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华 范瑞英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2019 年10 月底,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在曲水县其奴村和贡嘎县朗达村,开展冬小麦新品种“藏冬26 号”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各点试验面积20 亩;从播种量和施肥量看,“藏冬26 号”实地测产,曲水县其奴村实际产量水平在220kg/667m2~356kg/667m2之间,贡嘎县朗达村实际产量水平在186kg/667m2~325kg/667m2之间。增产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发挥“藏冬26 号”复种优势,2020 年8 月根据复种方案分别在项目区进行了箭筈豌豆和芫根的复种,期间共灌水3次(29/8、21/9、9/10),10 月14 日完成收获。箭筈豌豆每亩平均产量1200 斤(鲜重)、芫根每亩平均产量2000 斤(茎块),贡嘎县朗达村于8 月17 日复种5 亩,但是由于当地海拔高、温度低,长势较差,不适宜冬小麦复种。曲水县增收效益显著,为以农促牧,粮草双收,为缓解粮草争地的矛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曲水县其奴村共有耕地面积4031.44 667m2,565户2236 人,前茬作物冬小麦“藏冬26 号”,土壤为沙壤土,灌溉条件较好。贡嘎县朗达村共有土地面积2040 667m2,266 户1391 人,前茬作物冬小麦藏冬26号,土壤为粘土,灌溉条件较好。
“藏冬26 号”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用杂交组合W48-04/4002,经过几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早熟强冬性小麦品种,生育期270d左右,成熟落黄较好,越冬性较强。株高102.00cm,长芒、锥型穗、白颖,籽粒椭圆形、黄色、饱满。有效分蘖3.50 个,穗长8.34cm。结实小穗16.67 个,穗粒数45.77 粒,千粒重44.80g,单穗重1.93g。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出苗较整齐,苗期生长健壮,籽粒饱满度好,单穗较重,穗粒数较多,抽穗整齐,抗倒伏。
“藏冬26 号”适宜在海拔2700m~3800m 的西藏河谷农区种植,中上等肥水条件的种植区种植。收获后可以复种一季早熟箭筈豌豆、芫根、早熟小油菜,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进行了箭筈豌豆和芫根的复种。但是箭筈豌豆和芫根的种植不宜安排在二季作物和一季半作物种植区域,避免影响后茬作物的种植。
“藏冬26 号”收获后充分利用夏末秋初水热资源进行复种,增加粮食产量、饲料来源,提高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全区农业有机绿色生产提供参考。通过种植冬小麦“藏冬26 号”,改变传统单一的耕作生产模式,建立适宜西藏河谷农区一年两收耕作复种栽培模式,制定出适宜海拔2600~3800m 的西藏河谷农区不同生态条件的复种绿色栽培技术,建立冬小麦-箭筈豌豆或芫根粮草轮作栽培模式,既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因贡嘎县朗达村不适宜冬小麦复种,本文重点介绍曲水县其奴村冬小麦藏冬26号复种绿色栽培技术。为保证高产,建议选用早熟、高产、抗逆、优质的复种品种,以克服作物之间的季节矛盾,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豌豆(Pisum sativum)属于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耐寒力强,生育期短,适应性强,并集粮、菜、肥、饲于一体的多用途作物,在海拔1000m~4300m 的西藏农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种植。豌豆青干草和豆秸的蛋白质含量比禾谷类作物多1 倍以上,是藏区牛羊等反刍家畜的高蛋白饲料。其生长日期短,可以在冬青稞、冬小麦、冬油菜收获后,利用剩余的水热资源生产绿肥。同时,豌豆根瘤菌自身具有固氮作用,每公顷豌豆田可增加纯氮75kg~90 kg,相当于25 kg 硫酸铵,对改良土壤和对下茬非豆科作物增产有良好作用。[1-4]
箭筈豌豆生长习性以匍匐为主,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是为提高面积产量,最好是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力适中的土壤为佳。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翻耕处理,精细整地。地块整理后不再有明显的大土块,保证土壤疏松,则达到播种状态。
箭筈豌豆对肥料要求不高,播种前结合耕作整地施入足量的底肥,一般多为农家肥或者有机肥,每亩施农家肥2500 kg/667m2或者有机肥(有效活菌5%)80kg/667m2(项目实施过程中肥料均为有机肥(有效活菌5%)。
3.3.1 播种期。冬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箭筈豌豆的复种,采用抢收冬小麦抢种箭筈豌豆的耕种方式,抓紧农时边收边种,根据当地气候雨水条件及时进行耕翻播种,基本上是在七月中旬或下旬进行复种。
3.3.2 播前准备。播前进行晒种,最关键的技术是在播种前一定要浸好种子,浸泡8h~12h。
3.3.3 播种方式。(1)撒播:用人工或者机械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并覆土镇压,防止种子外漏干死影响正常出苗。(2)条播:行距为15cm~20cm,播宽3cm,播深3cm~4cm,一般不超过5cm,土壤墒情较好的宜浅,土壤墒情差的宜深,但是无论选用哪种播种方式,播种后均需要镇压。曲水县的播种方式主要以撒播为主,撒播用种量15kg/667m2,播深约1cm~2cm。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保墒的效果更好,播种时将浸泡的种子沥干后均匀的撒入田中,确保出苗。项目实施过程中,曲水县其奴村“藏冬26 号”于7 月25 日已成熟,但是当地农民于8 月11 日才统一收获,导致复种时间推迟,复种时间宜早不宜迟。
3.4.1 灌水。箭筈豌豆性喜凉爽,抗寒性较强,耐旱力很强。根据当地天气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水。箭筈豌豆植株生长旺盛,但在生长前期易受干旱影响,出苗5d~7d 后,若遇干旱天气,及时灌水,保证全苗;生长期需灌水2~3 次,项目实施过程中共灌水3 次。灌水量不宜过多,雨多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要及时进行开沟排水,防止发生水涝。
3.4.2 病虫害防治。箭箸豌豆茎叶比较柔嫩,容易感染蚜虫和白粉病,应该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及植保监控,特别是发生初期要及时进行防治。
3.4.3 除草。由于幼苗期生长缓慢,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种植期间应除草1~2 次。播种后出苗15d~20d和杂草3~5 叶期分别进行中耕除草一次,杂草少的地块尽量人工拔草。中耕除草既疏松了土壤,也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
不同品种箭筈豌豆的生育期,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均有不同,在曲水县其奴村箭筈豌豆的生育期为62d左右;因播种季节不同生育期则略有差异,苗期生长缓慢的,其生长速度与温度息息相关。
箭筈豌豆在孕蕾期或初花期进行鲜草收割,其营养价值最好。箭筈豌豆在能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收割,豆荚则易炸荚,其豆荚80%以上黄熟期即可采收,晒干后脱粒。曲水县其奴村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宜在10月上旬收割,收割后翻压根茬肥田或干草饲喂。如果收获鲜草则在盛花期收割较好。如果收获种子,则在植株上的荚果有一半以上黄熟时即可收割,籽粒归仓贮藏前要充分晒干。为了不影响下一茬冬播作物的播种,曲水县其奴村在初花期就收割了鲜草。
在冬小麦复种箭筈豌豆绿色栽培技术下,曲水县其奴村箭筈豌豆平均株高50cm~85cm;平均鲜草产量为1200kg/667m2,售价按1.00元/kg[1],667m2盈利1200元。
芫根(Brassica rqpaL.)又名芜菁、蔓菁,十字花科芸薹属,是西藏重要的传统蔬菜之一,也是高海拔地区食、药、饲三用特色植物,藏语称其为“妞玛”。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两种,分别为圆锥形的“妞日”和扁圆形的“妞莱”。芫根肉质细腻、甘清爽口,微甜略辣,并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能为人体补充丰富的营养,还可预防疾病,深受西藏百姓的喜爱,也是西藏当地百姓高山作业时防“山毒”(高原缺氧反应)的必备食材。芫根是一种适宜在温凉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喜欢光照充足、生长快、产量高、营养好、适应性强、抗寒抗病、能力优越、属于耐储存的植物,在青藏高原2300m~4500m的高海拔地区均有种植。[1-5]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翻耕处理,精细整地。整地后地块中不存在明显的大土块,保证土壤疏松,则达到播种状态即可。
播种前,结合耕作整地施入足量的底肥,一般多为农家肥或者有机肥,每亩施农家肥2500 kg/667m2或者有机肥(有效活菌5%)80kg/667m2(项目实施过程中肥料均为有机肥(有效活菌5%))。
4.3.1 播种期。冬小麦收获后,及时复种芫根。采用抢收冬小麦抢种芫根的耕种方式,抓紧农时边收边种,根据当地气候雨水条件及时翻地播种,在8月上旬进行播种。
4.3.2 播前准备。播种前一天将种子进行晾晒,利用太阳光杀菌,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增强发芽率。
4.3.3 播种方法及用量。播种时才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撒播和条播,撒播667m2用种量500g,播深1cm~2cm;条播行距20cm~30cm,开浅沟约2cm~3cm,覆土1cm~2cm,667m2用种量400g。
芫根进入出苗期之后,应及时做好补苗工作,确保田间全苗。待芫根子叶展开后,幼苗生长期,及时进行间苗,保证田间植株生长旺盛,一般进行2~3 次的田间间苗,结合间苗完成中耕除草。并根据当地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水。灌水要均匀,保证土壤墒情,生长后期停止灌水,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灌溉3~4次,项目实施过程中共灌水3次。
芫根叶片变黄萎蔫时进行收获。曲水县其奴村根据当地习惯10 月中旬进行收获。茎叶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块根收获后可直接堆放仓库;作为越冬饲料时,肉质根可人窖贮藏或制作成芫根干、茎叶则晒制成青干草贮藏。
在冬小麦复种芫根绿色栽培技术下,块根平均产量为2000kg/667m2,售价按1.20 元/kg[1],667m2盈 利2400元。
“藏冬26 号”能够增加小麦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并提高冬春季农田地表覆盖率,减少农田土壤风蚀,保护农田土壤,还可以为野生鸟类提供栖息地[2]。同时,“藏冬26号”收获后,及时复种箭筈豌豆和芫根,充分利用生产季节,既能构建地上的绿色生态系统,又能延长土地的绿色覆盖期,还能提高土地的时空利用率。这样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效缓解了粮饲争地的矛盾。