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4-12 06:30马婉莹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创新型民办高校人才

马婉莹

(郑州商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1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策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该理念认为,促进公众创业和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就业,也可以加快社会流动与发展公平正义。从本质上讲,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民素质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基石。为更好地满足创新型国家的人才需求,高校应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和综合实力,使学生有机会继续教育并终身学习。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到国家政府,小到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数据背景下,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是所有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民办高校虽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大部分民办高校相对年轻,在生源竞争中并没有太多优势,在当今教育体系中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会更大。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民办高校更需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把握形势,找准定位,在现今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背景下于高等教育中占得一席之地。

2 文献综述

随着“万众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国内学者不断探讨创新与人才培养间的联系。胡克莉(2016)认为发展民办高等院校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但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二者综合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上才能走得更为长远[1]。甄忠义(2017)指出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民办高校存在着办学基础条件较差、办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芦娟和陈静芳(2017)就河北省民办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模式的探索进行分析,为河北省民办高校的科技创新之路提供建议[3]。

而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着力点。卢建有和郑雪文(2018)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境地,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及实践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的选择[4]。刘殷君(2018)秉持创新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想,从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5]。蒋凯博(2019)指出我国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社会需求、综合素质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提出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相关建议[6]。李仕豪(2020)在阐明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后,梳理当前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引进人才、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等策略[7]。

3 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诉求,增加创新教育投入。因此以教育主体形式为社会力量的民办大学,也积极参与一系列“双创”教育,依靠自身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持续推进创新型教育发展。但是,民办高校创新教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3.1 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

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与高流动性是我国民办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它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人才引进模式经常是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招聘,教学结构不够合理。学院职称较高的教师依靠大量的兼职人员,其中多为公办院校的退休人员,而专职教师普遍较年轻,虽然具有硕士学位,职称为助教或讲师,但教学经验不足,掌控课堂的能力不够。许多青年教师由于生活环境和工资等原因不愿留校,导致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3.2 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课程设置应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学校需要进一步创新课程体系来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我国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课程设置基本都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尽管参与企业实践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但公司也有其担忧的问题,他们担心学生缺乏经验以及学生的安全,所以公司很难在实习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更详细的信息。学生实习期间的专业知识更多停留在认知阶段,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交流,由于双方在人才培养需求方面信息不对称,因此学生参与实习实践效果并不显著,难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

3.3 专业设置未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学生们都愿意通过教育学习“适用”社会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横向多元化地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原因有两点:第一,我国民办大学对人才需求的预测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进行专业设置;第二,民办高校缺乏因地制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因此,一些专业课程的开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不够密切,结果部分学生缺乏成为创新人才的能力,毕业后不能完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3.4 对学生素质教育不全面

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高校教育目前更重视培养智商,忽视情商塑造;强调书本知识,忽视社会实践;强调文化知识,忽视体育锻炼,对学生素质教育不全面,难以提高其创新意识与能力。部分教师甚至缺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识,未能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素质发展较畸形,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院校缺乏校外实践的基础设施和指标控制体系,如体育馆、实验室等,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学校致力于推动创新人才的发展,但部分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学内容与行业最新动态不够密切,教学方法的改革还不够深入。

4 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策建议

4.1 加强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稳定专职教师队伍的发展,鼓励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强化教师实习实践经验,增强其创新意识。建设优秀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这些举措达到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4.1.1 建立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力军。民办高校应提升教师生活工作条件,改善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增加职工归属感,吸引和留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形成学历水平适宜、年龄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这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1.2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优化教师团队结构,通过教育技能培训、双向交流等方式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和社会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提升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企业开展定向合作,选派教师前往企业考察,针对教师能力的提升与合作企业开展在职培训。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2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落实教学质量目标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仅需要体现个性化,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2.1 重视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是优化课程设置的起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基础平台的建设,其重点是通过巩固基础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理论教育。其次是建设包括专业概念和理论课程的专业平台,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能达到较全面了解专业知识的状态。最后是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拓展平台,通过相关组织和部门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三个平台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循序渐进地完善平台是实现课程设置优化的基础。

4.2.2 创新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与公立院校相同的传统课程体系已不能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创新课程体系内容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在个人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基于这两个要求,通过校外导师和学校共同确定课程,共同参与教学,以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4.3 科学调整专业设置

民办高校科学有序的专业环境是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知名度的优势所在,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应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办学方向、专业基础和专业特点等独特资源来不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培育适合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应当明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灵活部署学校的专业设置。

4.3.1 合理开设新专业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在坚持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当地急需的专业人才。因此,新专业根据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和计划新增专业等规划而产生。新专业产生后应在进行严格筛选、市场调研、同行业横向比较等环节后才开设,合理开设新专业能适应专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4.3.2 课程设置与市场对接

激发课程中社会实践属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课程与市场联系起来,注重个人能力培养和专业岗位需求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素质不断提高。面对这一特点,高校需要找到准确的位置,明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并且结合自主建设特色,发展有优势的学科,创建民办高校特色专业,培养高素质和开拓性人才。

4.4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目前,民办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失衡状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并进行创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因此,建议高校早期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期再让其参与社会培训获取市场创业技能,使其秉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深入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4.1 教学与结业方面

在创新型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应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相结合,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教师多采用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等新方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民办高校结业考试也可改变传统方法,期末采取新考试方式,如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测试方法。有些课程成绩可以与相关证书成绩直接对应,实施“以证代考”模式。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采用资格证书和课程学分结合的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以激励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主动性。

4.4.2 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方面

民办高校应将课程的结果考核改为过程考核,注重考核过程及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提高日常绩效比例,实施考核程序,切实发挥考核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被及时准确地把控,并迅速得到解决,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研精神,也可以使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培养。

猜你喜欢
创新型民办高校人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