母更频繁地向男孩讨论和解释科学内容,尽管孩子发起的科学问题的数量没有性别差。此外,教师对男生数学能力的评价也高于具有类似成绩的女生。尽管家长和教师不是有意地传承刻板印象,但女孩在该领域的经历很可能发出了这样的信息,即STEM是属于男性的领域。
1.5 工作与家庭平衡
男女性对家庭和职业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女性对STEM领域的选择。已有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因为照顾家庭而离开STEM领域。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少选择以工作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女性也更愿意为家庭而做出职业牺牲。当女性计划养育孩子时,她们的最佳生育年限和终身教职追求之间的重叠导致许多人认为STEM职业或者一般的终身教职学术职业不适合实现她们的家庭目标。例如,在学术界,女性往往比男性拥有更高的终身教职退出率或寻找更灵活的兼职职位,导致女性在兼职或全职教师职位上的比例较高,而在全职副教授或教授教职中的比例较低。这些发现表明,即使是有能力的女性,她们更倾向于选择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2 STEM领域性别差异的应对措施
2.1 强调成长型思维模式
女性在数学密集型领域代表性不足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女性不太可能选择被认为需要天生智力的职业。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强调努力和策略对于在该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性。此外,培养女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她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得到提高。具体地说,赞扬儿童的努力而不是他们的能力会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就。另外,强调学习和改善而不是注重成绩的课堂也与学生更好的学业成就有关。
2.2 树立女性角色榜样
女性榜样对于提高女性对STEM职业的积极态度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女性在该领域属于少数,她们可能不愿从事相关职业。然而,通过女性角色榜样可以帮助其建立支持系统和连接感。此外,把女性榜样塑造成有亲和力的人,并突出她们是如何成为科学家的,让女性更容易想象自己走上类似的成功之路。
2.3 削弱STEM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充斥在整个社会,这些信念可以影响个体对自己能力的思考和感受。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突出女性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来冲击所存在的负面刻板印象。例如,学校和家庭环境是激发女孩对科学产生兴趣的重要来源,教师和家长可以向孩子表明:男女生在每门STEM学科上都取得了同等的成就。此外,媒体也应努力在该领域创造更多女性专业人员的正面形象。
2.4 支持STEM专业人员的工作与家庭平衡
在学术和非学术职位中,女性的职业责任与她们的家庭义务直接冲突。工作场所往往缺乏对需要养育孩子以及存在其他照看责任的女性的支持。其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女性决定不从事STEM职业,而且她们在STEM领域流失率的比例也高于男性。有效的政策使女性能够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比如说提供带薪产假和医疗福利,以及为女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教职员工和专业人员提供高质量和负担得起的儿童看护。虽然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女性专业人士,但亦应为父亲提供类似的机会,使他们更能给予配偶和子女更大的方便和支持。
3 不足与展望
虽然关于该领域性别差异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在日益重视性别平等的背景下,对该领域存在性别偏见的研究还将受到关注,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3.1 开展本土化研究
目前对该领域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对该领域基于性别问题的关注仍然比较匮乏。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说明STEM性别差异的文化普遍性以及特异性问题上存在难度[2]。因此,未来研究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背景来系统探讨我国该领域的性别差异问题。
3.2 整合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
对于STEM领域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往研究都存在这一现象,即忽视了生物特性、心理以及社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将其进行孤立考察。这使得归因只停留在表面,信服力不足。造成该领域性别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未来研究應融合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探讨它们之间如何作用进而影响女性的职业选择。此外,不管生理差异如何,通过整合塑造职业发展的多种生物、社会文化和心理背景的研究,以更好地确定支持或阻碍女性在STEM取得成功的因素和情况。
3.3 比较不同STEM专业的性别差异
许多研究致力于探讨STEM领域与非STEM领域之间的性别差异,但少有研究解决STEM领域内不同专业的性别差距。女性并非在所有的STEM专业都代表性不足。已有研究表明,她们人数不足的程度因STEM内各个领域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女性占据了近一半的医学博士学位和44%的博士学位,但在数学最密集的STEM领域,女性的比例仍然偏低。因此,探讨影响女性进入数学密集型领域不同专业的因素将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马莉萍,由由,熊煜等.大学生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基于全国85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5):36-42.
[2] 刘蕴坤,陶沙.数学成就的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 2012,20(12):1980-1990.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