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2021-04-12 03:31周彩云刘德智张冉朱亚琳
中国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

周彩云 ?刘德智 ?张冉?朱亚琳

【摘 要】本文以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公费师范生保障机制开展实证调研并就健全公费师范生保障机制提出建议。建议通过加强公费师范生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公费师范生奖助体系、畅通公费师范生继续教育机制、提升基层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效等措施,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引领优秀学子深度服务教育扶贫事业和教育强国战略。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 公费教育 保障机制

2007年5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正式开启了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时代。为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2018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措施。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提出“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随后,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直屬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公费师范生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对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全面规定,正式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从“免费”到“公费”,是逐步向完善和健全教师培养服务机制的过渡,也是公民义务的倡导、公共责任的履行、公益形象的塑造、公共精神的回归[1]。公费师范生政策提供的资源倾斜和服务公共事业的引导机制体现了政府对师范教育的重视,突出了教育事业的公共性。

新时期,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启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越来越重要。面对新形势和新需求,应继续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的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公费教育事业的发展[2]。因此,本研究选择在教育“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分析师范生公费教育保障机制的适应性及合理性,调查公费师范生的保障诉求,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提供相关建议。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20年3—6月,调查对象为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部分在校及已毕业公费师范生。从招生、培养和服务三个环节,调研公费师范生的政策满意度、报考动机、履约就业情况和职后再深造情况。调查采用线上问卷填写的方式,共回收问卷1580份,其中有效问卷1558份,样本有效率为98.6%,有效问卷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二、调查结果

本文围绕公费师范生保障机制的适应性,从学生对“两免一补”政策的满意度、报考动机、履约就业和再深造意愿等方面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说明。

1.对“两免一补”政策的满意度

中央财政承担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即“两免一补”。表2显示师范生对“两免”政策满意度约为96%,对“一补”政策满意度约为28%。综合来看,学生对“两免一补”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较为正向。认为“满意”的学生占比约为48%,“不满意”的占比约为16%,约36%的同学对该政策的评价为“一般”。

“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具有保障和激励的双重效果,尤其对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性。近半数学生认为“每月600元”的生活补助“无法满足日常开销”,没有达到理想的保障效果。

2.报考动机

“有编有岗”是学生报考公费师范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表3为常见报考动机综合排名情况,平均综合得分越高表示学生选择的综合排序越靠前。

结果显示,学生报考动机更倾向于“就业保障”。“有强烈的从教意愿”和“家庭经济原因”对报考也有一定影响。“能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对报考影响较低。可见,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有编有岗”对学生报考公费师范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3.履约任教情况

(1)从教意愿

表4数据显示,从教意愿强烈的占比为40.95%,从教意愿一般的占比49.61%,从教意愿很小和不愿意从教的比例分别是5.97%和3.47%。拥有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学生在从教意愿方面区别较小,说明公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较高,不同生源户口的学生从教意愿区别不大。

(2)就业是否需要国家“兜底”

《公费师范生实施办法》指出要建立“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事业编制省内统筹调剂使用制度。通过优先利用空编接收等办法,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妥善解决公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所需编制。针对此项就业“兜底”政策的需求情况见表5。

结果显示,选择“需要”和“不确定”的学生分别占比27.22%和45.89%,这部分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是否通过国家“兜底”获得事业编制,说明此政策为公费师范生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3)履约意愿及履约情况

履约情况主要面向非毕业年级在校生和毕业年级在校生两大群体进行调研。研究发现,户籍类型和履约工作地对履约意愿产生不同影响。

非毕业年级学生履约情况采用违约意向的方式调查,结果见表6。其中,“确定不违约”的占比约46%,“有违约意向”的近15%。在“不违约”的学生中,农业户口比非农户口比例高约10%。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违约意向与户籍存在显著关联(χ2=13.611>3.84=χ20.05,P=0.003<0.05),关联系数

r = 0.113。说明户籍因素在公费师范生履约方面存在一定影响。

面向毕业年级学生进行的履约情况调查见表7。其中,86.62%的学生按照协议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任教,5.05%的学生选择跨省任教,选择违约继续深造或从事其他工作的占比较小。

履约工作地对公费师范生履约意愿也有一定影响。表8数据显示,16.05%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会到农村、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任教,近18%的同学表示“有意向”或者“确定要去”农村、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任教。“有意向”和“确定会去”的学生中,农业户口的比例高于非农户口的比例。说明不同户籍类型的学生选择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农业户口的学生毕业后去偏远贫困地区任教的意愿比非农户籍的比例要高。

4.职后再深造情况

(1)本科学历对就业的影响

表9数据显示,39.79%的学生认为本科学历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仅有6.87%的学生认为本科学历不影响求职。说明在公费师范生求职过程中,感受到本科学历竞争优势不明显,就业后再深造意愿也比较强烈。

(2)职后再深造情况

“免试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职后再深造保障机制,为公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畅通的路径和选择。表10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确定或有意向继续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3.72%的在校生和已毕业的学生明确表示不继续攻读。在确定不攻读的样本中,在校生的比例为72.41%,已毕业的学生比例为27.59%,说明在读学生和已毕业公费师范生在继续深造这一问题上存在一定差异。

表11数据显示,近75%的学生表示“期望攻读”全日制研究生,约10%的学生表示“没有此想法”。说明公费师范生对于毕业后继续攻读全日制硕士存在较强诉求。在学科性质上,体育艺术类学生期望攻读全日制研究生的诉求略低于其他学科。

三、结论和启示

1.结论

公费师范生对公费教育政策的满意度整体良好。在生活保障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两免一补”中的“两免”满意度较高,近半数学生认为“一补”不能很好地保障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在就业履约方面,就业有保障是报考公费师范生的最主要因素。违约成本、就业现状和违约后果等是公费师范生综合考虑的因素。在履约工作地选择方面,学生毕业后去农村、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意愿很小,选择“绝对不会去”的非农业户籍的比例大于农业户籍的比例。在职后再深造方面,本科学历的公费师范生在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免试攻读非全日制硕士政策客观上满足了公费师范生的再深造需求,但多数学生期望能够攻读全日制研究生。

2.启示

(1)加强公费师范生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根据公费师范生培养特点,应结合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融入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内容,通过班级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加强公费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借助新媒体拓展教育途径,探索多元的公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强化教育实践和乡土文化熏陶,促进师范生职业素养提升和乡村教育情怀养成[4]。通过教师职业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坚定从教信念[5]。

(2)适时调整生活补助标准,设立专项奖励,完善公费师范生奖助体系。实证研究表明,师范生对政策满意度越高,其职业认同越高[6]。《公费师范生实施办法》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对公费师范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进行动态调整。相关调查显示,2019年北京、上海、武汉等多地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均在1500元以上,超过2011年开始执行的公费师范生每月600元的生活补助标准。而公费师范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普遍较高,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困难学生中公费师范生占比均在40%左右。因此,有必要及时上浮生活补助标准,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和保障效果。同时,应设立国家级公费师范生专项奖励计划,树立优秀典型,激发师范生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其荣誉感和使命感。

(3)提升培养质量,完善公费师范生继续教育的畅通机制。《公费师范生实施办法》规定,公费师范生按协议履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招生考试、培养质量、社会认同度等方面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因此,近75%的调查对象希望毕业后继续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已开展相关教学科研活动,个别学生甚至选择违约以继续深造。目前,个别省份已经进行了探索实践。《山东省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規定“公费师范生在培养期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名前须按照有关程序经定向就业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并签订补充协议”。建议在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高校试点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公费师范生继续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有效调动公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更多高层次优秀教师[7]。

(4)健全基层教师保障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保障格局。2020年7月发布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教师的教育模式、职业成长通道、地位待遇和组织保障。2020年10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表《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明确表示要“开展专项督导,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基层教师和教育事业的重视[8]。在培养高质量乡村教师的使命担当上,部属师范院校应秉持初心使命,积极参与探索实践。2020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志远计划”,面向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省份,择优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教育家,为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除高校以外,还应努力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基层就业保障格局,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设立基层任教保障基金,为到中西部、基层就业的公费师范生提供生活保障金和专项就业奖励,通过价值引领和政策助推,引领优秀学子深度服务教育扶贫事业和教育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 徐冬青.“公费制”推动师范生培养的政策升级[N].中国教育报,2018-08-15(2).

[2] 白贝迩,程军.提升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质量的保障机制探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考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9):23-26.

[3] 罗晶月.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9.

[4]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20-07-31)[2020-10-1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04/content_5540386.htm.www.moe.gov.cn.

[5] 中共教育部党组.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EB/OL].(2020-10-06)[2020-10-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010/t20201006_493343.html.

[6] 姚崇,赵可欣,周晨琛,等.公费教育政策满意度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18(2):241-247.

[7] 方增泉,戚家勇.推进和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基于北京师范大学2007—2009级免费师范生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1):63-68.

[8]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介绍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有关情况[EB/OL].(2020-09-23)[2020-11-02].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3/content_5546284.htm.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课题编号:34000-311403103)和北京师范大学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课题编号:34000-3105021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3.北京师范大学;2.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4.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经开区学校)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