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刚 付婕
摘 要:本文基于2003—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层面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对自主创新具有稳健的正向提升作用;(2)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增强,金融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均对自主创新具有显著递增的促进效应,但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反而有所削弱。
关键词:金融发展;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一、引言
科技是國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阶段,必须依靠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也证明,关键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唯有自主创新才能突破技术上的瓶颈,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李平和季永宝,2014;汪洋等,2015;冯志军和康鑫,2015;梁文化,2019)[1-4]。其中,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被认为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因素(Liodakis,2008)[5]。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缓解创新的外部融资约束,而且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以及逆向选择产生的道德风险(Nanda和Nicholas,2014)[6];创新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容易被复制传播,从而会削弱创新活动者的积极性,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则会为创新产品的垄断性提供保障(郭春野和庄子银,2012)[7]。现有文献深入地讨论了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其中关于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的研究补充和拓展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研究深化了学界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然而已有文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现有研究以金融发展水平的单个视角为主,缺乏从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视角分析其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其二,忽略了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鲜有文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框架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上述两个方面文献的联系;其三,已有文献在研究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的非线性关系时多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PTR),PTR模型的体制转换是在一个临界点发生突变,变量的回归系数在高体制与低体制之间的转换瞬时实现,但是在现实经济条件下,有些体制的转换并不是跃迁的,而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因此PTR模型并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基于此,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在研究视角方面,本文从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层面全面检验了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既拓展了既有的研究视角,加深了既有的研究深度,也能更加系统、准确、客观地评估金融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2)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分析框架,丰富了金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期在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就如何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3)在研究方法方面,相较于以往文献在研究非线性关系时选用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PTR),本文选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PSTR模型通过引入连续的转换函数替代PTR中离散的转换函数,能使模型系数随转换变量的变化而连续变化,其体制转换是一个连续平滑的过程,因而PSTR模型更贴近于实际情况;同时,PSTR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截面和时间的异质性特征。本文采用PSTR模型来刻画金融发展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变量的连续变化对自主创新的持续动态影响,揭示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连续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更能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说
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Schumpeter(1912)[8]最早开始论述金融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银行具有吸收储蓄、资信评估、提供监管等多种成熟的手段,能够较好地甄别创新投资项目,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有利于推进企业创新的进程。随后部分学者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指出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创新活动的发展(King和Levine,1993)[9]。金融发展不仅能降低筛选成本和监控成本,还可以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强度,从而促进创新频率的增加(Philippe等,2005;Maskus等,2012)[10,11]。张元萍和刘泽东(2012)[12]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风险管理、信息收集处理、激励监督和约束、动员储蓄和信用创造、便利交易和推动专业化等五项功能的完善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并通过实证予以支持。左志刚(2012)[13]和Hsu等(2014) [14]通过对跨国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票和风险投资等权益类金融渠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股票市场发展越好的国家,其产业的创新水平越高,而银行信贷扩张会抑制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说明仅仅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不够的,当金融发展规模过大时,市场主体会过分追求短期投机盈利,而企业创新与技术进步投资带来的经济长期成长会被忽略,不利于企业创新融资,因此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要适度(王昱等,2017)[15]。除金融发展规模要适度扩张外,金融发展结构的优化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于自主创新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志 (2017)[16]通过对我国24个制造行业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结构调整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研发融资约束来促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柏玲等 (2013)[17]通过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发展结构均为影响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重要因素,都对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a:金融发展规模的适度扩张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假说1b:金融发展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假说1c: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自主创新的重要制度因素,如何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众学者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可以通过减少研发溢出损失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两条路径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吴超鹏和唐菂,2016)[18]。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保护创新成果的专有性,提高侵权成本,降低自主创新活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强化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然而还有学者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倒U形的关系(Furukawa,2010)[19],只有在弱知识产权保护下风险投资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才会更强(Safari,2017)[20]。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2: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虽然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都是影响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但以往文献却将这两个重要因素分开进行研究(Reza等,2012)[21],事实上将二者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Liodakis,2008)[5]。发达的金融体系可以缓解自主创新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并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风险(Xiao和Zhao,2012)[22]。然而,由于研发投资项目收益的弱排他性占有会提高融资机构对研发项目事先评估的风险,所以单凭金融发展为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自主创新活动还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支持(支燕和白雪洁,2012)[23],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地设计合理有效的制度来保护研发项目的投资收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研发项目成果的排他性占有,有利于帮助企业在长期内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还可以提高竞争者进行创新活动的效率。如果高新技术型企业想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那么其所在国家必须提供更高水平、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Kanwar和Evenson,2009)[24]。金融发展可以缓解自主创新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并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保护创新成果的专有性,提高侵权成本,降低自主创新活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强化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研究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活动影响的过程中,不得不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3: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变化,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效应。
三、模型设定
为了考察金融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的直接影响,本文借鉴Beck等(2002)[25]的做法将基准回归模型设定为: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Innovit]表示区域自主創新能力;[Finit-1]是核心解释变量金融发展水平,分别用金融规模([fin_size])、金融结构([fin_stru])以及金融效率([fin_effi])来衡量;[Iprit-1]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εit]为随机扰动项。为了缓解遗漏变量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还在式(1)中添加了一组可能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其他因素向量集[CVit-1],同时添加了个体效应[ui]和时间效应[τi]来消除其他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考虑到金融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控制变量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滞后性,本文将核心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都滞后一期。
为了初步确定知识产权保护对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借鉴已有文献做法(姚耀军和董钢锋,2015;蔡伟毅和陈晓薇,2018)[26,27]在模型(1)中引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平方项以及其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得到如下模型:
在基础回归之后,为了更加直观地揭示知识产权保护是决定金融发展能否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以及促进作用大小的关键因素,本文引入了PSTR模型。PSTR模型是以捕捉面板数据的截面异质性为主要研究目的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一个连续的转换函数替代PTR模型中离散的转换函数,允许模型的系数随转换变量的变化而连续变化,使体制的转换成为一个连续、平滑的过程,从而可以避免模型发生突变,是对STR模型和PTR模型的进一步扩展(González等,2005)[28]。本文借鉴PSTR模型,将模型(1)扩展为:
四、数据与变量
(一)变量选择
1. 被解释变量:自主创新([Innov])。自主创新是从研发投入到创新成果产出并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一系列过程,现有研究主要从劳动生产、新技术的投入和产出、专利数据等方面来衡量自主创新。本文研究的是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小,从数据的权威性和全面可获得性来看,专利数据审核标准严格,相对其他指标而言衡量效果更好。我国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发明专利与技术进步关系密切,更能体现区域的自主创新水平(张倩肖和冯根福,2007)[29],因此本文采用发明专利的相关数据衡量自主创新。而发明专利数据又分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包含了申请人的主观意愿,发明专利授权量则是经过严格审核程序后对创新产品的认可,相对而言更为客观。因此本文借鉴付明卫等(2015)[30]的做法,采用发明专利授权量来度量自主创新,同时选取发明专利申请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取对数处理。
2. 核心解释变量:金融发展([Fin])。金融发展就是在金融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金融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借鉴师荣蓉等(2013)[31]的做法,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三个方面衡量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fin_size]),采用各省(市、自治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柏玲等,2013)[17];金融发展结构([fin_stru]),采用各省(市、自治区)股票市值与保费收入之和占各省(市、自治区)金融总资产的比重来衡量(张林,2016)[32];金融发展效率([fin_effi]),采用非国有企业贷款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李健和卫平,2015)[33]。
知识产权保护([Ipr])。国际上通常直接采用GP指数作为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代理变量,但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与执法现状并不完全同步,司法和执法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GP指数不能真正反映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因此本文参照国内学者吴凯等(2010)[34]的做法,引入国内执法状况来修正GP指数:
式中,[i]代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下同),[t]代表时间,[Iprit]表示知识产权保护,[LLit]表示立法强度,[LEit]表示执法强度。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主要由国家统一进行,所以可以认为各地区的知识产权立法强度相同,因此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差异就体现在执法强度上(许春明和单晓光,2008)[35]。本文借鉴许春明和单晓光(2008)[35]的做法,采用以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为基础的Ginarte-Park方法测定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强度; 同时,本文借鉴冯志军和康鑫(2015)[3]的做法,从司法保护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执法态度、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际监督水平五个方面选取适当的变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省(市、自治区)的执法强度指标。立法强度和执法强度指标的乘积即为各省(市、自治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3.控制变量。借鉴樊华和周德群(2012)[37]以及何国华等(2011)[38]的做法,本文控制了其他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研发投入([Rd]),采用R&D经费内部支出来衡量,取对数处理(祝佳,2015)[39];人力资本([Edu]),采取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李政和杨思莹,2018)[40];对外开放度([Trade]),以各省(市、自治区)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来表示(张宽和黄凌云,2019)[41]。
(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统计年报》;发明专利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金融机构存贷款额、进出口总额、GDP、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总人口数据来源于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年鉴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表1是本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其与自主创新的相关系数,从最后一列可以看出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相关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以初步判定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这仅是基于数据表面特征做出的初步判断,仍需对其进行实证检验。
五、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实证结果出现“伪回归”或者“伪相关”的情形,本文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确保實证结果的无偏性和一致性。单位根检验是平稳性检验的常用方法,面板单位根检验有多种方法,为避免单一检验可能产生的误差,本文采用三种方法(IPS、LLC和ADF-Fisher)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变量均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面板数据具有较好的平稳性。
(二)基准回归分析
为了单独观测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使用计量方程(1)把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分别与知识产权保护一起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估计,表3第(1)—(3)列的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系数均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其对自主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为本文的假说1a、1b和1c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验支持。
为了观测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第(4)—(6)列在第(1)—(3)列的基础上引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平方项,并且分别引入了金融发展规模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项、金融发展结构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项、金融发展效率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项。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的平方项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这为假设2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分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项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可见金融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协同作用;然而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分别与知识产权保护平方项的交互项的系数却均显著为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对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这为后文采用PSTR模型考察金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合理性。
(三)非线性分析
由前文分析可知,知识产权保护与金融发展二者共同作用有利于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呈非线性关系,可能存在门槛效应。为了进一步考察金融发展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性是否随着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转换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文采用PSTR模型进行检验。
1.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转换变量。
(1)非线性检验。在进行PSTR模型估计之前,先要进行异质性检验,即非线性检验,判断模型是否存在非线性效应。如果存在异质性,使用PSTR模型进行估计就是合理的,反之则认为应进行线性估计。模型(5)(6)(7)在不同位置参数个数下的非线性检验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对模型(5)而言,在[m=1,2,3]的情况下,[LMX]、[LMF]和[LRT]的检验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拒绝模型为线性的原假设;对模型(6)而言,在[m=1]的情况下,[LMX]、[LMF]和[LRT]的检验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拒绝模型为线性的原假设;对模型(7)而言,在[m=1,2]的情况下,[LMX]、[LMF]和[LRT]的检验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拒绝模型为线性的原假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确实存在非线性的调节作用,假设3得证,下文将进一步进行验证。
(2)剩余非线性检验。接下来,进行剩余非线性检验来确定转换函数的个数r。从表5可以看出,三个模型均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这三个模型均只有一个转换函数。在确定了模型转换函数的个数之后,通过模型的AIC和BIC准则来确定三个模型的门限参数的个数。
从表6可以看出,在r=1的前提下,当m取1时,三个模型AIC和BIC的值均小于m取2和3的情况,且门限参数没有溢出,因此可以确定三个模型的最佳机制组合为1个转换函数和1个门限参数(r=1,m=1)。
(3)参数估计。确定了转换函数和门限参数的个数之后,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7。
模型(5)以金融发展规模为核心解释变量,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转换变量。从表7可以看出,模型(5)只有一个门限参数[c=1.037],在这个位置将转换函数[g]分为前后两个平滑转换的部分。当[-1 模型(6)以金融发展结构为核心解释变量,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转换变量。从表7可以看出,模型(6)只有一个门限参数[c=0.041],在这个位置将转换函数[g]分为前后两个平滑转换的部分。当[-1 模型(7)以金融发展效率为核心解释变量,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转换变量。从表7可以看出,模型(7)只有一个门限参数[c=0.088],在这个位置将转换函数[g]分为前后两个平滑转换的部分。当[-1 控制变量方面:研发投入在三个模型中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系数均为正,模型(5)和模型(7)中该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基本表明研发投入能对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在三个模型中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自主创新有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度在三个模型中均对自主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2.非线性稳健性检验。为了验证PSTR模型非线性检验的稳健性,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PTR模型: 表8中PTR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效应。以金融发展规模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模型中,门槛值为0.982,当知识产权保护低于门槛值0.982时,金融发展规模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为0.240;当知识产权保护高于门槛值0.982时,金融发展规模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为0.215。以金融发展结构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模型中,门槛值为0.037,当知识产权保护低于门槛值0.037时,金融发展结构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为0.176;当知识产权保护高于门槛值0.037时,金融发展结构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为0.182。以金融发展效率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模型中,门槛值为0.071,当知识产权保护低于门槛值0.071时,金融发展效率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为0.526;当知识产权保护高于门槛值0.071时,金融发展效率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为0.888。由此发现,当知识产权保护处于不同水平时,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不同,表现出显著的门槛特征,这表明PSTR模型的非线性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模型稳健性分析 为了评估上文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分别在模型(5)(6)(7)的基础上替换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来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新模型(8)(9)(10)中用发明专利申请量来测度自主创新,估计结果见表9。通过对比发现:在以知识产权为转换变量的模型中,非线性影响仍然存在,模型中主要变量系数的符号及显著性与原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原模型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先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以及引入交互项的方式从金融发展体系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视角出发来考察金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金融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作用也是非线性的。然后构建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转换变量的PSTR模型,进一步检验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是否起到了非线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确实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金融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区域自主创新都具有显著的递增的促进效应,但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并没有随之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研发贷款和科技投入。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是扩大股票等权益性融资市场规模,强化风险投资对创新的支持功能。金融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如果一味地扩大规模而忽视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反而会不利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政府要积极引导,推动我国权益融资市场发展,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自主创新扩宽融资渠道。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优化调整金融发展结构。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中,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而银行的风险厌恶特征导致其在自主创新领域配置的资金比例不大,阻碍了科技创新。因此,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应当积极推动融资服务方式创新、机构体系创新以及信贷服务机制创新,还要构建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金融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三是促进金融体系协调发展,提高金融发展效率。我国金融体系中,国有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国有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不够高。我国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现有的金融体系,不断提高非国有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机构中的比重;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区域内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增资扩股、发展壮大,以便为区域自主创新活动注入活力。 四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力度,着力构建金融發展、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的协同发展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对自主创新具有非线性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线性的调节作用。因此,政府要注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要通过广泛宣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队伍的建设,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平,季永宝.要素价格扭曲是否抑制了我国自主创新? [J].世界经济研究,2014,(1). [2]汪洋,严军,马春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 [3]冯志军,康鑫.知识产权保护,FDI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 [J].工业技术经济,2015,34(3). [4]梁文化.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自主创新的门槛检验——基于吸收能力视角 [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33(3). [5]Liodakis,G. 2008. Financ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s the Two Pillars of Capitalism Changes [C].In B.Laperche,& D.Uzunidis (Eds.),Powerful Finance and Innovation Trends in a High-Risk Economy.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 [6]Nanda,Nicholas. 2014. Did Bank Distress Stifle Innovation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J].Social 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14(2). [7]郭春野,庄子银.知识产权保护与“南方”国家的自主创新激励 [J].经济研究,2012,47(9). [8]Schumpeter J A. 1912.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9]King R G,Levine R. 1993. 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32(3). [10]Philippe A,Peter H,David M F. 2005.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onvergence:Theory and Evidence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0 (1). [11]Maskus K E,Neumann R,Seidel T. 2012. How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ffect Industrial R&D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56(1). [12]张元萍,刘泽东.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理论与实证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2). [13]左志刚.金融结构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影响机理与经验证据 [J].财经研究,2012,38(6). [14]Hsu P H,Tian X,Xu Y. 2014.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Cross-country Evidence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12(1). [15]王昱,成力为,安贝.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资的边界影响——基于HECKIT模型的规模与效率门槛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7,35(1). [16]高志.金融结构调整、金融功能完善与制造业自主创新——基于中国24个制造行业的实证研究 [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9). [17]柏玲,姜磊,赵本福.金融发展体系、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及转化——来自省域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 [J].产经评论,2013,4(1). [18]吴超鹏,唐菂.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经济研究,2016,51(11). [19]Yuichi Furukawa. 2010.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An Inverted-U Relationship [J].Economics Letters,109(2). [20]Safari. 2017. Worldwide Venture Capital,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nd Innovation [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6 (3). [21]Reza H,Chowdhury,Min Maung. 2012.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D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Developed and Emerging Countries [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26 (2). [22]Sheng Xiao,Shan Zhao. 2012. Financial Development,Government Ownership of Banks and Firm Innovation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31(4). [23]支燕,白雪潔.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外取? [J].南开经济研究,2012,(5). [24]Sunil Kanwar,Robert Evenson. 2009. On the Strength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that Nations Provide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90 (1). [25]Thorsten Beck. 2002.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57(1). [26]姚耀军,董钢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发展水平重要抑或金融结构重要?——来自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金融研究,2015,(4). [27]蔡伟毅,陈晓薇.金融市场化程度、国际知识溢出及技术进步——基于进口与投资渠道下的线性与非线性分析 [J].国际经贸探索,2018,34(8). [28]Andrés González,Timo Ter?svirta,Dick Van Dijk. 2005.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Models[C].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29]张倩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業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 [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 [30]付明卫,叶静怡,孟俣希,雷震.国产化率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来自中国风电制造业的证据 [J].经济研究,2015,50(2). [31]师荣蓉,徐璋勇,赵彦嘉.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及其实证检验——基于中国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13,(3). [32]张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 [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31(1). [33]李健,卫平.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8). [34]吴凯,蔡虹,蒋仁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0,28(12). [35]许春明,单晓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 [J].科学学研究,2008,(4). [36]董雪兵,朱慧,康继军,宋顺锋.转型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研究 [J].经济研究,2012,47(8). [37]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科研管理,2012,33(1). [38]何国华,刘林涛,常鑫鑫.中国金融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 [J].经济管理,2011,33(3). [39]祝佳.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差异视角 [J].中国软科学,2015,(9). [40]李政,杨思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基于时空异质性的分析 [J].产业经济研究,2018,(6). [41]张宽,黄凌云.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 [J].财贸经济,2019,40(12). [42]张杰,高德步.金融发展与创新:来自中国的证据与解释 [J].产业经济研究,2017,(3). [43]张黎娜,千慧雄.区域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双重作用机制研究 [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