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柳 卞礼洪 施小红 张卫萍
红色档案是我国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红色人物和红色革命实践所形成的革命历史档案,在传承历史文化、保存社会记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扬中市作为“江心跳板”,拥有十分珍贵的红色档案资源。分析扬中目前红色档案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有利于发挥红色档案重要的时代价值,凝聚起强大社会合力,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1.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他说,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要通过红色档案资源建设这一途径,积极开展红色教育,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将红色教育结合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到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上。
2.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经济价值。应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红色旅游规划创新,开发整合地区红色档案资源,构思红色旅游线路。推出市博物馆、渡江文化园和各个红色教育基地组成的红色文化旅游套餐,从而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经济价值。
3.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文化价值。发扬红色档案文化在基层建设中凝心聚力的作用,要让红色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贴近广大社会公众生活的展示方式,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有利于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敢于面对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发展先进文化,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档案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多方联动。一是职能部门牵头抓总。扬中市档案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档案资源信息,积极征集红色档案,多次到基层拆迁现场收集,成果显著。目前馆藏1945年以来的红色档案600余件。其中,1945年 4-5月的苏中第五分区前进社的第23期、第25期《前进报》,1939-1940年的《群众导报》,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照片,解放军抢占扬中滩头照片等档案,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二是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市史志办收集了《新四军挺进纵队》《扬中革命斗争史(1927-1949年)》《江花红胜火》等档案资料。扬中渡江文化园收录了渡江胜利纪念章、“强渡功臣”荣誉证书、军服、“我送亲人过大江”相关纪录片、口述资料等档案资料。市博物馆通过向社会征集,收集到了解放战争无名战士笔记本、陈毅和管文蔚合影、“挺纵”“江抗”会师合影、《群众导报》《苏中报》《射击教育示意图》等档案约35件。市烈士陵园征集、收集到了1939年三跃人民赠送给李培根“廉直可钦”的盾牌等实物档案。
2.积极发挥红色档案资源作用。市档案馆陈列馆内专门设有红色档案专栏,展示了部分馆藏的红色档案复制件。档案馆信息网站开辟了“史料公布栏”,群众可以在网站信息里查找到红色档案资料。如《群众导报》是1987年4月17日档案馆从原永胜乡永利村二组左衡昇家征集历史资料时发现的,现为扬中市档案馆的镇馆之宝。该报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扬中军民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又经陈毅题签报头,非常珍贵。
市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馆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镇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实施“档案馆开放”工程,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走进档案馆”“档案知识进校园”活动,利用“6·9”国际档案日开展“走进档案馆之寻觅扬中记忆”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档案意识,让他们接受红色教育,激发青少年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更好地发挥档案馆两个基地作用。
渡江文化园是扬中市委党校等单位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教师和学员到这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了解红色档案中蕴含的深刻的革命道理,了解革命先辈们为建立新中国披肝沥胆、舍生忘死的壮举,接受红色教育,受到红色文化熏陶,从而更加珍惜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更努力地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红色教育基地是群众的精神家园,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文化产业系统,既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物质财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1.档案意识不够强。一是保护意识不够强。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开发利用的基础,红色档案的征集是后期档案利用的前提。扬中红色档案资源相对匮乏,且征集工作未跟上。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在基层单位搬迁过程中找到一堆险些被扔掉的“废纸”,从中发掘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扬中市“供销员经济”成长的资料,这些资料是扬中人民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的真实写照,但因为当事人缺乏应有的档案保护意识,这些珍贵的档案材料险遭损毁。经济发展和乡村传统风俗也影响着红色档案的保护工作。群众在新建房屋时会把老宅彻底拆除,许多红色档案被毁损;乡村传统风俗中老人过世后,会把逝者的东西付之一炬,也损毁了一部分老档案,一些珍贵的红色档案随着老一辈革命同志的离世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据扬中博物馆研究人员介绍,扬中民间还有很多红色档案亟须收集,纸质资料散落不全,有的甚至被当废纸卖掉,面临丢失的险境。二是开发利用意识不够强。红色档案资源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生动教材。近年来,扬中市档案馆、博物馆及多个红色教育基地推出了不少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成果,但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精品还不多。一方面是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对档案的研究利用重点以政府工作需要为导向,档案行为与社会公众脱节,导致公众很少参与档案行为。另一方面,扬中市当前对红色档案的开发主要以展馆陈列为主,对红色档案内在精神的挖掘意识不够,对红色档案精神内涵阐释不够充分。
2.资源整合不够优化。扬中市档案馆、渡江文化园、博物馆等都保存有一部分红色档案,红色档案资源分散,缺少统一规划,交流合作偏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一是内容枯燥,缺乏深度。以扬中渡江文化园为例,馆内所陈列的物品大部分是实物、原件等,甚至夹杂着大量非红色档案类展品,编研类作品和文创产品几乎没有,展现形式十分单一,深度不够、创新不足,讲解员的叙述多以历史简介为主,严肃有余趣味不足,难以激发公众“二次参观”的欲望。二是规划不够,陈列分散。总体来看,扬中市的红色档案资源虽然包含了纸质、实物、影像和口述档案等,载体形式较为多样,但是总体数量偏少,且为数不多的档案资料分布在多个单位部门,缺乏规模集成效应,市场竞争力有限。三是辐射较窄,影响不广。仍以渡江文化园为例,该教育基地辐射范围不宽,与系统外相关单位没有合作配合,红色档案资源没有活起来、动起来,当前受众仅限扬中地区,且以单位学校组织为主,覆盖的人群存在重复,甚至有部分公众一年去多次的情况,鲜有外地的个人、團体来参观学习。
3.资金保障不够有力。当前红色档案资源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资金的投入问题。红色档案的保护过程中,资金缺乏造成了工作被动。相关部门反映扬中市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需修缮,陈列室内部结构不合理、空气不能流通、除湿功能不理想等问题,导致红色档案易毁损,但相关经费缺乏,后续修缮工作迟迟不能开展。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4.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完备。当前扬中市对于红色档案开发利用还局限在小范围内,部门工作人员对档案开发工作的精力投入不够,有的档案工作者忙于事务,存在档案工作被动开展的状况。亟须培养专业素质高、责任感强的档案工作人员,建设档案数字化人才队伍,提升口述历史档案整理人员综合素养。
1.加强媒体宣传,提高档案意识。一是充分利用好网络宣传平台,结合“互联网+”新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形成档案宣传工作新格局。一方面扬中市档案馆、普法办联合,借《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纪念日、重要革命纪念日等时机,举办微信有奖知识答题、网络主题征文等活动,调动社会公众学习档案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推送档案宣传片,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发挥好档案馆、博物馆阵地作用,以线下活动打出“亲民牌”,推出“一版一会一路线”活动,将档案知识宣传送进千家万户。“一版”是在报刊上专版刊登宣传广告,让群众了解档案政策法规,知晓档案的重要价值。“一会”是召开一次红色档案保护利用座谈会,邀请市领导、专家学者就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扬中红色档案开展座谈。“一路线”是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由市档案馆牵头,推出串联各个红色档案展示场馆的红色主题一日游线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以及红色档案展示馆讲解员启发式讲解,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
2.加强档案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根据工作实际明确牵头部门。可以由市档案馆牵头,多部门配合,依托现有档案展馆,集中连片保护扬中现存红色档案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专题红色文化展馆建设,从而深度挖掘红色历史,保护红色文物,传承红色文化。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布局,提升扬中红色展馆的展览水平,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加强部门协调。通过部门牵头,各镇街区、村社区配合,打造“红色岛城、绿色家园”主题城市,统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形成集旅游、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文化阵地,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嫁接,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品牌。三是加强区域协调。扬中作为岛中之城,红色档案资源数量有限,可与苏南、苏北地区开展区域合作,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可以通过组建红色资源县市联盟,联盟地区居民凭身份证可免费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区域内共建无障碍旅游圈,促进各地区红色档案资源交流和共享。
3.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一是聚焦人才引进。通过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扬中,合理规划扬中红色档案资源的整合布局,让红色档案资源成为扬中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聚焦人才培养。正如江苏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在《从红色档案中汲取磅礴伟力》一文中所讲的,我们要加强研究型人才培育,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可以通过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档案培训班,加强初级、中级档案人员技能锻炼,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站位和使命意识,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前瞻性、敏锐性和技术性。三是聚焦信息建设。通过构建红色档案资源大数据查询平台,实现红色资源的科学整合和实时共享,化被动为主动,把准时代脉搏,了解公众需要,提供与时俱进的档案服务,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4.多方筹集资金,提高保障能力。一是财政保障资金兜底。档案保护、规划工作要坚持“高点投入、一步到位”的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兜底作用,在档案硬件设施上试行缺什么补什么,优先安排使用资金,使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口上,着力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建设。二是社会募集资金助力。结合长三角一体化背景进行招商引资,设立保护基金,通过各种渠道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媒体宣传,吸收社会资金。2019年5月扬中市就有相关的社会捐资:两名九旬老人共捐资1.1万元修缮培根师范旧址。两位老人都曾经在“扬中培根简师”学习工作,他们深知红色档案的重要价值,从而积极投身于红色档案工作,捐资保护红色档案。三是档案内生动力加持。当爱国教育与文化旅游逐渐融为一体,红色档案相关实体遗址和博物馆变成了公众短途旅游教育的绝佳场所。游客在旅游途中,会购买一些既拥有红色记忆又符合消费者审美需求的红色旅游纪念品。这就要求纪念品在设计上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有艺术审美。扬中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挖掘本地河豚文化、竹编文化等,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造红色旅游特色产品,实现旅游景点持续创收,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在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旅游方面的积极意义。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够繁荣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信息交流,再现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是时代要求,是档案工作者共同的历史责任,是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作用的重要途径。县级档案馆更要立足于基层工作,不断拓宽档案工作发展渠道,加大与各部门的合作力度,丰富红色档案资源内容,鼓励创新,与基层党性教育专题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基层红色档案资源优势,通过情景体验式教学,激发受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共鸣,从而提高红色档案资源使用效率,提升档案服务社会功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助力基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