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高校之间有着天然“血缘”,世界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就诞生在大学之中。近年来,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建设愈发受到重视,总量已达400多座,且有更多高校博物馆正在新建和改扩建,甚至是打造集群。高校博物馆如何发挥学科与藏品优势,探索自身的研究路径,提升社会影响力,践行教育责任,是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本期专题“高校博物馆研究”共刊发3篇文章。《我国高校博物馆研究的评述与展望》以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博物馆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建设、定位、藏品和教育功能四个方面,并对合作机制、运营机制、智慧化和科普教育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基于网络评论的高校博物馆公众体验研究》以旅游平台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量化、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34所高校博物馆的空间分布、访客感知热点、大学与博物馆教育属性融合、休闲与教育功能融合、情感体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科学仪器研究中的藏品、文献与历史阐释》回顾近年来国际科学史界对科学仪器史的关注,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为例,阐释科学仪器研究的必要性,从方法论上探索在科学博物馆中科学仪器史研究的对象、取向、路径和问题,为博物馆开展科学仪器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当前,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社会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本期专题文章讨论了高校博物馆的研究热点,公众的体验、认知和期待,以及高校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研究的路径,期待能给高校博物馆,乃至整个博物馆行业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思路,也期待更多的研究为高校博物馆未来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